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圣克鲁斯岛位于南美洲海岸以西约1000千米的赤道附近,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第二大岛,受洋流和风的相互作用,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下,岛上气候分为明显的热季(1-5月)和凉季(6-12月)。下图示意圣克鲁斯岛的位置。


材料二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偏高的一种现象,自2020年年中开始,全球经历了持续3年的三重拉尼娜事件,到20233月,本轮拉尼娜事件正式结束,厄尔尼诺即将登场。专家预测厄尔尼诺或在2023年底前出现,认为2024年恐成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


(1)说明圣克鲁斯岛凉季初期大气稳定的原因。
(2)分析厄尔尼诺事件对圣克鲁斯岛附近海域气温的影响。
2024-03-24更新 | 234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3 海—气相互作用的原理解读及解题技巧-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国土面积使澳大利亚大气活动中心的势力、位置、性质发生季节变化。下图为2023年某月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1)说明甲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
(2)概述乙气压中心的气流运动特点。
(3)指出M城此时的风向,并分析当地该季节盛行风的形成原因。
2024-02-20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明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3 . 下图为非洲赤道低气压带1月和7月平均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N地的气候类型,并分析成因。
(2)推测P、Q两地7月的水温高低,并分析原因。
(3)1月赤道低气压带东段位于南半球,西段位于北半球,试分析原因。
2024-01-1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慈利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3910日,形成于希腊海域的飓风(热带气旋)袭击了利比亚东部海岸,与形成之初相比,袭击利比亚的飓风势力异常强大。下图为此次飓风移动路径示意图。



(1)指出对希腊飓风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气压带,并说明理由。
(2)分析希腊飓风移动路径整体呈南移的成因。
(3)说明袭击利比亚的飓风势力异常强大的原因。
2024-01-02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联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塔尔沙漠地处南亚,周围风成黄土分布广泛。该区域沙漠及黄土分布区为平原地形,东南、东北、西北为山脉和高原。研究表明,塔尔沙漠是印度西北部及巴基斯坦东部沙尘暴的主要物源区,且该区域沙尘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古印度原始农耕文明遗址多分布在该区域的黄土区,而非雨林区。

材料二:下图示意塔尔沙漠位置,图中A地黄土粒径比J、M两地小。

(1)推测新德里沙尘暴发生频次最高的时段及此时的盛行风向,并简述判断理由。
(2)简述地形对该区域沙尘物质运移与分布的影响。
(3)说明相比于雨林区,黄土区有利于原始农耕文明发展的自然条件。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澳大利亚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它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面积约为769万平方千米,拥有很多独特的动植物和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其地形分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三部分。东部的大分水岭是重要的气候分界线。下面两图分别是“澳大利亚地形示意图”“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

(1)说出澳大利亚西南部主要的气候类型和成因。
(2)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而在澳大利亚东北部却有一片狭长的热带雨林气候区。试解释其成因。
(3)分析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分布面积广的主要原因。
(4)说出澳大利亚西北部的气候类型,并简要说明其1月份气候特征的成因。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圣克鲁斯岛位于南美洲海岸以西约1000km的赤道附近,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第二大岛,受洋流和风的相互作用,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下,岛上气候分为明显的热季(1-5月)和凉季(6-12月)。观测表明,近年来厄尔尼诺事件频繁发生,极大地影响了圣克鲁斯岛的气候特征。下图示意圣克鲁斯岛的位置。



(1)说明圣克鲁斯岛凉季初期大气稳定的原因。
(2)分析厄尔尼诺事件对圣克鲁斯岛附近海域气温的影响。
2023-12-16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六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玉米花云团是一种低空积云,因形似玉米花而得名,主要由多个积雨云单体组成,其形成主要与局部受热后的蒸发(腾)有关。巴西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玉米花云团多发生在每年的固定月份,下图示意巴西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上空的玉米花云团景观(白色斑点状为玉米花云团)。



(1)指出图示玉米花云团的空间分布特点,并简析成因。
(2)玉米花云团往往日变化较明显,试解释其原因。
(3)推测巴西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玉米花云团多发季节,并说明理由。
2023-12-0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地球上出现了由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独特气候区域,如10°N—20°N大陆西部地区以及30°N—40°N大陆西部地区。即使在常年受同一大气环流控制的地区内的不同地点,大气环流也存在差异。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

(1)若图所示的气压形势在这一季节属于常态,请判断此刻北半球所处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
(2)请判断M地此刻最可能的风向。
(3)据材料,推测Q处气候类型是____,成因是_____
(4)图中的N、P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请从所处位置及大气环流角度推测两地年降水量的异同,并简要分析原因。
2023-12-04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古人认为海参的药用价值媲美人参,故名海参。18世纪中国热带海参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北部沿海,是当时达官贵人专享的奢侈品。热带海参昼伏夜出,夏季水温高时附在珊瑚礁夏眠。每年12月份茫咖撒人从望加锡出发到澳大利亚北部再向东至卡奔塔利亚湾进行海参捕捞并加工成干海参,于4月份开始返回望加锡,再通过华商输进中国。海参贸易直至19世纪末当地政府禁止海参捕捞而结束。下图示意茫咖撒人捕捞海参的航线。

(1)分析茫咖撒人12月出发捕捞海参,4月开始返回的合理性。
(2)分析茫咖撒人把海参加工成干海参的目的。
(3)分析海参成为古代奢侈品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