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球上的大气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70 道试题

1 . 读下面某地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若只考虑下垫面状况,图中A点一月均温可能为(     
A.0℃B.-5℃C.2℃D.-6℃
2.造成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沿岸寒流,高原地形B.沿岸寒流,山地地形C.沿岸暖流,高原地形D.沿岸暖流,山地地形
3.图中A国使用的清洁能源主要为(     
A.太阳能B.地热C.沼气D.天然气
2024-04-15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城市热岛强度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我国东部某滨海城市的热岛强度变化。下图为同学们根据数据绘制的该城市多年平均和某次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化图。

(1)图中显示,冬季强降雪后城市热岛强度较多年平均整体加强,分析其可能原因。
(2)同学们了解到该城市同时受日周期海陆风的影响,且某时段的风向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解释其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的原因。
(3)同学们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热岛效应可能导致城市能耗加大、大气污染加剧等问题。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合理措施。
2024-04-1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兴国县将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考试地理试题

3 .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穿堂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房前屋后冷热不均B.房前屋后气压差异
C.房屋坐南朝北D.白天气温高于夜晚
2.图中房屋南北两侧下垫面的差异,主要目的是(     
A.增加穿堂风湿度B.加大穿堂风风速
C.减小地表摩擦力D.降低穿堂风气温
2024-04-15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二模考试地理试题4-6题原题及变式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洋流包括表层洋流和深层洋流。洋流按性质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来自较高温海域,寒流来自较低温海域。下图是北半球中低纬洋流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A处洋流的形成原因和性质。
(2)比较A、B两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大小。
(3)分别指出丙和丁洋流的性质。
(4)比较甲、乙两处海域温度和盐度的大小。
2024-04-1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5 . 在降水过程中,把一次降水事件从开始时刻到结束时刻的小时数定义为一次降水的持续时间。按照降水持续时间的长短将持续性降水事件分为短时降水(1~3h)、中时降水(4~6h)和长时降水(>6h)。图1、图2示意新疆天山地区2012—2018年夏季(6—8月)逐小时降水统计情况,其中图1示意年均夏季逐时累计总降水量的日变化,图2示意不同持续时间降水事件的年均夏季逐时累计降水量的日变化。将新疆区域按照每日09:00—20:00(北京时间)作为白天,21:00—08:00视为夜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年均夏季逐时累计总降水量的分布特征表现为夜间大于白天,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年均夏季逐时累计总降水量的分布特征与短时降水的分布特征一致
B.不同持续时间降水事件的年均夏季逐时累计降水量全部为夜间大于白天
C.年均夏季逐时累计总降水量峰值出现在20:00—22:00,谷值出现在12:00—13:00
D.长时降水的峰值和谷值主导了年均夏季逐时累计总降水量的峰值和谷值
2.影响该地区总降水量夜间大于白天的因素可能是(     
A.地形B.海拔C.盛行西风D.植被覆盖率
2024-04-15更新 | 1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9-11题及变式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表示华北平原某区域气温、降水量及风力的年内变化。该区域冬季较长,积雪期超过5个月;春季冷空气频频南下,多大风天气;受太阳能传送、转换及气流动能损耗等因素制约,夏季风力较弱。

(1)判断该区域积雪最大厚度出现的月份,并说明判断理由。
(2)指出冷空气南下过程中大风区域与冷空气的相对位置关系,并解释此区域风力增大的
原因。
(3)从云量、地表水、植被状况三个角度分析华北平原夏季风力较弱的原因。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臭氧层是法国科学家法布里于20世纪初发现的,它位于距离地面25~30千米处的大气平流层,能吸收99%以上对人类有害的太阳紫外线,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天然保护屏障。20世纪80年代中期科学家在南极上空首先发现了臭氧空洞。几十年后的今天,虽然情况有所好转,全球臭氧含量大致保持恒定状态,但南极上空仍然有很大的空洞,2005年臭氧空洞面积达到24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北美洲的面积。臭氧层保护仍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

(1)据图说明9月份平流层臭氧总量的时空分布规律。
(2)简述人类应对臭氧总量变化的措施。
2024-04-1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 -
8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大气垂直分层图(甲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乙图),完成(1-2)。

材料二:201910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阅兵期间,北京市天气晴朗,天空呈现了完美的阅兵蓝5天后的106日,受冷空气影响,北京市出现了连续的阴雨天气。完成(3-4)。

(1)说出甲图中A层的气温变化规律____,并指出A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乙图中(①②③④)哪个箭头?____
(2)开发绿色冰箱主要是为了保护____(填A、B、C序号)层中的臭氧;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____(填名称)层会被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3)根据所学知识解释10月1日北京上空“阅兵蓝”完美呈现的原因。
(4)与10月1日相比,10月6日北京的气温日较差大小有何变化?并分析其成因。
2024-04-1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9 . 下图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对流层中“热力环流原理”过程中所绘制的示意图,1000米为高空,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在上图中用箭头在上图标出环流模式。
(2)甲、乙、丙、丁四点,气压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分别为____;甲、乙、丙、丁四点,气温由低到高排列的顺序是____
(3)上图中的热力环流状况如果出现在深秋时节,从大气的热力作用的角度分析,则甲、乙中易出现大雾天气的是____,并说明理由____
(4)上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有____,其中C处风向是____
(5)上图中A、D两处相比,___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___
2024-04-13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气或气象预报预测是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未来某一地点地球大气层的状态进行预测,往往是使用收集的大量数据(气温、湿度、风向风速和气压等),结合目前对大气过程的认识(气象学)来确定未来天气变化。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2021年1月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贝加尔湖西南侧乙高压区气流运动状况(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
(2)图中东北部甲为阿留申低压,分析其形成过程。
(3)预报日本北海道西部(A处附近)未来几天可能发生的天气变化。
2024-04-12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