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热力环流的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2 道试题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1 . 长湖位于江汉平原,面积约157.1平方千米,对周边地区的小气候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冬季长湖能显著提高日最低温,不同风向下增温的范围和强度存在差异。图示意长湖某年112日—28日南北两岸不同风向下的气温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与吹偏北风时相比,冬季长湖吹偏南风时(     
①南岸增温更强②北岸增温更强③整体增温效果强④整体增温效果弱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长湖的增温作用最明显的是(     
A.晴朗的夜晚B.晴朗的白天C.阴雨的夜晚D.阴雨的白天
2024-04-18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高三模拟地理试题07
2024·四川成都·模拟预测
2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山地众多,森林广布,灌木种类繁多。“查帕拉尔”是加利福尼亚山地常见的灌木,其叶子里面含有较多的油脂和蜡。每年秋冬季节,加州盛行“圣安娜风”,风力强劲,直达太平洋沿岸。2018年11月,美国加州发生特大山火,造成的保险赔偿或将达到130亿美元。为防范火灾,在20世纪初,美国森林服务部门制定“火情抑制”政策,即在发现森林火情后,必须于当天上午10点前扑灭。但近年来,当地林业部门开始采用“受控火烧”来提高耐火森林环境的质量。所谓受控火烧是专业人员点燃小规模的山火,火焰较低并且在地表缓慢移动。如“点倒火”,当大火蔓延时,在大火蔓延的前方去除一定宽度的可燃物,修建隔离带,然后人为点火,让人工火向山火燃烧,当两火相遇时,可燃物燃烧殆尽,火灾熄灭。经过受控火烧,森林冠层火灾发生概率明显降低。如图为“圣安娜风”示意图。

(1)简要描述“圣安娜风”的形成过程。
(2)分析“圣安娜风”对此次特大山火的影响。   
(3)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说明“点倒火”可以灭火的原因。
(4)说明美国林业部门采用“受控火烧”措施的主要原因。
2024-04-18更新 | 210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22 北美与美国-2024年6月高考地理考前预测之综合题(全国通用)
2024高三下·上海·专题练习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奥陶纪板块漂移,特殊的海陆分布使得地球进入了一个持续2000万年的冰河时代。冈瓦纳古陆腹地被冰盖占据,在东半球范围更广,该地常年盛行由冰盖吹向瑞克洋的大风,冈瓦纳古陆中的非洲板块地势较高。晚奥陶纪时期发生了约85%的物种灭绝事件。

材料二   下面是图1、图2。

(1)晚奥陶纪时,地球南极为陆地,位于南美板块和________板块分界线上,劳伦大陆东海岸附近位于板块的________(单选:A.生长边界B.消亡边界)上。
(2)下列关于图2中冈瓦纳冰盖在东半球分布范围更广的解释,合理的是________(双选)
A.冈瓦纳古陆位于东半球的非洲板块地势较高,温度更低
B.晚奥陶纪火山喷发活跃,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温度低
C.地球处于冰河时代,冰盖在温度较低的地区更容易扩展
D.晚奥陶纪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突然减少,温度低

(3)下图符合冈瓦纳古陆常年盛行由冈瓦纳冰盖吹向瑞克洋大风的原理解释,正确的是________图。

(4)下图为某地正常地层剖面示意图,晚奥陶纪出现的化石最可能是图中的________化石。从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角度,分析晚奥陶纪约发生物种大灭绝的原因_______

(5)根据图2中原特提斯洋的洋中脊分布,说明晚奥陶纪之后冈瓦纳古陆的漂移方向。
2024-04-1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地理仿真模拟卷03-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5月等级性考试

4 . 夏威夷岛人口密度低,以第三产业为主。该岛海拔2400米以上区域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800米以下区域受信风控制。科学家在夏威夷岛上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开展观测,观测站位于火山北坡,观测得到的数据被普遍认为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变化,为科学认识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下图示意夏威夷岛位置与地形,完成下面小题。

1.该岛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对观测数据未构成明显干扰的原因是(     
①二氧化碳的人为排放量非常小②信风控制下,二氧化碳易扩散
③副热带高压控制下,二氧化碳不易扩散④海洋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溶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火山喷发期间,约15%的夜晚火山口溢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引起观测站的数据波动,是因为此时(     
A.信风较强,谷风显著B.信风较强,陆风显著
C.信风较弱,山风显著D.信风较弱,海风显著
3.该地区气温垂直分布状况可能为(     
A.B.
C.D.
2024-04-17更新 | 220次组卷 | 4卷引用:考题猜想03 易错点梳理(20大易错点+70题训练)-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

5 . 雷暴产生在强烈的积雨云中,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当雷暴过境时,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并由于降水的拖曳作用而产生快速下沉气流。下图为某次雷暴天气垂直界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雷暴的必备条件包括(     
①不稳定的大气层②充足的水汽③足够的气流抬升触发机制④沿海湿润地区⑤逆温现象的出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
2.此次雷暴从过境前到过境时的气象要素变化表现为(     
A.风向由偏北风转换为偏南风,风速急增,气压猛降,气温缓降
B.风向由偏北风转换为偏南风,风速急增,气压猛升,降水骤增
C.风向由偏南风转换为偏北风,风速急增,气压猛升,气温骤降
D.风向由偏南风转换为偏北风,风速急增,气压猛降,气温骤降
2024-04-16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3 大气的运动 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分类汇编

6 . 我国华北某山坡坡顶海拔约2200m,坡谷海拔约900m,山谷风显著。下图为“某年冬季该山坡不同海拔气象站点山谷风日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冬季该地谷风出现的主要时段为(     
A.日出前至日落前B.中午前至日落前
C.日落后至日出前D.日落后至中午前
2.据图推测气象测站所在山坡的地势应为(     
A.南高北低B.北高南低
C.东高西低D.西高东低
3.各站点谷风风向有一定的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微地形分布B.地转偏向力
C.谷岭间温差D.自然带类型
2024-04-16更新 | 31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2 大气运动-【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地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七省高考专用)

7 .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穿堂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房前屋后冷热不均B.房前屋后气压差异
C.房屋坐南朝北D.白天气温高于夜晚
2.图中房屋南北两侧下垫面的差异,主要目的是(     
A.增加穿堂风湿度B.加大穿堂风风速
C.减小地表摩擦力D.降低穿堂风气温
2024-04-15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二模考试地理试题4-6题原题及变式题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8 . 昆山市地处长三角超大城市群中,在热岛效应上受上海、苏州等城市的显著影响。下图示意昆山市全年和不同季节多年平均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一日中,昆山市城市热岛强度最强、季节差异最大的时间是(     
A.3:00前后B.7:00前后C.14:00前后D.23:00前后
2.昆山市夏季午间城市热岛强度显著高于其他季节的原因是(     
A.人为热排放多B.太阳辐射最强C.植被覆盖率高D.大气逆辐射多
2024-04-1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高考模拟试题05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9 . 昆山市地处长三角超大城市群中,在热岛效应上受上海、苏州等城市的显著影响。图示意昆山市全年和不同季节多年平均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一日中,昆山市城市热岛强度最强、季节差异最大的时间是(     
A.3:00前后B.7:00前后C.14:00前后D.23:00前后
2.春季夜间城市热岛强度变化趋势反映了昆山市(     
A.郊区测站附近温度较高B.郊区测站附近降温较快
C.市区测站附近湿度较大D.市区测站附近对流显著
3.昆山市夏季午间城市热岛强度显著高于其他季节的原因是(     
A.人为热排放多B.太阳辐射最强C.植被覆盖率高D.大气逆辐射多
2024-04-1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高考模拟试题11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10 . 在降水过程中,把一次降水事件从开始时刻到结束时刻的小时数定义为一次降水的持续时间。按照降水持续时间的长短将持续性降水事件分为短时降水(1~3h)、中时降水(4~6h)和长时降水(>6h)。图1、图2示意新疆天山地区2012—2018年夏季(6—8月)逐小时降水统计情况,其中图1示意年均夏季逐时累计总降水量的日变化,图2示意不同持续时间降水事件的年均夏季逐时累计降水量的日变化。将新疆区域按照每日09:00—20:00(北京时间)作为白天,21:00—08:00视为夜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年均夏季逐时累计总降水量的分布特征表现为夜间大于白天,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年均夏季逐时累计总降水量的分布特征与短时降水的分布特征一致
B.不同持续时间降水事件的年均夏季逐时累计降水量全部为夜间大于白天
C.年均夏季逐时累计总降水量峰值出现在20:00—22:00,谷值出现在12:00—13:00
D.长时降水的峰值和谷值主导了年均夏季逐时累计总降水量的峰值和谷值
2.影响该地区总降水量夜间大于白天的因素可能是(     
A.地形B.海拔C.盛行西风D.植被覆盖率
2024-04-15更新 | 1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高考模拟试题01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