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球上的大气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41 道试题
1 . 艾比湖位于天山北麓,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艾比湖流域位于天山北麓,西北距著名的风口地阿拉山口约35千米,这里四季多大风,年均降水量不足200mm。上世纪50年代以来艾比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棉基地,但艾比湖的湖滨地区荒漠化程度不断加剧,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同时也成为我国沙尘暴策源地之一。近些年来,随着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及一系列生态治理政策的实施,当地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材料二:天山山高坡陡,地表岩石破碎。其北坡受地形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海拔1600~3500米处。

(1)艾比湖流域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______。(单选)
A.积雪融水B.冰雪融水C.地下水D.大气降水
(2)艾比湖流域易形成沙尘暴天气的主要自然原因______。(单选)
①地表多砂质沉积物       ②位于季风区       ③过度垦殖       ④临近风口多大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艾比湖流域所在区域的气候类型为______,该气候的主要成因是______。(填空)
(4)上海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网络文献资料获取到艾比湖水体面积变化折线图及其他相关文献,基于上述信息填写完成以下研究报告。
艾比湖水体面积变化研究报告
(2000—2020年)艾比湖水体面积变化的总体特征是______(填空)
水体面积变化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分析人类活动因素分析
①湖区降水量因素分析:
②湖区气温因素分析:
……
①湖区周边土地开垦状况分析:
______:(请再补充一点:填空)
……
水体面积变化对流域内土地利用、植被变化的影响
1.流域内水体减少部分主要转化为未利用土地,这部分土地再转化为耕地和草地。
2.流域内部分区域的植被覆盖有所增加,多为人工种植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上述两点表述中,有一处明显有误,请写出错误处为______(填空)
研究结论:水体面积变化与气温上升,降水量下降是密切相关的,也与流域内土地开垦
等活动相关。
说明:1.自然因素的数据源自国家气象数据中心。
2.湖水面积变化数值的获取来自______等地理信息技术支持。(填空)
(5)简述设立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形成的生态功能。
(6)天山北坡地质灾害频发,判断该区域泥石流多发季节并分析该灾害形成的主要成因。
2024-04-03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2 . 2022年,我国在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北坡海拔8830m处成功架设第8套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了对珠峰地区气象要素变化的立体监测及数据的实时远程传输。下表为定日县珠峰地区各月份温度概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平均最高温-10℃-6℃6℃8℃13℃19℃19℃16℃15℃9℃7℃2℃
平均最低温-20℃-16℃-11℃-7℃-5℃5℃6℃5℃1℃-8℃-13℃-17℃
1.登珠峰和珠峰科考活动最合适的月份为(     
A.2月B.5月C.7月D.12月
2.登珠峰的运动员要经过不同高度的营地,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头晕胸闷。因此,气象站需要精准观测营地附近的(     
①风速②湿度③气压④气温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对珠峰地区气象要素变化的数据进行分析、查询,需要用到的技术是(     
A.遥感技术B.北斗定位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
2024-04-03更新 | 364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合测评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白山天池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的发源地,天池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多年平均气温为-7.3,年降水量远大于水面蒸发量.在当地年降水量中,大气凝结水的贡献量占20%以上,研究表明,长白山天池区的降水条件可以维持天池的水量平衡,水量平衡区对应的地表高程平均高于天池水面(2189.7m)约125米。下图为长白山天池区地质构造与地下水流动剖面示意图。

(1)说明长白山天池区降水中凝结水占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2)描述长白山天池地区断层构造的分布特征。
(3)简要分析长白山天池实现水量平衡的地质原理。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甘肃玉门地区深居内陆,素有“世界风口’之称,常年偏东风为主,平均风速与气温关系密切,气温升高,风速减小,玉门地区1950-2000年土地沙漠化不断推移和扩大,绿洲面积萎缩,下图是甘肃省区域图,下表是甘肃省1950-2000年沙漠推移速率和方向。

甘肃省1950·2000年沙漠推移速率和方向
城镇安西玉门古浪景泰
推移速率(米/年))7.57.544
推移方向西南西南东南东南

材料二,制氢技术包括化石能源制氢、电解水制氢.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而化石能源制氢技术最为成熟,近年来,玉门当地政府发挥氢能源产业链优势,在新能源制氢、储氢、运输,加注、应用。氢能装备制造等领域延链补链、大力引进下游项目,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2023年投资后,年平均发电量2.78亿度,生产绿氢7000吨。

(1)描述祁连山区的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及原因。
(2)根据表格,说出甘肃沙漠推移的差异,并推测其主要影响因素。
(3)简析玉门地区沙漠推移对社会经济的主要影响。
(4)分析玉门地区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的基本思路。
2024-04-01更新 | 2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城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5 . 在低温霜冻来临之前,某地在田地里熏烟,能有效的避免霜冻出现。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在同一季节阴天时,地表的温度普遍低于晴天的主要作用来自(     
A.①B.②C.③D.④
2.田地里熏烟可避免霜冻主要是因为烟可以使(     
A.①增强B.②减弱C.③增强D.④减弱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体效应是由于山体隆起对于山体本身及其周围气候所带来的影响。研究表明,山体效应导致的青藏高原不同季节、不同气压面昼夜温差的变化,甚至也是引起林线高度在高原地区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与海拔、太阳辐射等因素密切相关。图1为山体效应模型图(T1T2分别表示海拔相同的山体内部及外部的气温)。图2为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冬、夏季白昼和夜晚不同气压面的气温分布图。

(1)描述青藏高原区域大气昼夜温差的季节性差异与海拔的关系。
(2)分析青藏高原山体效应导致高原内部林线高度高的原因。
2024-04-01更新 | 26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实验高级中学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7 . 南极周边海域上空锋面活动频繁,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的往返途中进行了2次连续的探空气球垂直剖面观测,线路编号为P1P2。图12条垂直剖面探空观测线路图,图23分别为观测剖面的低空大气平均气温与经向风统计图(负值为北)。完成下面小题。

1.与P1相比,P2低空大气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是(     
A.有暖流流经,海面辐射增温强B.海面水温高,潜热输送大气多
C.多晴朗天气,大气削弱作用弱D.多阴雨天气,大气保温作用强
2.有关垂直剖面附近锋面位置、锋面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A.42°S~45°S冷锋B.52°S~58°S冷锋
C.47°S~50°S暖锋D.57°S~62°S暖锋
2024-03-31更新 | 25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乐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8 . 长江江豚俗称江猪,体型较小,寿命约20年,喜单独活动或三五成群,食物以鱼、虾为主,眼睛退化后依靠声呐进行捕食和探路,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据统计,现存于长江流域的江豚数量仅为1000只左右,属于濒危动物,2021年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作为长江生态的晴雨表,近年来,江豚逐浪的生动景象(图)频频出现,彰显长江大保护的成效。完成下面小题。

1.作为哺乳动物,江豚在大风大雨到来之前,需要频繁地出露水面“透透气”,这主要是因为(     
A.气压变低B.气压变高
C.气温降低D.气温升高
2.长江江豚濒危的自然原因是(     
A.生存环境恶化B.自然繁殖率低
C.天敌数量众多D.食物资源匮乏
3.近年来,江豚数量的逐步恢复体现了自然环境(     
A.支撑服务功能增强B.供给服务功能增强
C.调节服务功能增强D.文化服务功能增强
2024-03-31更新 | 826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统一监测(二模)地理试题

9 . 夏季太平洋西副高的强弱,对我国东部季风区干旱、洪涝和台风等气象灾害发生的影响较大。2023年,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域表层海水温度连续6个月高出平均值0.5℃以上,对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气温和降水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下图是正常年份长沙、温州、昆明三市降水量年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正常年份,①②③三地(     
A.①地年降水呈现单汛期B.②地冬季多阴雨天气
C.③地在7、8月气温较高D.③地无台风灾害影响
2.2023年,图示①②③三地中(     
A.①地夏季台风数量多B.③地暖冬发生概率大
C.②地夏季降水数量少D.③河流汛期时间提前
2024-03-31更新 | 34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质检二(二模)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地理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伴随着全球变暖,近几十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多次出现极端高温事件。近年来,一些学者对华北等地(主要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的高温热浪事件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地区的高温天气一般出现在6~7月初。2023年6月21日至7月9日,华北、黄淮地区出现1991年以来6~7月综合强度最强的区域性高温过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根据相关数据,专家指出:本次华北部分地区的极端天气的产生,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较往年偏强、位置偏西偏北,西伯利亚高压势力较强均有较大关系。同时,数据反映,当时华北等地的风向以西北风为主。下图为2023年6~7月华北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左图)和距平(右图)分布图,单位均为℃。

(1)图示地区高温天气一般出现在6~7月初,请结合该区域的自然特征加以解释。
(2)据图描述图示地区2023年6~7月极端高温事件发生时的气温特点。
(3)从大气运动的角度,分析2023年6~7月图示区域极端高温天气出现的原因。
(4)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说出极端高温天气对该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5)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未来发生极端高温事件的概率在增大。从碳减排的角度提出减少极端高温事件的可行措施。
2024-03-30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三教学质量检测(3月)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地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