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文地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11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开启了郊区城镇化进程(下图),逐步在郊区规划建设了许多功能区,促进各类要素在此集聚。2001年后,上海在郊区建设新城,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布局大型购物中心,逐步实现产城融合。

临港新城 (L)是上海产城融合的典范,中国新闻网对此报道:“脚下是陶瓷废料制成的再生地砖,蓝色透水沥青路旁边草木葱茏。海风徐徐,树影婆娑,高达50%的森林覆盖率让临港不仅空气清新,而且较别处更多了几分清凉。围绕滴水湖,已经形成了功能各异的城市环带。

(1)归纳阶段I到Ⅲ上海郊区功能区演变的特点。
(2)说明阶段Ⅲ各要素流动对上海人口流向郊区的拉力作用。
(3)从集聚效应的角度,评价上海郊区大型购物中心对入驻商家的影响。
(4)说明临港新城是如何实现自然环境调节功能的。
2023-07-04更新 | 7127次组卷 | 27卷引用:热搜题 鲁教版第二册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 第三节 城镇化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些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23年5月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并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A公司是一家国内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坚持“EV(纯电动)+ICV(智能网联)”路线;加大研发力度,开发高端产品;全面打通上下游资源,实现了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布局;能耗持续降低,耗电量的1/4来自工厂太阳能屋顶。图示意新能源汽车工业产业链。

   

(1)说明A公司全面打通上下游资源的好处。
(2)简述A公司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做法。
(3)提出促进新能源汽车下乡的措施。
2023-06-14更新 | 6873次组卷 | 28卷引用:热搜题 人教版选必3 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二节 中国的能源安全

3 . 考古研究发现,从距今6000年到距今2200多年,欧亚大陆东西方交流和农收业扩散先后形成了“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两个主要通道。下图为“欧亚大陆农牧业扩散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距今4000多年以前,“草原之路”成为东西方农牧业扩散主要通道的原因是其(     
A.地广人稀有利于东西方农牧业扩散B.距离东亚和西亚农牧业中心位置近
C.与东西方农牧业中心生产条件相似D.环境对东西方农牧业扩散的阻碍小
2.距今2200年以前,随着“绿洲之路”贯通,东西方农牧业进一步交融。据此可推断出(     
A.“草原之路”农业生产规模达到极限B.河西走廊以东农业生产模式更加多样
C.中亚地区的适农生产区域整体向东移D.西亚种植业规模超过畜牧业生产规模
3.早期农牧文明交融过程中,“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沿线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A.人口扩散迁移B.交通工具变化C.文化语言交流D.聚落规模扩大
2023-08-22更新 | 6820次组卷 | 27卷引用:热搜题 湘教版选必2 第一章 认识区域 第三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4 . 中国瑞丽市和缅甸木姐市山川相连、语言相通、习俗相近;两市城区同处瑞丽江河谷,东西狭长,南北隔江相望,口岸交流频繁。瑞丽市经济以二、三产业为主,木姐市经济以农业为主,近年来,密切的经济合作推动着两市协同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两市城区形态和扩展方向的根本因素为(     
A.地形条件B.经济产业C.交通设施D.口岸发展
2.两市经济协同发展主要得益于(     
①风俗习惯相近②产业结构优势互补③资源禀赋相似④交通设施互联互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2-16更新 | 6933次组卷 | 30卷引用:2.1城乡空间结构(分层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堂(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达3.76亿,比2010年增长约70%,其中省际流动人口为1.25亿,占比为33.2%(比2010年下降5.6%)。流入(出)率为流入(出)人口占本省人口的比重。下表为2020年浙江、新疆、安徽、吉林四省区流入和流出人口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省(区)流入人口(万人)流入率(%)流出人口(万人)流出率(%)
155.12.51152.118.9
1618.725.1236.23.7
339.113.160.32.3
100.24.2241.410.0
1.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沿海产业升级放缓B.沿海经济增速下降C.省际产业转移增加D.省际交通条件改善
2.表中甲、乙、丙、丁与各省区流动人口状况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甲——新疆B.乙——安徽C.丙——浙江D.丁——吉林
2023-06-19更新 | 6742次组卷 | 32卷引用:热搜题 人教版第二册 第一章 人口 第二节 人口迁移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碳纤维作为战略性新材料,重量轻,强度高。德国一汽车企业某款电动汽车采用大量碳纤维部件,其生产各环节严格遵循零碳排放理念。下图示意该企业所用碳纤维部件的纵向主要生产环节布局,其中原丝碳化环节耗能较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企业选用在日本生产的碳纤维原丝,主要为了(     
A.开拓销售市场B.降低原丝成本
C.促进合作研发D.增加战略储备
2.将原丝碳化环节布局在M市,倚重了当地(     
A.丰富的水能B.先进的技术
C.完善的设施D.便利的航运
2023-11-15更新 | 6107次组卷 | 32卷引用:热搜题 中图版第二册 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 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

7 . 进入21世纪,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发展迅速。有研究统计,2000年长江下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仅4条,2008年为9条,2016年增至17条。图示意这三个年份长江下游两岸部分市县距江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的车辆,到达对岸所需平均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2000—2008年相比,2008—2016年期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量均表现为(     
A.大幅增加B.保持不变C.略有增加D.有所减少
2.由图中信息可判断,长江下游南岸市县比北岸市县(     
A.公路网更完善B.车流量更大
C.人口更为稠密D.河网更密集
2023-07-15更新 | 6846次组卷 | 31卷引用:热搜题 人教版第二册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8 . 近年来,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某产业园,面向轻型化、智能化制造业,构筑垂直化生产空间新形态。下图是产业园垂直化生产空间组织的应用场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垂直化生产空间组织有利于园区(     
①集约利用工业用地②降低厂房的建造成本③提高产业集群效率④辐射带动大湾区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促使智能制造企业垂直化生产的主导条件是(     
A.楼房闲置B.劳动力短缺C.环保安全D.科技进步
2023-06-20更新 | 6474次组卷 | 30卷引用:热搜题 中图版第二册 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 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

9 . 人口重心是指区域空间中人口数量可维持空间均衡的受力点,其时序变化可反映区域发展的空间演变轨迹。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内人口重心迁移明显。图示意1978—2018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2003-2008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人口重心移动速度西部小于中部B.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西部大于中部
C.中部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动D.西部人口重心向东南移动
2.对我国中部地区1978-2018年人口重心迁移影响相对较小的是(     
A.中部地区人口外流B.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
C.中部地区跨境贸易D.中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
2023-06-21更新 | 6573次组卷 | 25卷引用:1.2 人口迁移(分层练)-【讲义+分层练】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备课优质资源(人教版2019必修2)

10 . 田螺是广西稻田养殖的重要水产品。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发展了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稻田中开挖螺沟主要是为了(     
A.增加稻田光照强度B.加强稻田通风透气
C.减少田螺天敌威胁D.改善田螺生长环境
2.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是(     
A.进水区B.出水区C.水稻区D.螺沟区
2022-06-14更新 | 13273次组卷 | 70卷引用:2.1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课后培优分级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