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0 道试题
1 . 走!挺近大别山

进才中学的高二学生将于4月22日前往大别山区的金寨县,开展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下图为“金寨县地理位置简图”。

(1)大别山区的天柱峰如巨柱擎天,山体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天柱峰的主要岩石及其特点与下图对应正确的是(     

A.B—可被用作建筑材料
B.C—表面有气孔
C.D—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D.E—形成物质来自地球内部

(2)大别山地区常年可能遭受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天气预报,请为高二同学写一则出行温馨提示。
日期4月22日4月23日4月24日4月25日4月26日
天气多云中雨多云多云阴天
气温14~23℃14~23℃14~24℃14~23℃15~24℃

材料一:4月22日,高二的小黑同学在大别山观察到日出之前一段时间内,天空呈现出微弱的光亮。这种现象在天文学称之为晨昏蒙影,百姓则称之为“曙暮光”。

(4)晨昏蒙影的成因主要是(     
A.大气吸收作用B.大气反射作用C.大气散射作用D.大气折射作用

(5)4月22日,小黑看到太阳升起时,太阳位于(     
A.正北方B.正东方C.东北方D.东南方

(6)描述学生在大别山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北半球的昼夜分布状况。

材料二:下图我国大别山区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

(7)图中A与B两点之间最大高度可能为(     
A.300米B.280米C.350米D.200米

(8)桥梁所在的河段,其河流的流向为(     
A.自东向西B.东南向西北
C.自西向东D.西南向东北

(9)学农时,学生发现,随着海拔的升高,大别山东坡的土壤类型逐渐发生变化(如下图)。一个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一般从上到下依次为______层、腐殖质层、______层、淀积层和母质层。山顶的暗棕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原因可能是(     )(多选)。

①气候湿润,植被种类繁多       ②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
③夏季高温,有机质易分解       ④冬季寒冷,腐殖质积累多
(10)开车返程途中, 师生经过了大别山东面的两个大水库——梅山水库和响洪甸水库。水库改变了水循环的________环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济效益。水库的出现使得水库周边出现了明显的湖陆风,白天风从________吹向________
2024-05-2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进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 . 地球运动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甲)及A位置北极上空俯视放大图(乙),回答问题。

(1)如果地球处于A位置时为12月22日,乙图中______(填字母)表示晨线,并补画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______
(2)该日,M地的昼长为______小时。
A.12小时B.24小时C.0小时D.8小时
(3)Q地日出地方时为______时。
A.9:00B.12:00C.14:00D.15:00
(4)在下图画出P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

3 . 北国风光——俄罗斯。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俄罗斯西北部的摩尔曼斯克(69°N33°E)是世界看极光最便宜的地方,虽然地处北极圈内,气温超低,但这里海水全年都不结冰。下图为摩尔曼斯克的位置图。

(1)与极光的形成不相关的是(     )(单选)
A.高纬地区B.夜晚C.太阳风D.对流层

(2)摩尔曼斯克港口终年不结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单选)
A.地形B.人类活动C.洋流D.纬度位置

(3)2022年12月2日摩尔曼斯克出现极夜现象。该日之后,摩尔曼斯克居民重见天日的那一天,大概是(     )(单选)
A.12月20日左右B.12月30日左右C.次年1月22日左右D.次年1月10日左右

材料二:俄罗斯的因纽特人(Inuit)主要生活在西伯利亚附近的北极圈附近。他们冬季住冰砖砌成的雪屋(如下图),屋内外温差大。房屋墙体较厚,一半陷入地下,门道极低,屋内有位置较高的冰床。

(4)出入口最适宜的朝向是(     )(单选)
A.东北B.西北C.东南D.西南

材料三: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覆盖1700万平方公里,其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区面积广阔,地势地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还拥有5万平方公里的沼泽地。下图为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图。

(5)沼泽通常是指排水不良、水分充足而使土地处于淹涝状态的地区。鄂毕河中下游分布着大量的沼泽,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沼泽广布的原因。

材料四:冰上丝绸之路作为国家规划的三条蓝色经济通道之一,对缓解我国能源短缺有重大意义。全球未开采石油的13%和未开采天然气的30%都蕴藏在北极地区,仅在俄罗斯亚马尔半岛及周边的大陆架上,便集中了整个北极地区32%的能源。我国在这里与俄罗斯的能源企业合资建设了两个LNG(液化天然气)项目,在未来的规划中,这里的天然气将大量输送到我国。图示意LNG项目分布情况。

(6)为缓解能源短缺现象,我国应从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2024-05-2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地理(上海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2024年的高考期间(6月7日~6月8日),下列城市的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列正确的是(     
A.哈尔滨市、北京市、上海市B.哈尔滨市、上海市、北京市
C.上海市、北京市、哈尔滨市D.上海市、北京市、哈尔滨市
2024-05-09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进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平原地区某河流横剖面示意图,若仅考虑地转偏向力,该河流的流向是自南向北,则该河段位于(     

A.南半球B.北半球C.东半球D.西半球
2024-04-29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进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2024年2月7日,位于难言岛的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我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

秦岭站东侧的特拉诺瓦湾常年存在冰间湖,冰间湖是指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少冰的冰间水域。冰间湖是冰封的海洋与大气相通的窗口。秦岭站将利用地理区位优势,开展冰间湖生态过程等前沿科学问题的研究。

气候变暖背景下,南极冰川融化对全球平均海平面有重大影响。2009年以来我国三大河口因海平面异常变化及季节性高海平面加剧咸潮入侵的事件多有发生。

(1)秦岭站开站当日,5个南极考察站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___站;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____站。
(2)秦岭站是我国首个面向____海区的考察站(单选:A.印度洋B.大西洋C.太平洋)。
(3)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秦岭站采用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相结合的能源微网管理系统,结合其地理位置,推测其使用的主要可再生能源并分析原因。
(4)秦岭站名字源于秦岭是横贯我国中部的古老山脉,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关于秦岭的地理意义正确的是____。(不定项选择)
A.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B.东部和西部的分界线
C.我国人口的地理分界线D.水田和旱地集中分布区的分界线
(5)简述南极地区冰间湖对附近生物生存(海鸟、海豹等)的影响。
(6)海平面持续上升使得各潮位站高、低潮位均有所抬升,潮差增大,促进了高盐水的向陆运动,进而____咸潮入侵(单选:A.加剧B.减轻)。长江口咸潮主要受____影响;(单选:A.地形B.天文大潮C.地表径流)。钱塘江每年8月份就开始受到咸潮入侵的威胁,主要受到____影响(单选:A.地形B.天文大潮C.地表径流)。除了上述因素,加剧咸潮入侵的气象或海洋灾害有____
2024-04-12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崇明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7 . 2023年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一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进一步促进了区域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材料一: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被称作白金之国,主产区在阿姆河流域。然而,无数乌兹别克斯坦棉农的生计,因为咸海生态危机而面临严重威胁。

材料二:中国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能源合作。在乌兹别克斯坦,中乌天然气管道是中乌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能源合作的优秀典范。

(1)中国—中亚峰会举行期间,举办地西安市的昼夜长短变化为____(单选:A.昼渐长,夜渐短B.昼渐短,夜渐长)。元首会议在北京时间5月19日10:00开始,此时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41°N,69°E)的区时为5月19日____
(2)中乌天然气管道是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其他种类的运输方式,管道运输具有的优势有____。(不定项选择)
A.运输安全B.占地面积小C.受天气影响小D.运输机动灵活
(3)除了天然气资源,再列举两种乌兹别克斯坦可开发的绿色能源,并说明理由。
(4)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大部分地区为____气候,夏季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有利于棉花的生长。阿姆河和锡尔河的径流量主要随____(单选:A.气温的高低B.降水量多少)而变化,有利于为棉花生长提供丰富的灌溉水源。
(5)近年来,咸海面积逐年缩小,造成这种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____;产生的不利影响有____。这些影响反映自然地理环境具有____性特征,某一个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2024-04-12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金山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8 . 伴随着今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冰雪旅游的火爆,冰雪经济的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4年1月5日哈尔滨第四十届国际冰雪节如期举行,春节期间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均达到历史峰值,“冷冰雪”点燃“热经济”。黑龙江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

材料二:黑龙江省自2000年以来的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如下表所示。

黑龙江省第五、六、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表


2000年2010年2020年
人口数量(万)368938313185
城镇人口比重(%)51.5455.6665.61
性别比104.54103.22100.35
0~14岁人口比重(%)18.911.9410.32
15~64岁人口比重(%)75.6879.7874.07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5.428.2815.61

(1)下列关于黑龙江省地形分布特征的表述中,正确的是______。(单选)
A.以平原、高原地形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部低B.以盆地、山地地形为主,地势北高南低
C.以平原、山地地形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部低D.以平原、山地地形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2)全球最大的冰雪主题乐园位于哈尔滨市的松花江畔,该河流______。(单选)
①全年有春、夏两次汛期       ②汇入黑龙江属内流河
③径流量无明显季节变化       ④下游落差小,流速平缓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图中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该区域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______(单选:A.热量B.光照)条件,其肥沃的黑土是粮食高产的重要保障,黑土的颜色是由于土壤中______(单选:A.矿物质B.腐殖质)含量丰富导致形成的。(单选)
(4)黑龙江省近十年来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有____________,请任选其中一点提出具体改善措施______。从数据判断该省城镇化水平在2020年前后处在______(稳定/快速)发展阶段。(填空)
(5)描述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开幕期间,黑龙江省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特点。
(6)简述哈尔滨市发展冰雪旅游的有利区位条件。
2024-04-03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9 . 南极,地球极寒之地,却是科学考察的热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南极已经建成和即将开建的科考站分布图,科考站队员在泰山站附近施放探空气球照片。

(1)包括新建站在内的我国五个南极科考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某科考队员在科考期间,为了解泰山站附近大气状况,施放探空气球进行探测。他发现这里的气球以同样的速度升空,比在上海_______(填:先/后)到达平流层。
(2)照片显示,科考队员在室外除了身着红色御寒衣帽外,还佩戴护目镜。佩戴护目镜主要目的是      。(单选)
A.预防冷空气对眼睛的伤害
B.预防冰雪地面对太阳辐射强烈的反射给眼睛带来的伤害

材料二:在俄罗斯南极东方站冰钻中,冰心记录的气候信息表明,南极42万年来经历了4个冰期—间冰期循环,CO2 和CH浓度变化主要趋势与冰期循环类似,从最低值向最高值的过渡与冰期向间冰期过渡是一致的。目前大气中CO2和CH的浓度水平在过去40万年中从未出现过,揭示了工业革命以来温室气体的剧烈增长。

(3)简述工业革命以来温室气体的剧烈增长,可能给南极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材料三:2023年4月6日我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圆满完成,下图为“雪龙2号”科考船自南极返回上海航线示意图。

(4)返程过程中,在船上的科考队员发现日出时间越来越_______(填:早/晚),海水温度变化状况是________,船只吃水深度变化状况是________
(5)科考队员发现,甲海域风浪比乙处大,解释该现象的成因
2023-11-16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卷(上海专用 )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