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球上的大气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81 道试题
1 . “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30℃,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凉爽的小气候。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对“冷岛效应”形成的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A.在垂直方向上,绿洲区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
B.在垂直方向上,沙漠区空气以上升运动为主
C.在水平方向上,高空空气平流作用较弱
D.在水平方向上,近地面空气平流作用较弱
2.“冷岛效应”对该地区产生的影响有

①利于绿洲地区污染物的扩散              ②有利于抑制植物的蒸腾和地面的蒸发 

③利于提高环境承载力              ④有利于绿洲地区与沙漠地区热量的交换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冷岛效应”最显著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2017-08-04更新 | 51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四模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托举“嫦娥五号”探测器至地月转移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嫦娥五号”选择在凌晨时间发射,主要是考虑(     
A.减少太阳活动影响,利于火箭发射及信号的传播
B.天空有明亮月光相映,便于观察探测器运动轨迹
C.日出之前天气寒冷,受近地面人类活动干扰较少
D.凌晨时间,对发射场周围生产生活干扰较少
2.嫦娥五号上升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     
A.递减→递增→递减B.递增→递减→不变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3.图示①层大气(     
A.两极地区厚度比赤道地区大B.以水平运动为主
C.易发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D.空气密度是最小的
2022-12-0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10-11高三·河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3 . 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某一周的气温与太阳辐射强度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周所在月份最可能是
A.1月B.5月C.7月D.11月
2.关于该周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最有利于农作物糖分含量提升的一天是星期一
B.最有可能是阴雨天气的一天是星期五
C.周三和周四两天受冷锋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D.周六和周日两天的最高气温均出现在太阳辐射强度最大之后
2016-11-26更新 | 9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河南省五市高中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联考文综地理卷

4 .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托举“嫦娥五号”探测器至地月转移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嫦娥五号”将实现我国航天史上四个“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实现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月壤高速再入返回地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嫦娥五号”选择在凌晨时间发射,主要是考虑(     
A.减少太阳活动影响,利于火箭发射及信号的传播
B.天空有明亮月光相映,便于观察探测器运动轨迹
C.日出之前天气寒冷,受近地面人类活动干扰较少
D.凌晨时间,对发射场周围生产生活干扰较少
2.嫦娥五号上升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     
A.递减→递增→递减B.递增→递减→不变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3.图示①层大气(     
A.两极地区厚度比赤道地区大B.夏季午夜最厚
C.易发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D.空气密度是最小的
5 .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指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四种辐射中的(       
A.AB.BC.CD.D
2.图中箭头C的意义是 (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D.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影响上图中箭头C的强弱的最主要因素是(       
A.太阳高度角的大小B.太阳辐射穿过大气路程的长短
C.云量的多少D.臭氧含量的多少
2017-12-0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地理试题

6 . 伊比利亚半岛(如下图)海岸线较平直,半岛中东部的高原山地发现了许多未受侵蚀的史前壁(岩)画,壁(岩)画一部分在露天的岩石上,更多在洞窟中。半岛西南部有沿海低地平原,人口分布较多,南面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海峡最窄处宽约13千米,最浅处水深301米,最深处水深1181米。半岛南部海域分布有世界著名渔场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伊比利亚半岛中东部地区大量史前壁(岩)画至今保存完好,推测其自然原因(     
A.四周高,中间低,流水侵蚀作用弱
B.地形封闭,地势崎岖,受外界干扰少
C.地处内陆,干旱少雨,风力侵蚀作用弱
D.山地阻挡,降水少,流水、风力侵蚀作用弱
2.M渔场为世界著名渔场,夏季利于渔船外出捕捞,原因可能是(     
A.夏季盛行下沉气流,能见度高,风浪小B.寒暖流交汇处,夏季饵料丰富,鱼类多
C.夏季气温高,出海凉快,便于渔民乘凉D.受西风带影响,降水丰富,营养物质多

7 . 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①层气温垂直变化的特点及成因是(     
A.紫外线辐射强烈,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
B.随海拔升高,地面辐射影响减少,气温降低
C.水汽、杂质含量多,削弱太阳辐射,随高度上升,气温降低
D.随海拔升高,空气越来越稀薄,获得太阳辐射强,气温升高
2.飞机一般在②层底部飞行的主要原因是(     
A.氧气含量高,便于呼吸B.对流强烈,利于航行
C.大气稳定,天气现象少D.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2022-02-2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重点高中(湘潭县一中,湘钢一中等)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8 . 北欧主要包括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和冰岛五个国家,该区域人口稀少,经济发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北欧及周边区域图。

材料二:芬兰森林资源丰富但矿物能源匮乏,近年来该国大力推动清洁技术产业(可再生能源开发、节能降耗及减排环保)快速发展,并超越森林工业成为第二支柱产业。
(1)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临__________洋,西海岸受__________作用,破碎曲折且多峡湾。
(2)2014年5月10日10时(北京时间),一艘货轮从广州出发,航行720小时到达冰岛,此时冰岛的时间是2014年6月____________________时。
(3)冰岛位于高纬地带,北部沿岸为__________气候,南部受__________影响而形成温暖湿润的__________气候。
(4)挪威、瑞典和芬兰三国人口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部,其原因是__________
(5)简要分析芬兰发展清洁技术产业的意义。
2016-11-26更新 | 3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市第一中学高二5月联考地理试卷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温室大棚(图1)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的栽培或育苗等。图2为“地球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图2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各种不同辐射,其中丙、丁名称是:丙____;丁____
(2)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其名称分别是:①____;②____;③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地面增温的热量主要来自____;近地面大气受热主要直接的热源是____;大气受热的根本来源是____。(均填名称)
(4)以下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____
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B.夏季的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C.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D.日出前的黎明天空明亮
(5)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中,不具有选择性的是____
A.吸收作用B.反射作用C.散射作用D.折射作用
(6)霞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而使天空和云层呈现黄、橙、红等彩色的自然现象。霞的形成主要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
A.无选择反射B.选择性散射C.选择性吸收D.无选择折射
(7)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的设计原理和生产原理与大气的受热过程基本相同。对于____辐射来说,塑料大棚和玻璃几乎是“透明”的,可以大部分进入温室。但对于____辐射来说,塑料大棚和玻璃却是不“透明”的,很少能透过。(均填名称)
(8)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试说明其有助于保温的原理______
(9)大棚温室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产的蔬菜,试分析其产生的原因____

地理研学小组去宁夏中卫市沙坡头考察荒漠干旱环境,发现这里昼夜温差很大,需要及时更换衣物。

(10)分析中卫沙坡头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______
2023-12-18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民办尚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地理试卷

10 . 希巴姆古城位于阿拉伯半岛茫茫沙漠中央,建在哈德拉毛河(部分为季节河)河谷旁边的低山丘陵之上。古城所在地区总体上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却在1000毫米左右。古城楼房具有墙厚、窗小、分排(下排窗贴近地面,上排窗拿近屋顶)的特点,下图为希巴姆古城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希巴姆古城所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是(     
A.受山谷风影响,夜雨频繁B.西南季风盛行时带来充足海洋水汽
C.地处河谷,河水蒸发量大D.地处热带沙漠,气温高,多对流雨
2.希巴姆古城建在低山丘陵之上的主要目的有(     
①利于雨季防洪②气候相对凉爽③便于军事防御④土木资源丰富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3.古城楼房建筑特点对应作用的叙述,合理的是(     
A.墙厚一防洪B.窗小一抵御风沙C.下排窗一排出热气D.上排窗一引入凉爽空气
2022-06-1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八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