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热力环流的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0 道试题
1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气压由高到低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两处受热的是______________,并在图上画出热力环流过程图。
(3)若两地分别代表城市与郊区,代表城市为                         
理由                                                     ;
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则此时应该是__________(白天或夜晚),此时A地与B地间的风向____________________。(注:海风或陆风)
2017-11-10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温室大棚膜及卷帘系统模拟图。   


材料二:下图为卷膜打开后的空气流动图。


   
(1)分别说出箭头①②所代表的大气受热过程的环节名称。
(2)温室保温被通常在       (白天或晚上)放下.简述其工作原理。
(3)如果将卷膜迅速打开,棚内与棚外的空气将如何流动? 请在图上用箭头标出来,并用热力环流原理进行解释。
2018-01-07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题

3 . 下图为“江南地区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为验证地理原理而设计的实验流程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中所示地理现象的成因与上述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2.关于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河三角洲的形成与①图所示过程相关
B.冬季雾霾严重与②图过境时相关
C.我国大面积的降温与③图所示过程相关
D.黄土高原夏季暴雨与④图所示过程相关
2017-09-28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江苏小高考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讲练稿(知识梳理+考题探究+模拟过关):第五讲 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4 . 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1米、60厘米、50厘米的透明玻璃柜,在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盆热水(A盆)和一盆冰块(B盆),然后用塑抖薄膜把柜的顶部密封,在塑料薄膜的一侧开一个小孔,点燃一束香,放进小孔内(如图所示)。一段时间之后,你能看到烟雾在玻璃柜内A、B、C、D之间形成一个环流。

(1)这个小孔应当开在装有________(填“冰块”或“热水”)的盆子上方。
(2)这个实验要验证的是________环流,这个环流形成过程各个环节发生的顺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地面冷热不均                                 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
③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3)下图的甲乙丙三张图中,能正确反映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环流(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及其等压面弯曲形态的是_________图。

(4)图中B、D两点,气压较低的是________;A、B两点的气压相比,气压更高的是________点。
5 . 读“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至⑤点 ,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
(2)在图中用“→”画出热力环流的运行箭头。
(3)在图中AB附近近地面画出等压面的凸凹。
(4)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先       (竖直运动还是水平运动)过程,后        (竖直运动还是水平运动)过程。
(5)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为白天的海陆风,则A、B两地为陆地的是____________,当地吹___________(海风、陆风)。
2017-11-18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育才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读下面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以城乡最低气温差表示)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热力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①城市化过程使得城市下垫面性质有了很大改变
②城市建筑规模膨胀,加快了与郊区热量的交换
③城市大气污染物增加,大气质量变差
④工业、交通和生活排放大量的废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有关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温带
B.1月份温带和高原区热岛效应较强与生活采暖有关
C.热岛效应≥1.0℃城市最多的地区是高原区
D.太阳辐射强度是造成7月热岛效应差异大的主要原因
2018-02-0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7 .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其中,自然地理中的各类循环模式的构建是最常见的典型案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此图表示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在②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A.增温和增湿B.净化和增温
C.净化和增湿D.减湿和减温
2.若此图表示中纬度或高纬度的大气环流状况,且S表示南方。地面点G和近地面风向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副热带高压带、西南风②极地高压带、东北风③副热带高压带、西北风④极地高压带、东南风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18-01-1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8 . 根据实验小组所做的的实验,回答问题。

我国某高中学生实验小组,在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时,采用下列做法:在一个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碗冰块在底部两侧。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甲图所示)。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纸片A、B的偏动情况。
(1)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纸片A_______(左或右)偏,甲图中电炉对应乙图
中的_________(填字母)
(2)乙图中ABCD中气压由小到大排序为______________ ,其中AB的风向为 ________
(3)将下列各环节序号,按环流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填入相应方框内。
①地面冷热不均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③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④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夜间的海洋与陆地之间,则甲图中电炉代表____________
(5)成语“巴山夜雨”源于唐朝李商隐的博作《夜雨寄北》。下图中反映“巴山夜雨”现象成因的是(      )
9 .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某特大城市热力环流,则
A.a是城市,b是郊区
B.为保护城市环境,应在③地建防护林带
C.若a位于b的正西方,则ab间实际风向为西南风
D.这种大气环流,能有效防止城市的大气污染
2.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则                    
A.一般来说,a处为多雨地带,b是少雨带
B.b处气压低于c处
C.③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偏转成西北风,南半球偏转成西南风
D.a气压带与③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了地中海气候
10 .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竖线和横线上画出热力环流运动箭头?并说明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请对图中A、B、C、D四点的气压大小排序?(注:A点气压为Pa;B点气压为Pb;C点的气压为Pc;D点的气压为Pd)
(3)根据示意图,请你叙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4)请你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挂式制冷空调为什么安装在屋里上面的墙上,而暖气片为什么安装在屋里靠近窗户下面的地面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