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球上的大气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41 道试题

1 . 2011年开始,叙利亚陷入持续动荡之中,数百万人逃亡国外,导致严重的难民危机,大量难民冒险穿越地中海,多数逃往德国,基尔运河在德国境内,地处日德兰半岛,是沟通北海和波罗的海之间的重要通道,也是世界最繁忙的三大运河之一,读欧洲局部简图和甲、乙两地各月降水量统计图(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大批难民冒险乘坐简易船只经地中海取道希腊前往欧洲,从地理角度分析最理想的季节应该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2.甲乙两地年降水量存在明显差异,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比乙地距离大陆近
B.乙地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
C.甲地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时间长
D.乙地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时间长
3.与苏伊士运河不同,基尔运河东西两端建有过船闸,推测其主要作用是(     
A.减小风浪对运河航行的影响B.缓解运河沿岸淡水紧张
C.防止运河水质污染D.保持运河内水流平稳
2024-04-12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统一监测(二模)地理试题

2 . 珠峰自然保护区地处中国和尼泊尔交界处,总面积约351.52km2,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冰川界认为一座山峰可能存在一个或者更多降水带,专家推测珠峰自然保护区58006400m范围内的冰川积累可能来自地形雨和第二大降水带的补给。下图示意19902020年珠峰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冰川面积变化特征,其数据源主要采集于每年10月至次年1月的遥感影像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珠峰自然保护区1990—2020年冰川(     
A.面积总退缩量变化表现为先减后增B.退缩面积在海拔8000m以上达到最大
C.低海拔区退缩量较少但退缩率较高D.高海拔处冰川退缩量较大但退缩率较低
2.第二大降水带的水汽来源主要是(     
A.印度洋B.过境云团C.平流层D.山顶冰雪融水
3.材料中的数据源主要采集于每年10月至次年1月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较高B.使实地考察者免受冻害
C.冰川表面植被覆盖率低D.尽可能减少云层的干扰
2024-04-12更新 | 2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3 . 某校地理研学小组赴山东莱州湾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莱州湾位于渤海南部,莱州湾沿岸发育的河流较多,滨海地区还有众多湿地分布,受气旋和冷空气影响,莱州湾海洋灾害频发。

(1)研学小组利用莱州湾南岸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了解滩涂的分布状况。绘制该图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选择:A遥感;B北斗导航卫星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
(2)研学小组收集了莱州湾海域的盐度数据,发现夏季甲处比乙处的盐度更____(选择:A高;B低),主要的影响因素是____(选择:A径流量;B.蒸发量)。
(3)研学小组结合资料研究该区域海岸线的变化,发现1984年和1958年相比,海岸线主要向____(选择:A陆地内缩;B海洋外推),这是由于海水____作用(选择:A侵蚀;B堆积)大于流水____作用(选择:A侵蚀;B堆积)。研学小组还发现近几十年来潍坊港附近的海岸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
(4)研学小组在莱州湾考察了国内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项目。该项目主要利用的海洋空间资源类型是(不定项选择)(     
A.海岸带B.海底C.海空D.海中

(5)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莱州湾滩涂面积不断萎缩,说明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6)图3显示莱州湾地区受气旋外围影响,当日该地的气压有所____(选择:A上升;B下降),风向转为____(选择:A偏北风;B偏南风)。
(7)列举4月4日莱州湾地区可能出现的海洋灾害,并提出应对该类海洋灾害的措施。
2024-04-11更新 | 9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4 . 温度露点差是温度与露点(露点:在气象学中是指在固定气压之下,空气中所含的气态水达到饱和而凝结成液态水所需要降至的温度)的差值,是相对湿度的一种度量,温度露点差越大,湿度越小,当温度露点差接近0℃时,表示空气中的水汽达到近似饱和状态。下图示意2023316日河南降雪天气发生时气象要素随时间的变化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1.T1—T2时,该地可能出现的因果现象是(     
A.气温下降,空气湿度变大B.气温较高,风速逐渐变大
C.湿度变小,风速先升后降D.风速变大,空气湿度变大
2.T3时刻,风速较小的主要原因(     
A.温度露点差较小B.逆温现象明显
C.冷暖气团交汇处附近D.降雪逐渐增弱
3.此次降雪天气对河南农业的主要影响有(     
A.为大规模春播提供水分B.有利于冬小麦返青生长
C.给玉米等造成低温冻害D.农作物烂根现象严重
2024-04-11更新 | 79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兴安岭北部是我国三大稳定积雪区之一,大兴安岭北部秋季开始积雪,到来年春季消融殆尽。研究发现,自1974年以来,大兴安岭北部积雪深度呈弱上升趋势,积雪初日显著推迟,积雪终日显著提前。积雪深度越大,对地面的隔热作用越大,雪面和地面温差越大。图1示意大兴安岭北部,图2示意近50年来大兴安岭北部平均积雪深度及日数年内分布。

(1)说明大兴安岭北部成为我国三大稳定积雪区之一的原因。
(2)推测近50年来大兴安岭北部积雪期间气候变化。
(3)指出大兴安岭北部积雪深度及日数年内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4)比较大兴安岭北部积雪期间雪面温度与地面温度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5)有专家认为大兴安岭北部积雪变化可能对当地水土保持产生不利影响,试加以说明。

6 . 下图为山东德州2020年2月6日14时前后12小时气温、降水、相对湿度、能见度和风力风向(有风羽的一端指向风的来向,凤羽短线表示2级风)气象要素实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曲线代表的气象要素正确的是(     
A.甲—气温B.乙—降水C.丙—能见度D.丁—相对湿度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时段风向变化是由于受季风影响B.6日上午能见度较低是受大雾影响
C.7日早上降温且大气湿度大形成雾D.14时前后天气变化由冷锋过境导致
2024-04-10更新 | 47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嘉兴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7 . 北冰洋穿极流发源于波弗特海附近,穿过北冰洋中部,并最终流向冰岛北部海域(如图)。北冰洋穿极流全年存在,其强弱变化与波弗特海海域常年存在的高压和冰岛附近的低压密切相关。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海冰覆盖明显减少,波弗特海高压明显向西偏移,并导致穿极流流量变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判断穿极流强盛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相比较乙海域,甲海域水温特点及成因是(     
A.水温较高暖流经过B.水温较高纬度较低
C.水温较低寒流经过D.水温较低纬度较高
3.对穿极流流量变大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冰岛附近低压减弱,驱动风力增强B.海冰覆盖减少,海水流速加快
C.全球变暖,海冰消融增多D.波弗特海高压西移,穿极流源头西移
2024-04-09更新 | 49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地理试题

8 . 海雾是水汽凝结成微小水滴悬浮于近海面大气中的天气现象,其形成需要稳定的大气条件。台湾海峡冬春季海雾频发,西岸洋流受季风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某年4月1日,台湾海峡发生了一次大范围的海雾过程。左图示意该年4月1~2日部分时段X气象站气温、风向和能见度(视力正常的人能将目标物从天空背景中辨认出来的最大水平距离)的变化,右图示意4月1日23时台湾海峡表层海水温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冬春季相比,台湾海峡夏季海雾少的原因主要是(     
A.海面蒸发弱B.季风影响小C.阴雨天气多D.对流上升强
2.4月1日23时,与东岸相比,台湾海峡西岸(     
A.海气温差小,不易形成海雾B.海气温差大,容易形成海雾
C.海水温度低,不易形成海雾D.海水温度高,容易形成海雾
3.此次海雾最终消散主要是缘于(     
A.风向的转变B.水汽的缺乏C.风力的增强D.气温的升高
2024-04-09更新 | 638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部分地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地理试卷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西班牙东南部的本纳斯沙漠(下图)面积大约为280平方千米,常被称为欧洲西部唯一的沙漠。西部片是指以美国西部大开发为背景的影片,陡峭的山谷、苍凉的荒原是此类影片的经典元素。美国西部的犹他州是早期西部片的拍摄地。从20世纪60年代起,西部片多在经济相对落后西班牙本纳斯沙漠地区拍摄。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西部片拍摄地转至非洲,本纳斯沙漠所在地区经济发展陷入困境。近年来,该地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特色旅游,为当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1)分析本纳斯沙漠常被称为欧洲西部唯一的沙漠的原因。
(2)说明20世纪60年代西部片拍摄地由早期的美国犹他州迁往西班牙本纳斯沙漠地区的原因。
(3)推测电影产业的兴起对20世纪70年代的本纳斯沙漠所在地区的影响。
(4)说出美国西部片电影产业转移对我国沙漠地区承接该产业的启示。
2024-04-09更新 | 48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文综地理试题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10 . 2023年,东太平洋形成一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在此背景下,我国出现了初台风登陆时间较常年略偏晚、超强台风多发等情况。由于副高偶然分裂成西北和东南两部分,2023年第6号台风的路径一时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完成下面小题。

1.2023年,我国初台风登陆时间较常年略偏晚的直接原因是(     
A.东南信风减弱使得赤道暖水西移B.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升高
C.台风生成源地上空受到副高控制D.秘鲁寒流势力异常减弱
2.我国形成超强台风的条件有(     
①南部较强的偏西季风气流影响②西北太平洋海温较高
③太平洋海域暖水层薄④台风形成的区域距离陆地较近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副高分裂后,2023年第6号台风的运动方向为(     
A.西北B.西南C.东南D.东北
2024-04-08更新 | 18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高考模拟试题09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