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52 道试题

1 .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左图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右图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谷底的中生乔木主要是(     
A.硬叶林B.针叶林C.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
2.该区域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是(     
①森林退化,含蓄水源能力降低,加剧土壤的干燥化②大量吸取地下水,坡面地下水资源短缺③林地稀疏,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增多,蒸发加剧,土壤变干④该地植被覆盖率增加
A.④→①→②→③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D.②→④→③→①

2023-07-27更新 | 142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安丘市、诸城市、高密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 . 中国新闻网2020年5月25日18:27:15消息:全球卷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近20年呈小幅下降趋势。卷云,属于高云,云底一般在4500至10000米。下面左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右图是“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卷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减弱,可以使左图中的(     
A.②增强B.③增强C.④减弱D.⑤减弱
2.卷云一般形成于右图中的(     
A.A—对流层B.B—平流层C.A、B交界处D.C—高层大气
3.平流层适宜飞机飞行的有利条件是(     
①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平稳②天气晴朗,能见度高,便于观察
③空气稀薄,空气阻力小④臭氧层可以吸收紫外线,减少对飞机的不利影响
A.①④B.③④C.①②D.②③
2023-03-1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3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受全球变暖影响,2021年世界不少地方遭受极端天气影响,不断刷新气象记录,对灾区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气候变化再次引起全球关注。

材料一 2021年2月下旬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遭遇极寒天气,摄氏零下10度的气温创下百年纪录。遭受暴风雪袭击的得州,冰雪交加,许多发电厂瘫痪,导致400多万居民断电,至少有111人丧生。

材料二 2021年3月中旬,我国大部地区天气晴好,气温迅速回升,南方暖湿流活动频繁。3月下旬,南方多地遭遇强对流天气,雷暴、短时大风、暴雨、冰雹等天气频现,朋友圈也被冰雹刷屏。冰雹只有在暖湿气流强烈上升时才能产生。图1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雷暴大风和冰雹预报,图2为冰雹形成过程示意图。


材料三 2021年7月,河南省郑州市遭洪水袭击引发全国人民关注。7月18日18时至21日0时,郑州出现罕见持续强降水天气过程,全市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累积平均降水量449毫米;郑州仅在20日下午16时-17时的降水量就达到201.9毫米,相当于1小时下了去年三分之一的雨。这也是全球小时雨强的最大纪录。该降水更是引发了“千年一遇”的大洪水,洪水尚未退去,台风“烟花”又紧随其后,在我国浙江省登陆,带来狂风和暴雨。图3为河南省地形图,图4为2021年7月20日11时我国局部区域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



(1)世界气象组织官员说:近几年世界不少地方遇到极端严寒天气,但世界气候变暖的趋势并未改变。请用学过的地理知识加以解释。
(2)根据材料二说明冰雹的形成过程。
(3)从水汽输送和地形条件角度分析河南发生特大暴雨的原因。
2022-02-2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综合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地区地势东南低、西北高,冻土、冰川广布。阿里冰川一般情况下极为稳定。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不仅冻土区冻融活动加剧,而且与底部基岩冻结千年的大陆性冰川也开始变得不稳定。2016年7月,阿里地区日土县发生了一次超强的“冰崩”,巨大的冰体在海拔5800米处与基岩断开,从前方狭窄的V形谷冲出,掉落至海拔5000米以下的山麓,形成“冰崩扇”。“冰崩”发生时,给当地牧民带来较大的损失,“冰崩扇”前方的碎冰冲进阿鲁错,掀起10米高的“湖啸”。图示意青藏地区阿鲁错及阿里地理位置图,图为日土县的气温、降水变化趋势。



(1)分析阿里地区冰川在一般情况下极为稳定的原因。
(2)结合图文信息材料,分析阿里地区“冰崩”的主要成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冰崩扇”的形成过程。
(4)请简述“冰崩”的主要危害。
2022-02-13更新 | 308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碳酸钙是石灰岩未固结前的形态,呈白色,且碳酸钙越纯,颜色越白。英国多佛尔海峡沿岸因发育大规模洁白的崖壁而闻名。多佛尔白崖的碳酸钙沉积形成于温暖的白垩纪,海洋浮游生物的骨架碎屑演化形成疏松多孔、柔软脆弱的海相沉积碳酸钙,白崖海蚀后退速率快,且白崖表面状况利于光线的多次反射和散射。与一般的石灰岩崖壁相比,多佛尔白崖颜色更加洁白。受制于海陆分布等原因,中国东部有大量硬质石灰岩崖壁,却鲜有洁白崖面。下图示意多佛尔白崖的景观及位置。

(1)说明英国多佛尔白崖的形成过程。
(2)多佛尔白崖较一般石灰岩崖壁更加洁白,请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3)推测中国东部鲜有碳酸钙白崖的原因。
(4)预测英吉利海峡白崖崖壁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6 . 1999年底黄河中游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黄河水沙治理成效更加显著,促进了黄流域高质量发展。下图分别为1975~2015年汛期(7~10月)与非汛期(11~6月)黄河下游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过程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0年后黄河下游年际变化最稳定的水文特征是(     
A.汛期径流量B.非汛期径流量C.汛期输沙量D.非汛期输沙量
2.根据1991年黄河下游汛期来水来沙量特点,推测该年汛期时黄河流域(     
A.水土流失强烈B.台风活动频繁C.植被覆盖率高D.受副高影响弱
3.2000年以来,黄河下游河床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拓宽,变深B.拓宽,变浅C.缩窄,变深D.缩窄,变浅
10-11高一下·云南德宏·期末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2.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A.A--B--CB.B—C—AC.C—A—BD.B--A--C
2023-01-24更新 | 151次组卷 | 93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2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1)图1森林草原区所属地形区(黄土高原)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图2体现自然带的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2)据图2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
(3)说明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
2022-01-01更新 | 3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二中教育集团迁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21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三位科学家:其中该奖的一半颁给了美国科学家真锅淑郎和德国科学家克劳斯·哈塞尔曼,以表彰他们“对地球气候的物理建模,量化可变性并可靠地预测全球气候变暖”。他们的研究包括了大气中CO2的变化与气温变化的关系,为人类了解地球气候及人类如何影响地球气候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1840年以来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图、“1740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图。



(1)根据材料二,1840年以来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的趋势如何?1740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如何变化?二者的变化有什么样的相关性?
(2)导致1740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一,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解释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体积分数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2022-05-04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近年来,经过治理,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逐步提高,生态保护成效显著,黄河含沙量也呈现下降趋势。

材料二黄河流域及附近区域图


材料三黄河在丙、乙处的堆积地貌示意图



(1)结合材料,说出甲地景观地貌名称,推测形成此地貌主要的外力作用,并说明依据。
(2)指出丙地貌的形成过程。
(3)近年来,乙地貌扩展速度如何变化,简析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