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判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地壳等厚度(单位:千米)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面D.软流层中部
2.下列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的是(     
A.          B.       C.             D.       
2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___,乙图是____,二者都是河流____地貌。
(2)说明图甲所示地貌的形成过程。
(3)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____处分布,乙在____处分布。(填字母),③处河谷往往呈____形。
(4)说出甲图所示地貌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变化特点。
2023-12-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该地地貌特征深受气候、土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图左是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右为该地气候资料。

   

(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貌特征。
(2)指出该区域的天然植被类型及特征。
(3)说明中部沟谷形成的自然原因及发育过程。
2023-07-04更新 | 15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老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左图为某河流部分河段示意图,该河段的部分区域谷坡陡峭,受地形与河流的影响,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次大的滑坡,并造成河道堵塞,形成堰塞湖。下右图示意该河段沿AB线的地质剖面。

(1)指出图中AB剖面线位置河相沉积物、湖相沉积物、坡积物形成的先后顺序。
(2)判断材料中大滑坡发生的位置(甲、乙、丙、丁四地中的一处),并说明判断理由。
(3)说明AB剖面中湖相沉积物的形成过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种灾害的发生会触发或转化为另一种灾害,形成具有时间相接、空间相连、因果关联、链式演进特性的灾害链,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上造成严重的破坏。白龙江是嘉陵江的支流,受构造运动和河流侵蚀影响,流域内山高坡陡,河谷深切。甘肃省舟曲县立节镇位于白龙江左岸的北山沟流域,图为立节镇周边区域图。近些年来,该地多次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形成立节滑坡一泥石灾害链,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损失。



(1)判断虚线框内白龙江的流向。
(2)推测北山沟流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描述滑坡一泥石流灾害链的形成过程。
(3)某研学小组欲到该地开展野外实习,为避防地质灾害可采取哪些措施?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鱼山为泰山西来余脉白云岩(沉积碳酸盐),海拔82.1米,现为山东省省级地质公园,距东阿县城18千米。鱼山西麓有曹植墓,始建于公元233年,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东临黄河,因区内地质遗迹众多,具有典型的九龙群地层剖面、断层、褶曲和层理等地质遗迹,以及穿阳洞、梵音洞、象形石等岩溶景观,还有崩塌遗迹等。下图为鱼山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和“仙人足印”景观图。



(1)结合等高线地形示意图,描述鱼山地貌的主要特征。
(2)“仙人足印”景观的形成和腐殖土层有关,说明其形成过程。
(3)请为鱼山地质公园创建4A级景区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2-07-14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___,乙图是____,二者都是河流____地貌。
(2)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____处分布,乙在____处分布。
(3)说出甲地貌形成的过程。
(4)甲图中沿A→B方向物质按照颗粒物大小的分布规律是____
(5)根据图甲,说明农业区选择在中下部的原因。
8 . 读图,完成问题。

(1)银川所在的宁夏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誉,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推测图示区域范围内宁夏平原的地势特征。
(2)指出图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3)分析图中从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

9 . 海面蒸发是海面的水变成水汽而进入大气的过程。海水蒸发时从海洋吸收了热量,而大气则获得了海洋所损失的这部分热量。下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海域海面年蒸发量(     
A.南高北低B.中部高南北低
C.东高西低D.东南高西北低
2.图示海域海面年蒸发量高值区(     
A.暖流经过B.盐度低
C.降水较少D.密度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土高原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于2020年暑假到黄土高原某区域开展以"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题的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到达考察地点后,选择了合适的观察位置对该区域的地貌进行观察。从该地点放眼望去,观察小组正前方是一条狭长的黄土梁,黄土梁上分布有黄土峁,其正后方地形较平坦开阔。研学小组还在不同沟谷的坡面上看到了梯田、防护林等防治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



(1)判断①一④四个地点中研学小组进行地貌观察时所选的位置,并说明选择的合理性。

研学小组了解到,长条状的黄土丘陵叫黄土梁,单个黄土丘陵叫黄土峁,这两种地貌的形成都与黄土沟的形成密切相关。


(2)说明黄土梁、黄土峁的形成过程。

研学小组从当地相关部门了解到,当地通过在坡度角小于15°的山坡上修筑梯田、在坡度角大于15°(tan15°=0.268)的山坡上营造防护林等工程措施,减轻水土流失。


(3)说出阴影部分采取的工程措施,并分析该工程措施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