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58 道试题

1 . 根据图示,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依次是(     )
A.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D.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2.乙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A.连续而不规则B.主要由岩石组成C.无固定空间位置D.主要由气体组成
2024-02-05更新 | 115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的比重由2005年的7.4%提高到16.6%,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2005年的72.4%下降到57.7%。目前,我国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的超低排放标准高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21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我国赋煤区太阳能资源储量丰富,通过在赋煤区建设光伏发电系统、光热系统和太阳能化学转化系统的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可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下图示意我国赋煤区与太阳能总辐射资源分布图。

   

(1)分析在“双碳”目标下,煤炭资源开发仍将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的原因。
(2)简述我国赋煤区进行太阳能资源开发的优势。
(3)简述在赋煤区构建煤炭+太阳能耦合发展模式的意义。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恐龙统治了地球长达一亿六千万年之久,突然间消失灭绝了。对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有不同的猜测,但都缺乏科学的依据,这也成为生物史上的难解之谜之一。完成下面小题。


   
1.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A.古生代末期B.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寒武纪D.新生代
2.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     
A.中生代和新生代
B.古生代寒武纪和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和新生代第三纪
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4 . 柑橘是亚热带水果,喜光、忌涝、怕寒,主产区在江西、湖南等南方省区。河南淅川是我国柑橘分布的最北界,当地柑橘园主要分布在海拔300400米之间,300米以下区域分布较少。图示意淅川区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淅川成为我国柑橘分布最北界的主要条件是(     
①受冬季风影响小②全年降水丰富③水库的调节作用④气温年较差大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当地海拔300米以下区域橘园分布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逆温频繁B.光照缺乏C.土壤贫瘠D.水源不足

5 . 下图为南美洲厄瓜多尔首都基多的赤道纪念碑照片,字母E代表方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的游人位于(     
A.北半球、东半球B.南半球、东半球
C.北半球、西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
2.图示时刻阳光灿烂,游人影子位于其左前侧。该时刻可能为当地时间(     
A.5时B.10时C.12时D.15时

6 . 在黄土高原荒山顶部植树,最初几年生长良好,随后出现大量死亡现象,后调整为山腰平缓地带植树,获得成功。荒地造林后地表温度有明显变化,森林的反照率和蒸散发(蒸腾和土壤蒸发)是影响地表温度的主要因素。图a示意黄土高原造林后地表温度的变化,图b示意黄土高原造林后在不同季节反照率和蒸散发的变化。


   
1.黄土高原造林后,地表温度(     
A.总体上升 白天升温幅度大B.总体上升 夜间升温幅度大
C.总体下降 白天降温幅度大D.总体下降 夜间降温幅度大
2.黄土高原造林后,白天地表温度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A.地表吸收热量增加B.蒸散发吸热量增加C.植物反照率减少D.土壤储水量减少
3.黄土高原山丘顶部所植树木后期出现了大量死亡,主要是因山丘顶部(     
A.年降水量减少B.土壤肥力下降C.地下水位降低D.太阳辐射增强

7 . 五一期间,某学校(30°N,105°E)开展“探索时间奥秘——日晷模型的制作研究”活动。日晷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针垂直于晷盘,晷盘与赤道面平行。下图示意某学生完成的作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为验证古人的计时方法,该学生制作的模型,其晷盘与底座的夹角为(     
A.75°B.30°C.60°D.23°26′
2.当日,该学生把模型正确放置在操场空旷处,可观测到日影在晷盘上移动,推测日影在晷盘上的位置及移动方向(     
A.正面顺时针B.正面逆时针C.背面顺时针D.背面逆时针
3.当晷针影子落在盘面“午”字区间时,北京时间是(     
A.9—11时B.10—12时C.11—13时D.12—14时

8 . “揽星九天”是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的探测标识(图1),标识中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排开形成独特的字母“C”,代表了中国行星探测China和国际合作精神一Cooperation。图2示意大气的垂直分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小行星带位于(     
A.①⑤之间B.②④之间C.②⑤之间D.③④之间
2.下列对大气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一主要杂质、水汽集中该层B.乙—地面是其主要直接热源
C.丙一是“地球上生命的保护伞”D.丁—能见度高适合飞机飞行

9 . 某文化广场(37°N,105°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匀排列成圆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小明在圆中心竖立一根细杆,以观察太阳周日视运动变化。图示意夏至日两个时刻的杆影指向。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夏至日地方时16:00时,杆影指向(     
A.生肖虎B.生肖虎与兔之间C.生肖兔D.生肖兔与龙之间
2.11月至次年2月,一日内被杆影指向的生肖石像个数最多为(     
A.5个B.6个C.7个D.8个
2023-06-21更新 | 10788次组卷 | 40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10 . “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与日全食的原理相似。2023年3月24日(农历闰二月初三),我国部分地区观测到了这一难得的天文奇观。下图为部分天体及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本次“月掩金星”发生时,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本次“月掩金星”发生当天可观察到的月相是(     
   
A.AB.BC.C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