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太阳是对地球最重要的天体。据此完成下题。对上述说法解释正确的有
①地球上的能量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   ②太阳辐射在全球分布均匀,维持着地表温度   ③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磁场   ④太阳活动会导致有线通讯中断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3-14高一上·湖北宜昌·期中

2 . 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表层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砂石中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750倍,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浅层地能存在于(     
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
2.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地球内部
2023-11-14更新 | 197次组卷 | 56卷引用: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3 . 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演化的历史是地理学习的基础。读“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示意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天体系统由高级到低级依次排列为________
(2)读图乙,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________

资料1:影片《流浪地球》中呈现了这样的场景:在位于地下5千米处的城市中,人们通过从土壤中提取氧气,为地下城提供循环空气;通过模拟自然光,可以耕种作物:生活方面,用全息屏营造蓝天绿树,帮助人们回忆太阳“健康”时的“黄金时代”岁月。

(3)场景中反映出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有________

资料2:某同学对“地球的演化史”这样描述:

地球诞生距今约25亿年前,由早到晚经历元古代、太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在距今约5.41亿年前的太古代、光合作用开始,大气富含氧气,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早古生代,发生大规模海水入侵,三叶虫、珊瑚等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被称为“鱼类时代”;在中生代,由于陆地面积扩大,地形和气候条件变得复杂,爬行动物极度繁盛;新生代时,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已与现代接近,哺乳动物和裸子植物极度繁盛,古猿的一支进化成人类。

(4)请结合挑出该同学描述中的三处错误,按示例格式抄写错误原文并改正。

[示例]错误1. 原文: 25 亿年     改正: 46亿年
2023-02-0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南口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023·北京西城·模拟预测
4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呼伦贝尔沙地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高原,东部为大兴安岭西麓丘陵漫岗,西至达赉湖和克鲁伦河,南与蒙古国相连,北达海拉尔河北岸,地势由东向 西逐渐降低。由于人们过度放牧,呼伦贝尔草原逐步退化,从而形成中国的第四个沙地。图1为呼伦贝尔沙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为呼伦贝尔沙地地区太阳总辐射量的季节变化示意图,图3为某同学收集的呼伦贝尔沙地气候资料。

                    

(1)描述呼伦贝尔沙地的地理位置及其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性。
(2)分析呼伦贝尔当地的气候要素对土地荒漠化产生的影响。
(3)指出影响呼伦贝尔沙地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季节变化的因素。
2023-06-04更新 | 60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届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三保温测试地理试题
5 . 下列现象中,由于太阳辐射造成的影响是(     
A.地球绕太阳公转B.不同地区的时刻不同C.水往低处流D.不同纬度热量差异
6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上图中所示信息,与汉堡比较,描述瓦伦西亚的气候特点,并列举其主要影响因素。

瓦伦西亚(52°N,10.3°W)日平均日照时长(小时)统计表

月份123456789101112
平均
日照
时长
1.42.23.15.05.85.14.53.63.62.51.71.2
(2)据表描述瓦伦西亚日平均日照的时长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010·河南郑州·二模
7 . 中高纬度地区东西走向山脉的南北两侧,由于光照时间长短不同,出现了明显的温度差异,即阳坡温度高于阴坡。读中纬度某内陆地区等值线图,回答问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所在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乙位于北半球的阳坡B.甲、乙位于南半球的阳坡
C.丙、丁位于北半球的阳坡D.丙、丁位于南半球的阳坡
2.若a为12°C等温线,则乙地气温的数值可能是 ( )
A.6°B.8°C.9°D.10°
3.若m、p两条纬线相距55千米,则甲、乙、丙、丁四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010-04-28更新 | 704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A)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为北极海冰区域多年平均到达地表太阳辐射和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逐月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地面吸收太阳辐射最多的月份为(     
A.3月B.5月C.6月D.8月
2.与5月相比,6月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降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A.太阳辐射减弱B.白昼变长C.云量增多D.冰面面积减少
2024-05-15更新 | 671次组卷 | 8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二模考试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西北地区是我国太阳辐射较丰富的地区。根据区域内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差异如下图所示,划分出I-V区。下图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行政区图(部分)。这一区域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区,深居内陆。


   
(1)比较Ⅰ区和V区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大小,并说明原因。
(2)说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开发不足的原因。
2023-10-1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行星科学家发现了一颗仍在形成的巨大外行星AB Aurigae b(如图8),其质量约为木星的9倍。目前这颗行星处于诞生阶段,正在一个年轻不稳定的气体和尘埃盘中发育。它围绕运转的恒星只有200万年历史,光热尚不稳定。它的轨道离恒星很远,相当于冥王星与太阳距离的两倍多。研究发现,相对于外行星AB Aurigae b与恒星的关系,地球与太阳的关系会更紧密。


   
(1)指出相对于AB Aurigae系行星来说,太阳系八大行星运行的显著特征。
(2)推测外行星AB Aurigae b上不可能存在生命的原因。
(3)相对于外行星AB Aurigae b与恒星的关系,地球与太阳的关系会更紧密。简述太阳辐射对地球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