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球上的大气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8 道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
真题
1 . 读图,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
2016-11-18更新 | 26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海南卷)
2 .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职能就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家和区域中所起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位条件的变化,城市的职能是可变的。如著名城市杭州,在历史上曾是南宋的都城(临安)。
材料二   南宋时期临安地理位置图

材料三     表1 某城市热中心与郊区下午4时的气温差
时间1月4月7月10月全年
气温差(°C)5.26.05.46.05.5

(1)分析杭州历史上成为都城的区位优势,并评价杭州作为现代旅游城市的旅游资源集群状况和铁路交通条件。
(2)据表1数据,分析该城市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原因与方向,并提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2016-11-18更新 | 11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四川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下列关于无霜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海拔,纬度越高无霜期越长B.同一纬度,海拔越低无霜期越短
C.同一山地,阳坡无霜期短于阴坡D.同一地段,开阔地无霜期长于低洼地
4 . 下图为“1271—1295年马可·波罗东行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东行途中经过A、B、C三地,试比较A、C两地的气候差异。
(2)马可·波罗乘船返回途中, E处位于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_______(消亡/生长)边界附近。根据图示路线,马可·波罗从C乘船途径DEF回到欧洲,时间选择在______(冬/夏)半年最佳。
(3)F海峡表层洋流的流动方向为___________,该洋流从成因来看应该属于___________
(4)B地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其气候形成的主导因子是___________
(5)途经的F处比E处的海水盐度     (高/低),简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016-11-18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卷(江苏卷)
综合题 | 适中(0.65) |
真题
5 . 下图是 1 月某时地面天气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问题。

(1)此时控制 A 地的锋面类型是______。简析 A 地的天气特征及成因。
(2)此天气系统引起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对图阴影区域的产业生产有何危害?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真题
6 . 下图为“某地区部分港口分布示意图”。 导致a港口解冻日期比其他港口晚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经度C.纬度D.洋流
7 . 读某区域部分地理信息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区域气候一年分为干、湿两季,据图判断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地势C.大气环流D.洋流
2.乙海域有一大范围渔场,若用洋流剖面示意图来解释其成因,应选
A.B.
C.D.
8 . 读从宇宙空间拍摄的地球和月球照片,回答下列小题。

1.专家认为,地球也应像月球一样,曾遭受许多陨石撞击,而目前陆地表面却很少发现明显的陨石坑。探究其原因,主要是 (       )
A.月球阻挡B.地质作用改造
C.地表布满岩石D.地表水体覆盖
2.在白天,图中地球上空大片浓密的云层,对其覆盖地区的影响是利于 (       )
A.地表水分蒸发B.近地面空气对流
C.大气对地面的保温D.紫外线辐射到达地面
2016-11-18更新 | 886次组卷 | 3卷引用:20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综)地理试题
9 . 上图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 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 mm。下图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

1.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地形D.洋流
2.下图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 )
A.①B.②C.③D.④
3.乙地位于亚热带的( )
A.常绿阔叶林带B.草原带
C.常绿硬叶林带D.荒漠带
2016-11-18更新 | 264次组卷 | 5卷引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地理试题
10 . 大气圈是自然界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大气分层中,演绎着各种自然现象。在下列各组大气垂直分层中,总体而言,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一组是
A.对流层、电离层B.平流层、电离层C.平流层、中问层D.对流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