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09 道试题

1 . 下图为“某内陆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
A.甲处以变质作用为主B.乙处以流水作用为主
C.丙处沉积作用形成凹岸D.地层形成顺序是③②①
2.据图中信息推测,湖泊
A.冬季水位高是因气温低蒸发弱B.水位下降,流域面积不断缩小
C.是由于岩层断裂下陷积水形成D.对丙河的流量仍具有调蓄作用

2 . 河流像蛇一样弯弯曲曲地流淌,是一种河流造就的地貌景观,地理学者把它称作曲流地貌或蛇曲地貌,一般形成于草原、湿地等平坦地区。下图为青藏高原上青海省玉树直门达村附近的通天河,该河穿行于山脉之间,仿佛嵌入岩石深处,如游龙一般蜿蜒曲折,被称为“嵌入式蛇曲”,展现另类的立体蛇曲之美。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通天河蛇曲具有另类之美的原因是(     
A.侧蚀作用强烈,更加弯曲
B.位于青藏高原,落差更大,立体感强
C.流量大,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D.地壳断裂下陷,峡谷幽长,更加柔美
2.据材料推测“立体蛇曲”的形成过程顺序是(     
①冰川侵蚀   ②地壳隆起   ③侧蚀   ④断裂下陷   ⑤下切侵蚀
A.①④⑤B.②③⑤C.③④⑤D.③②⑤
2018-03-18更新 | 591次组卷 | 14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2.3河流地貌的发育 同步练习-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19-20高一上·全国·课后作业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层示意图,科学家在甲乙丙地层中分别发现爬行类、哺乳类和鱼类等生物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该地区地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区岩石类型最有可能是沉积岩
B.丙地层可能形成于太古代
C.甲乙丙三个地层的由新到老的排序为甲-乙-丙
D.该地区的地层未受干扰
2.通过对该地区化石的研究,科学家得出的正确结论为(     
A.该地区的化石只由古生物遗体形成
B.该地区的动物演化顺序为鱼类—哺乳类—爬行类
C.哺乳动物形成于中生代
D.丙地层在地质历史时期为海洋环境
2019-10-21更新 | 149次组卷 | 5卷引用:1.2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练习题2(鲁教2019版必修一)-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

4 .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图Ⅰ示意研究区范围,图Ⅱ示意研究区2001~2010年间年NPP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由此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   )
A.洞庭湖平原B.东南丘陵C.山东丘陵D.华北平原
2.2001~2010年间,研究区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这种波动主要是因为(   )
A.植被类型的变化B.土壤肥力的变化
C.雾霾天数的变化D.水热状况的变化
3.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洞庭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   )
A.种植结构和技术变化B.城市化进程加快
C.退耕还湖D.围湖造田
2017-04-22更新 | 915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8年高考人教地理一轮复习:4.2.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同步练习(一)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科考队发现青藏高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于跨境传输,通过研究慕士塔格冰芯、珠峰东绒布冰芯、纳木错湖芯三个监测点BC(黑碳:石油、煤、柴草等不完全燃烧发生热解的产物)浓度和通量数据,发现三地样本中的BC与西风带气候区、季风气候区(南亚)、青藏高原内陆区密切关系。下图示意三地BC浓度(通量)变化。



(1)如果BC浓度保持上升,推测纳木错水位和水质的变化。
(2)为避免跨境污染物引发的国际矛盾,请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可行性建议。
2022-10-03更新 | 990次组卷 | 6卷引用:主题13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课时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课堂(中图中华地图版2022选择性必修3)
6 .        2022年7月6日,NASA发布视频称,其已发现24颗可能适合居住的地球大小的行星。其中的TOI 700行星离地球的距离很近,“仅”为100光年,大小和太阳很像,该行星的宿主恒星TOI 700是一个红矮星,质量大约为太阳质量的40%,表面温度只有太阳的一半。从行星距离恒星的距离来看,该行星的表面上很有可能存在着液态水,大大激发了科学家们的兴趣,引发全世界的关注。
      
(1) (综合思维)如果某颗行星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应该具备怎样的外部条件?
(2)(地理实践力)如果某颗行星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应该具备怎样的自身条件?
2010·河南开封·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按照发生的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①
C.①③②D.②①③
2.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位于(   )
A.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张裂地带
B.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地带
C.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地带
D.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张裂地带
3.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是(   )
①裂谷 ②海岭 ③山系 ④海沟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18-08-10更新 | 107次组卷 | 5卷引用: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训练题
8 .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水分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澧水是湘西北的河流,支流众多,大部分流经山区,多隘谷、峡谷。河谷底部呈线形,两壁陡峻,滩多水急,下游可通航。

材料二 下图为湖南省西北部区域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澧水河谷的形成原因。
(2)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在图中澧水河出山口处修建水利枢纽,会引起上游及周边地区自然环境的一系列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将框图补充完整。

土壤水分含量增多 水面增大,蒸发量增大 蒸腾作用加强 植被覆盖率增大
上图方框中Ⅰ、Ⅱ、Ⅲ、Ⅳ与号码①~④所示内容相对应的顺序是______
(3)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在图示区域保护植被对洞庭湖的作用。
2017-12-16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届高考地理(浙江选考)总复习:考点强化练15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9 . 湄公河在河口三角洲共有九个河口入海,形成“九龙入海”的水系特征。科研人员认为,如果没有人为千预(如海岸防护工程,未来湄公河三角洲的体积、面积将大幅度缩小。在距今12~0.85万年前,湄公河流域的地壳、降水相对稳定。下图为湄公河三角洲附近不同时期海岸线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测,距今1.2一0.85万年全球气温的整体变化趋势为(     
A.逐渐降低B.先升后降C.逐渐升高D.先降后升
2.未来湄公河三角洲体积、面积大幅度缩小的前提条件不包括(     
A.流域降水量减少B.退耕还林C.修建水库D.地壳上升
2022-07-18更新 | 301次组卷 | 4卷引用:2.3 河流地貌的发育(分层练)-【讲义+分层练】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备课优质资源(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0 . 美国“旅行者2号”探测器观测木星和土星后继续向太阳系边缘飞行,又观测了天王星和海王星。下图是太阳系模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旅行者2号”探测器观测的四个行星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⑤⑧C.④⑤⑥⑦D.⑤⑥⑦⑧
2.“旅行者2号”探测器如果飞出太阳系,其观测到的天体最可能位于(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3.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①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哈雷彗星②中秋节时的月亮
③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坠落的陨石④天空中飞行的飞机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