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球上的大气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78 道试题

1 . 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台风登陆,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夏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灾害影响尤严重。如福建省木兰溪流域(如图),台风登陆后,往往引起下游河口一带水位暴涨,形成重度洪涝。完成下面小题。



1.合理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有助于减轻台风带来的危害。其中,获取台风影像图的地理信息技术和预测其登陆地点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遥感B.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2.下列台风登陆后的情况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可能诱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B.可以缓解高温酷暑,缓解旱情
C.台风中心风力可能达12级以上D.入海口处引起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
2022-02-2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孝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福建省长乐市宽阔低平的滨海平原上,因独特地理位置使得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面积约80km2的海岸沙丘,它自闽江入海口向南绵延约50km,大致呈条带状平行海岸线分布。这里也是福建省三大风沙活动区之一,盛行风向影响风沙活动,历史上的周期性气候变化影响该地风沙活动强弱。

层理构造是指沉积物沉积时,由于地质作用的差异而显示出的层状现象。研究层理构造有助于认识地层的形成环境。科考队员在海岸沙丘东南部选择一地进行采样,通过沉积剖面考察福建省长乐市滨海平原海岸沙丘沉积构造时发现,经历数百年的海退,该地沙丘有明显的上、下两层不同沉积构造,上部沉积层呈交错层理,下部沉积层呈平缓的波状层理。



(1)指出该地主导风向及其风速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说明长乐滨海地区大面积海岸沙丘的形成条件。
(3)近年来,海岸沙丘呈现逐渐向陆地移动的趋势。为防治该地风沙对耕地的危害,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2-01-29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3 . (课题探究性试题)

浩如烟海的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绚丽瑰宝。这些诗篇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品读这些诗句对增强我们的地理审美观、正确理解地理规律、激发学习地理知识兴趣、提高综合素养等方面具有独到的意义。

课题名称:中国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课题材料一:“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事更悠悠。”(唐)胡玢《庐山桑落洲》

课题材料二:“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课题材料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长歌行》


(1)阅读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回答:①诗文中“数家新住处”是江心洲,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②诗文中“古岸崩欲尽”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一般形成于河流的________(凸/凹)岸。
(2)阅读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回答:①诗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由_________因素对气温影响所致。②诗文中的“巴山夜雨”其实是巴山_________(山地/谷地)多夜雨,此地理现象体现了自然界常见的大气运动形式即热力环流。
(3)阅读材料三,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从水循环主要环节理解,诗文“黄河之水天上来”应为________环节;________环节可使“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实现“西归”。
2022-01-2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4 . 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的数字代号各带代表的地理意义:①                            
(2)农民们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在田间地头燃烧柴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3)屋顶绿化是在各类古今建筑物、构筑物、城围、桥梁(立交桥)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或大型人工假山山体上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统称。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
2019-12-0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5 . 下图为某地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2.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该地冬季气温偏低,其主要原因是(     
A.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B.冬季风影响大,寒潮频发
C.云雨天气多,大气辐射作用强D.地形闭塞,利于冷空气集聚
3.该地区典型的自然植被类型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6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略图。

材料二   某家具企业在甲地生产家具组件,在沿海大城市设立研发中心,在消费地组装销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图示地区冬季寒冷,主要因_____高,白昼时间_____(填“长”或“短”),且受冬季风影响大等。
(2)形成乙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作用,丙河流一年中有_______次汛期。
(3)该家具企业在甲地布局属于_______指向型。将研发中心设立在沿海大城市便于获得高素质劳动力和市场______,在消费地组装家具可降低______成本。
(4)与图中同纬度地区相比,说明丁地生物种类丰富的原因。
2018-04-13更新 | 5027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8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左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简图,下右图为焚风形成示意图。焚风,是指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研究发现,冬季,图中甲山脉的东坡焚风多发,且夜晚发生频次高于白天。


材料二:近年来,素有“煤都”之称的大同市聚焦“双碳”目标,在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保障作用基础上,加快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并推动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产业集群,力争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


(1)描述甲山脉的地理分界线意义。
(2)结合材料一和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石家庄冬季夜晚焚风现象显著的原因。
(3)从地形和植被角度,说明石家庄冬季空气自净能力下降的原因。
(4)简述大同市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对本地和京津冀地区的有利影响。
2022-08-02更新 | 477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8 . 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是在极不稳定的天气下由两股空气强烈相向运动,相互摩擦形成的空气漩涡。龙卷风在美国多发于中部地区的春季,但在2021年的冬季(12月10日),下图示地区遭遇了30多场龙卷风袭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美国龙卷风发生频率东、西部低于中部的主要原因是(     
A.受海洋气团影响,温度低B.海拔高,温度低
C.地形限制了冷暖气团相遇D.地势起伏大,不易形成对流
2.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为(     
①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 ②平原南北延伸,利于冷暖气团交汇
③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冷暖空气交汇频繁 ④春季蒸发量大,水汽供应充足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3.推测本次龙卷风在冬季集中出现的原因为(     
A.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发生B.极地冷气团势力增强
C.南部暖湿气团大规模北进D.极地气团变性导致对流旺盛

9 . 云南省保存有许多珍稀、特有或古老的生物类群,是公认的生物多样性重要生物类群分布最为集中、具有全球意义关键地区。完成下面小题。



1.与贵州相比,云南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主要是因为(     
A.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B.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
C.地形复杂,垂直差异显著D.开发较晚,人类干扰少
2.冬季昆明气温较贵阳高的原因主要是(     
A.太阳高度差大,太阳辐射强B.西南暖湿气流影响强
C.受偏北气流影响,天气晴朗D.云量较少保温作用强
2022-02-2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柯桥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天府之国”—成都平原,自古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产地,但由于岷江水源旺盛,自山区转入该地,流速陡降,易淤易决,也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这种状况是由岷江和成都平原“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的,图1为成都平原地形分布图。

材料二:公元前251年,秦国蜀太守李冰及其儿子访察水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制定了“深淘滩、低作堰”的岁修原则,以及“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治水方针,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工程基本完成了排洪、泄沙、引水工程体系。历经两千余年都保存完整并发挥调蓄作用,即使汶川大地震都未受影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图2为都江堰水利工程平面图,图3为某流域简图。

材料三:下表为都江堰和成都多年平均降水资料。

(1)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的区位优势。
(2)依据材料一、三,对比分析都江堰和成都两城市降水量的差异及其成因。
(3)依据上述材料,简析历史上成都平原地区洪灾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
(4)材料二中,图3中适宜修建引水工程的地点是①②③④中的哪一个地方?分析都江堰水利工程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2020-04-0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地理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