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风光互补技术是利用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两种发电系统在同一个装置内互为补充,给设备供电的一种新技术。下图为西北地区某草原上的风力、光伏发电设施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风光互补技术在该地的使用,有利于(     
A.第三产业发展B.节约电力资源
C.降低发电成本D.改善能源结构
2.该发电设施的光伏发电镜面做了特殊涂层处理,主要目的是(     
A.抗氧化B.抗风沙C.防老化D.防雨浸
3.图中所示大规模发电设施的建设,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A.增强太阳辐射,使电站局部地区气温升高
B.反射太阳辐射,抑制设施下面的植被生长
C.增大地表蒸发,加剧电站所在地区的干旱
D.增强大气运动,增大电站所在地的降水量

2 . 2020年2月,南极乌克兰维尔纳斯基科考站附近,出现了大面积“西瓜雪”现象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西瓜雪”是雪藻在升温时快速生长,使所含雪藻的积雪呈现材红色的一种现象。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西瓜雪”现象大面积出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
2.相比普通的雪,“西瓜雪”的出现,会使图中(     
A.①增强B.②减弱C.③增强D.④减弱
3.“西瓜雪”现象在南极地区大面积出现,可能(     
A.引发降雪增多B.导致土壤酸化C.加剧臭氧空洞D.加剧冰川融化

3 . 2019年16日早晨,位于日本鹿儿岛县的樱岛火山大规模喷发,喷烟蹿升至喷发的南岳山顶火山口上空约2800米(海拔约3900米)高处。喷烟的数量略多,朝西南方向的鹿儿岛市南部及南九州岛市方向飘落。下图示意火山景观和地球的内部图层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火山喷发的岩浆最有可能来自右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大气中长期滞留的火山灰会影响当地乃至全球气温,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使当年全球平均气温下降0.5℃,导致气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地表气压升高B.地表气压降低
C.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D.地表大气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
3.火山灰满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联系

4 . 当地时间2022年1月14日和15日,汤加海底火山史诗级喷发,此次火山喷发规模非常巨大,释放的能量大概相当于10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见下右图)。有专家预测,此后几年全球可能会迎来火山冬天。火山冬天是指大规模火山喷发之后,全球数年或者某年没有夏天而只有冬天的现象(见下左原理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火山冬天现象的主要成因是(     
A.火山灰与二氧化硫到达对流层削弱太阳辐射B.硫化合物形成气溶胶在平流层不易消散
C.火山灰与二氧化硫到达平流层反射太阳辐射D.火山气体二氧化硫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2.关于火山喷发后对当地可能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增加土壤肥力B.增大昼夜温差C.增加生物物种D.引发山体滑坡
2022-02-22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高级中学等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返校联考地理试题

5 . 过去40年里,北极地区的变暖速度几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多,而南极地区升温的速度比北极慢很多。下图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南极相比,北极地区变暖速度较快的主要原因是图中(     
A.①的减少B.②的减少C.③的减少D.④的减少
2.快速升温可能导致北冰洋(     
A.永冻冰层增厚B.海水密度上升C.海水盐度下降D.通航时间缩短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阳光是生命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适当晒太阳对人体有好处,比如能增强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对佝偻病、贫血等患者恢复健康有一定益处;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很强的杀菌能力,一般细菌和某些病毒在阳光下晒半小时或数小时,就会被杀死。

紫外线指数预报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十分有用的预报,按照预报发布的紫外线指数,人们可以主动地采取一些措施,预防过多紫外线的伤害,也可在合适的时间段里有效地利用好紫外线。紫外线指数一般是指从上午10时至下午3时的时间段里,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皮肤的可能损伤程度。紫外线指数变化范围用0~15的数字来表示。通常,夜间的紫外线指数为0,高原地区、晴天时的紫外线指数为15。下表示意紫外线指数、等级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

紫外线指数与等级紫外线强弱对人体的影响及对策
0-2:1级阴或雨天,最弱安全,可以不采取措施
3-4:2级多云天气,弱正常外出戴防护帽或太阳镜
5-6:3级少云天气,中等除戴防护帽和太阳镜外,擦防晒霜
7-9:4级晴天无云,强避免在10-16时外出;外出时尽可能在遮阴处,或采取防护措施等
大于10:5级夏季晴日,很强尽量不外出,必须外出时要采取防护措施
(1)能吸收太阳紫外线的大气成分主要是____
(2)下列地区,紫外线指数最高的是(     )(选择填空)。
A.四川盆地B.青藏高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黄土高原
(3)为了减少紫外线的伤害,说出人们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
(4)试举出两个人们在生活中有效利用紫外线为人类服务的例子。
2022-02-13更新 | 483次组卷 | 14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7 . 2021年九月底至十月中旬,全国多地开始实施限电政策,其目的之一是为了整治大气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是(     
A.②B.⑤C.③D.⑥
2.限电政策的实施,对大气受热环节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①增强B.③减弱C.④减弱D.⑥不变

8 . 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左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右图示意北极地区海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是(     
A.升高,④增强B.升高,③增强C.降低,②增强D.降低,①增强
2.北极气温的这种变化,可能导致该地区(     
A.昼夜温差变大B.海冰加速融化C.极地东风加强D.海水蒸发加剧
3.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021-11-04更新 | 1060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田家炳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9 . 不同植被对土壤水热状况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某山体一小流域呈典型“V”型,地表主要为云杉林和草地。下图示意该流域2900米海拔高度的研究样地不同植被土壤温度日变化(土壤温度为一年不同日期同时刻的平均值),该小流域研究样地云杉林和草地土壤冻结期分别约为280天和130天。完成下面小题。



1.与云杉林相比,草地白天土壤温度偏高的原因是草地(     
A.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高B.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
C.根系发达,土壤的热传导性差D.腐殖质含量高,土壤的热传导性好
2.云杉林覆盖土壤的冻结期明显长于草地,是因云杉林(     
A.位于阴坡,气温较低B.比热容小,增温较快
C.位于阳坡,蒸发较弱D.比热容大,增温较慢
3.该小流域可能位于(     
A.祁连山地B.湘西山区C.长白山地D.太行山区
2021-07-04更新 | 800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济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10 . 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地区气温。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分解后,会释放大量的氨。氨与海水浪喷洒出的某些物质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颗粒在整个北极地区均有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能反映北极地区近地面热量传递过程的是(     
A.①-②-③B.①-④-②C.①-③-④D.③-④-②
2.该现象对北极地区气温影响及其原理是(     
A.气温降低,①减弱B.气温降低,②增强
C.气温升高,③增强D.气温升高,④增强
3.仅考虑鸟粪对北极气温的影响,该现象可能导致北极地区(     
A.海冰融化加剧B.海水蒸发加剧C.昼夜温差变大D.极地东风增强
2021-04-02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联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