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热力环流的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2 道试题

1 . 巴丹吉林沙漠(图1)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其独特的沙山一湖泊景观闻名于世。沙漠腹地的格状沙丘是纵向沙丘置于横向沙丘上的复合型沙丘,沙丘边缘发育着稀疏的沙拐枣等耐旱植物。沙漠腹地的苏木吉林湖水位常年稳定,且与外部无明显地表水量交换。图2是苏木吉林湖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关系图。相关研究表明,冬季巴丹吉林沙漠存在湖泊区A地气温明显高于外围区B和周边区C的“暖岛效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苏木吉林湖湖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A.大气降水B.冰雪融水C.地下水D.河流水
2.沙漠湖泊区“暖岛效应”的形成原因是(     
①冬季湖泊附近地下水的温度高于地表气温 ②湖区沙漠因热力性质对湖泊区有增温作用
③沙漠腹地湖盆内风速较小,热量不易散失 ④位于冬季风背风区,对湖区增温效果明显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3.当地利于沙拐枣生长的自然条件是(     
A.干旱的气候利于沙拐枣的生长B.沙土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高
C.暖岛效应使沙拐枣的生长期变长,成熟期延迟D.位于沙漠地区,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品质好
2023-07-12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绿洲和荒漠因性质差异,使得气温在时空上发生变化,可形成局部地区的热力环流。下图示意7月河西走廊某绿洲与荒漠间测得的距地面5m和10m的气温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绿洲内的玉米田经常需灌溉,与灌溉前相比灌溉后的白天(     
A.气温下降,最高气温峰值提前B.气温上升,最高气温峰值提前
C.气温下降,最高气温峰值滞后D.气温上升,最高气温峰值滞后
2.图中绿洲稳定的逆温现象开始的时间约为(     
A.8:00B.12:00C.16:00D.20:00
3.绿洲与荒漠间的局地热力环流除了引起温度的变化外,还能导致(     
A.荒漠下部减湿B.荒漠下部增湿C.绿洲上部增湿D.绿洲下部增湿
多选题-多选题组 | 适中(0.65) |

3 . 我国某海滨城市海陆风现象非常明显,下表为该城市2023年3月15日的风向变化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风向时间风向
00:00东北风12:00东南风
02:00北风14:00东南风
04:00西北风16:00东南风
06:00西北风18:00东南风
08:00西北风20:00东北风
10:00东南风22:00东风
1.下列时段中,海风比较显著的是(     
A.0:00—2:00B.6:00—8100C.14:00—16:00D.20:00—22:00
2.推测陆地位于海洋的(     
A.东北方B.西南方C.东南方D.西北方
2023-07-0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4 . 吉达古城位于红海岸边,其房屋窗户和阳台都由古铜色木条组成的镂空屏风遮挡且没有玻璃,极具地方特色,被称为“红海建筑传统的杰出体现”。下图为吉达位置及屏风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由古城房屋窗户的设计,可推测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A.全年炎热干燥B.夏季温和湿润C.全年高温多雨D.冬季温和湿润
2.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当地朝向海洋的窗户通风降温效果最好的时间最可能是(     
A.日出前后B.正午12点C.午后2点D.午夜前后
2023-07-03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模考试地理试题14-16题原题及变式题
5 . 读下图,甲图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运动情况。由图甲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时间约为(     
   
A.18时~次日7时B.4时~当日14时C.6时~当日18时D.16时~次日8时
2023-06-25更新 | 24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古宗祠建筑作为我国传统建筑中的典型类型,在选址、适应当地风环境等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因地制宜的地理哲学思想。我国浙江西部古宗祠分布较多,与北方宗祠坐北朝南不同,该地古宗祠并不全是坐北朝南,下图示意该地某村落宗祠位置。该宗祠充分利用微环境,提升了宗祠的舒适度。据此完成小题。

   

1.为利用微环境来降低宗祠夏季内部闷热状况,该宗祠正门最合适的朝向是(     
A.东B.南C.西D.北
2.仅从减轻冬季风对宗祠影响角度考虑、宗祠周边建筑(     
A.西北侧密度小、高度低B.西南侧密度大、高度高
C.东南侧密度小、高度低D.东北侧密度大、高度高
2023-06-23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小明暑假到烟台某农村姥姥家度假,发现堂屋虽然没有空调,但白天因“穿堂风”而感觉凉爽。下图为房屋布局图。此时“穿堂风”近地面气流的运动方向是(     

   

A.由西向东B.由东向西C.由北向南D.由南向北

8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M沙漠平均海拔较高,是世界上最干旱、狭长的沙漠,被称为世界的“干极”,其西部边缘的海岸地区常常形成浓厚的海雾,却无法形成降水。完成下面小题。


   
1.M沙漠沿岸海域海雾最为严重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日出后M沙漠沿岸海域海雾逐渐飘向内陆,主要是因为(     
A.对流运动旺盛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盛行西风吹拂D.近地面产生逆温现象
9 .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热力环流示意图中用箭头标出各部分气流运动的方向。
(2)图中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各个环节发生的先后顺序为____(填写编号)。
①空气的垂直运动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
③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④甲、乙两处冷热不均
(3)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
(4)若上图所示为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甲地为陆地,则此时应为____(白天/黑夜)。
(5)一般情况下,甲地多为阴雨天气,乙地多为晴朗天气,两地昼夜气温差异较大的是____(甲/乙),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判断其理由是____

10 . 某度假村坐落于湖面开阔的湖畔。在盛行风较弱时,度假村与湖泊之间形成的大气热力环流即湖陆风较为显著。图中示意该地湖陆风的近地面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图示中风向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造成该地湖陆风昼夜风向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不同B.地势起伏不同C.人类活动差异D.地表比热容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