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球上的大气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大气运动状况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对于复杂的地理现象,我们可先对它进行简化,认识它的理想模式,然后再逐步增加影响因素,一步一步地接近实际情况,最终就有可能掌握它的运动变化规律。为此,我们提出三个假设条件:①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②地球静止不动;③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1)在上述三个假设条件下,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结合所学知识,绘制表示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2)议一议,赤道与极地之间的闭合环流能否维持?为什么?
2023-09-0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湘教版选必一第3章1
2 . 读北半球某地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分布图与北半球某地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相关习题。
   
(1)说出北半球某地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分布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力最大的是哪一处,再归纳等压线分布疏密与风力大小的关系,并绘出风力最大处的风向。
(2)北半球某地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中A、B、C、D四处,风力最大的是哪一处?绘出该处的风向。
2023-09-09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湘教版选必一第3章1
3 . 对气压梯度概念的理解
2023-09-0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湘教版选必一第3章1
4 . 相传,在发现“新大陆”后,欧洲至美洲运输马匹的帆船航行到副热带海区时,接连几周平静无风,停滞不前,因淡水和粮食不足,被迫将船上部分马匹投入大海,以减轻负荷。后来,人们就把副热带高压所在的纬度带叫作“马纬度”。
(1)议一议,风是怎样形成的?
(2)“马纬度”附近区域为什么接连几周平静无风?
2023-09-0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湘教版选必一第3章1
5 . 城市人口集中,产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等每天要释放出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使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人们称之为“城市热岛”。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1)简述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过程。
(2)为了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在城市规划时,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应怎样布局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
   
(3)城市热岛环流在微风状态下最强。以北京市为例,如果冬春季风速达5~6米/秒,夏季达2~3米/秒以上,则城市热岛环流被淹没而不明显。假如你是城市规划人员,又该怎么解决(2)小题的问题呢?
6 . 海陆风是近海地区风向昼夜间发生反向转变的风。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1)在图上中,分别画出白天、夜间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圈____,并说明理由____
(2)我国海南岛白天多雨,夜间多晴朗。运用海陆风形成的原理,分析这一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
(3)大湖泊周围、大江大河沿岸也会出现与海陆风相似的风的周期变化,分别称为“湖陆风”或“江(河)陆风”。赴上述地区进行考察,观察白天和夜间风向是怎么变化的,验证所学过的知识。
2023-09-09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2019)教材思考题专辑第三章
7 . 热气球是指用热空气作为浮升气体的气球。相传热气球的原型由三国时期诸葛亮(字孔明)所发明。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于阳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诸葛亮算准风向,制成能在空中飘浮的纸灯笼,附上求救信息,后来终于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现代载人热气球由球囊、吊篮和加热装置三部分构成。球囊下端开口,下悬一只载人吊篮,用火焰加热器将热空气灌入球囊,使球囊膨胀并平稳升空。
(1)想一想,载人热气球能平稳升空的原因是什么?
(2)有人提供了“点蜡烛切洋葱,不流泪”的生活小窍门。动手做一做,这是真的吗?如果是,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8 . 绘示意图说明下列现象,并解释其成因。
(1)月球基本上没有大气,赤道处中午高达127℃,晚上最低达-183℃。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
(2)深秋至次年早春季节,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2023-09-0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2019)教材思考题专辑第三章
9 . 经纬认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可分解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地面”三个环节。你认同经纬的观点吗?你是怎么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023-09-0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2019)教材思考题专辑第三章
10 . 如下图所示,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并不能全部被地面所吸收,其中又有一部分被地面反射回宇宙空间。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小,取决于地面的性质,如颜色、干湿状况、粗糙程度等。不同性质的地面,反射率的差异较大。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1)比较不同性质地面的反射率,说一说哪些种类地面的反射率较高,哪些种类地面的反射率较低。
(2)分析地面性质与反射率之间的关系。
(3)绿色植物对紫外线和可见光的吸收很强,反射很弱,而对近红外线的吸收很弱,反射很强。议一议,根据绿色植物的反射特征,如何利用遥感技术,实时准确地监测森林、草原面积的动态变化?
2023-09-0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2019)教材思考题专辑第三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