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我国空间站飞行高度约为400千米,每天绕地球19圈。2022年8月14日凌晨4时26分23秒,在重庆市渝北区,有天文爱好者拍摄到了中国空间站凌月的罕见画面,凌月的时间仅仅0.72秒,下图为空间站飞越静海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天文爱好者拍摄空间站凌月情形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日、地、月在一条直线上B.拍摄者、空间站、月在一条直线上
C.这一天可观测凌月约19次D.空间站自东向西飞越月面
2.下列关于中国空间站的描述,说法错误的是(     
A.航天器舱外表温差大B.公转速度大于1670km/h
C.强风干扰大D.会受到比地球更多的射电和带电粒子流的冲击
2022-12-25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三)地理试题

2 . 因距离地表80—500千米的大气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高,故该范围的大气层被称为热层。热层下部因有少量的水分存在,导致夏季凌晨高纬度地区偶尔会出现一种发出淡蓝色光而透明的夜光云。下图为夜光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夜光云发出淡蓝色光的原因是(     
A.大气的散射B.月光的照射C.大气温度高D.阳光的反射
2.夜光云发生于(     
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臭氧层
2022-12-10更新 | 20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B)
综合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雾是在海洋影响下出现在海上的雾,其对海上运输、海上捕捞、沿岸交通等具有非常大的影响。2020年5月3日早晨到夜间,我国黄海和渤海出现了显著的大雾天气,4日早晨大雾开始自北向南快速消散。图示意5月2日20时至5月4日8时黄渤海风力、风向及大气能见度变化情况。



(1)分析5月2日黄渤海海域风向对大雾产生的影响。
(2)5月3日大雾持续期间11:00-17:00大气能见度升高,推断其原因。
(3)简述5月4日大雾快速消散的原因。
2022-11-16更新 | 277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4 . 大气层自下而上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空气易产生对流,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下图示意某年夏季北极科考“雪龙”号考察船探空观测数据,包括北极太平洋扇区和白令海的大气温度、风速和相对湿度的垂直变化状况(阴影部分为标准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确定图中大气对流层顶高度的气温指标是(     
A.气温垂直变化由降低转为升高B.气温垂直递减速率增大
C.气温垂直变化由升高转为降低D.气温垂直递增速率减小
2.科考队员观测到60°N附近对流层高空有一个西风急流带,其形成原因可能是该地(     
A.摩擦力较其他纬度小B.西部气压远高于东部
C.南北两侧的温差较大D.下垫面海陆相间分布
3.与对流层相对湿度垂直变化速度关联最紧密的因素是(     
①大气逆温②海拔高度③高空急流④气压高低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2022-11-16更新 | 863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三)地理试题

5 . 地形云,顾名思义,是潮湿气团被谷风、季风、信风等动力吹送至地形起伏变化的地方,气团抬升、遇冷、凝结,形成云雾。云雾顺着风向翻过山岭,由于重力因素跌落,就像瀑布一样,因此将这个景观命名为“云瀑”。据此完成问题。

1.在云瀑跌落时(     
A.形成降水B.云消雾散
C.云雾在山谷中堆积D.形成云海
2.在四川西部地区,观赏地形云的最佳时间是(     
A.12月14点B.12月的日出时刻
C.6月14点D.6月的日出时刻

6 .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舱在距地面高度约120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向上跃出大气层。之后,返回舱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距地表50km的高度返回舱与大气层激烈摩擦。下图示意“嫦娥五号”探测器返回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嫦娥五号”初次进入大气层进行减速时位于(     
A.对流层B.平流层C.臭氧层D.高层大气
2.“嫦娥五号”在距地表50km降落至地面的过程中气温变化是(     
A.持续降低B.先降低,后升高C.持续增高D.先升高,后降低
3.“嫦娥五号”在距地表50km降落至地面的过程中气温变化的原因是(     
A.臭氧先增多后减少,太阳辐射增强B.臭氧先减少后增多,地面辐射增强
C.臭氧先减少后增多,太阳辐射减弱D.臭氧先增多后减少,地面辐射增强

7 . 晴朗的天空,喷气式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机身后边会出现一条或数条长长的“白烟”,这是飞机发动机排出来的高温高湿的废气与周围环境空气混合后(此后称混合气体),水汽凝结而成的特殊云系,称为飞机尾迹。此混合气体能否出现凝结现象取决于环境空气自身的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通常只有当环境温度在-41℃~-60℃时,才有可能出现飞机凝结尾迹。飞机尾迹出现的频率和高度有一定的季节差异,且对地球热量平衡产生一定影响。下图为拍摄的飞机尾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月份,西安上空飞机尾迹出现频率最高的高度大约为(     
A.3~5千米B.8~10千米C.13~15千米D.18~20千米
2.交通枢纽城市上空的飞机尾迹多,大量的飞机尾迹对地面城市的热量平衡产生的影响是(     
A.减少城市上方的云量B.强烈削减太阳辐射
C.减少对地面辐射的吸收D.减小地表气温日较差

8 . 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某日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城市最可能是(     
A.杭州B.北京C.成都D.长春
2.下列现象中,可用气温和相对湿度日变化规律解释的是(     
A.江南地区冬季多晨雾B.华南夏季午后多阵雨
C.四川盆地秋季多夜雨D.华北地区春季多扬沙
2022-08-12更新 | 89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地理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冻雨俗称“滴水成冰”,多出现在冬季近地面气温低于零度、中层大气出现逆温层的地方,逆温层和融化层是冻雨产生的重要条件。下图为冻雨的形成与逆温层关系图,图中曲线为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


材料二贵州省是我国出现冻雨最多的地区。下图是云贵高原某次冻雨时的锋面系统位置图。



(1)简述冻雨的形成过程。
(2)根据材料二,分析冬季贵阳和昆明气温与降水的差异。
(3)说明贵州省冬季多冻雨的自然原因
2022-06-17更新 | 3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湖南省岳阳市第十四中学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10 . 据谚语“雪下高山,霜打洼地”。完成下面小题

1.对“雪下高山,霜打洼地”的正确理解是(     
A.高山上下雪,洼地上落霜B.高山上下了雪,洼地上就会结霜
C.相对而言,高山易下雪,洼地易结霜D.相对而言,高山上易下雪,洼地易落霜
2.可以从下列哪一角度来解释“雪下高山”(     
A.冷锋天气系统B.大气温度垂直变化C.季节变化D.纬度高低
3.“霜打洼地”是因为(     
A.洼地易于冷空气堆积,且水汽充足B.洼地海拔低,温度低
C.洼地海拔低,不易受阳光照射D.洼地有丰富的尘埃作为凝结核
2022-06-15更新 | 63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第十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知识竞赛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