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圣克鲁斯岛位于南美洲海岸以西约1000千米的赤道附近,位于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地区,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第二大岛。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下,岛上的气候分为明显的热季(1-5月)和凉季(6-12月)。中央山峰的东南坡海拔400米以上的高地多茂密的云雾林,在凉季出现云雾,尤其是凉季初期出现成层云雾,不易扩散。近年来厄尔尼诺事件频发,极大地影响了圣克鲁斯岛的气候特征。下图示意圣克鲁斯岛的位置。

(1)推测圣克鲁斯岛形成的主要原因。
(2)分析东南坡高地在凉季初期易形成云雾的原因。
(3)说明厄尔尼诺事件对圣克鲁斯岛气候的影响。
2024-05-3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三文鱼为冷水性鱼类,适生水温10~18℃,原产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青睐。“黄海冷水团”是指黄海中部深水区中下层、温度低于周边水体的大团冷水,受季节变化、水体密度与海底低地等因素影响,它只在夏半年存在且于夏季最盛,水温在垂直方向由表层高于23℃向海底降至低于6℃。下左图示意黄海冷水团分布。

材料二:2018年,中国首座自主研制的大型深海智能养殖装备“深蓝1号”——全潜式网箱在“黄海冷水团”水域投入使用,具有潜水深度可调节、网箱容积大、饲料智能投喂、可按订单分批次分规格捕捞等突出特点,标志着中国海洋渔业由近浅海走向了远深海,赋能中国粮食安全。下右图示意“深蓝1号”。

(1)描述黄海冷水团的形成过程。
(2)指出4月至8月“深蓝1号”潜水深度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3)从海洋空间资源角度,比较远深海养殖相较于近浅海养殖的优势。
2024-05-3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试卷(二)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其主要成分甲烷主要由缺氧环境下有机物质的细菌分解而形成。据考察,黑海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资源。黑海是古地中海的一个残留盆地,仅通过狭窄的马尔马拉海与地中海北部的爱琴海连通,东南部靠近阿拉伯半岛。黑海面积约42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1315米,年降水量西部和西北部300-500毫米、南部750-800毫米、东部1800-2500毫米,年平均注入淡水量355亿立方米,表层与深层海水密度差异大。黑海海洋生物种类稀少,局部水深155-310米的海域里生物几乎绝迹,只有厌氧微生物生存。下图为黑海及周边区域简图。

(1)说明马尔马拉海与黑海海水盐度差异及两者间水体交换方式。
(2)相比同纬度其他海域,分析黑海海洋生物种类较少的原因。
(3)推测黑海西北部风浪大的季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4)推测在黑海海底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对当地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2024-05-23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文综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位于西非东南部,南濒大西洋几内亚湾,该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北高南低。下图示意尼日利亚地理位置示意图。

(1)推测尼日利亚冬半年主要风向及理由。
(2)尼日利亚南部降水丰富,解释其原因。
(3)指出尼日利亚北部河流径流特点并说明依据。
2024-01-26更新 | 98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三练习地理试题06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圣克鲁斯岛位于南美洲海岸以西约1000千米的赤道上,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第二大岛,受洋流和风的相互作用,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下,岛上的气候分为明显的热季(1-5月)和凉季(6-12月)。圣克鲁斯岛低地气候干燥,拥有该岛67%的特有物种。中央山峰的东南坡海拔400米以上的高地多茂密的云雾林,在凉季出现云雾,尤其是凉季初期出现成层云雾,不易扩散。云雾林的林冠拦截云水,不仅满足了云雾林生长需求,还对低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观测表明,近年来厄尔尼诺事件频发,极大地影响了圣克鲁斯岛的气候特征,对高地和低地植被造成了不同的威胁。左图示意圣克鲁斯岛的位置,右图示意低地和高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1)分析东南坡高地在凉季初期出现成层云雾的原因。
(2)分别简述厄尔尼诺频发对圣克鲁斯岛高地和低地原生植被的威胁。
2024-01-13更新 | 30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州行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斯普瓦里湖地处澳大利亚西南部,原为科利河的一部分,后因煤矿开采遗留的矿坑积水而形成湖泊。湖泊周边地势南高北低。早期,为保障煤矿开采,当地开挖人工河道让科利河绕湖而过。1997年矿坑废弃,为避免污染外溢,当地实行湖泊封闭计划,但产生了诸多环境问题,因此在2011年当地又拓宽、加深了科利河旧水道,形成穿湖河道。而后到了冬季,斯普瓦里湖有径流进出,水体可实现自流更新,但夏季湖水仍不能自流更新。穿湖河道恢复后,当地仍保留绕湖河道以满足生态需求。下图示意斯普瓦里湖的位置和周边水系。



(1)在图中绘制穿湖河道形成之后图示水系夏季的流向。
(2)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穿湖河道形成后湖泊在冬季能够自流更新的原因。
(3)简述当地保留绕湖河道的生态意义。
2024-01-05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高考预测地理试题(02)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贺兰山东麓地处西北内陆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边坡地带,贺兰山呈东北—西南弧形走向,植被稀疏,海拔2000~3000m,最高峰3566m,是季风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受地形、下垫面和气候背景的综合影响,容易发生极端暴雨。贺兰山区发生的强暴雨,必须有来自低纬度地区的暖湿水汽输送。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地形与极端暴雨中心分布。

(1)简述贺兰山东麓强暴雨发生的季节及降水特点。
(2)说明贺兰山东麓强暴雨水汽的主要来源。
(3)分析贺兰山强暴雨主要分布于东麓的原因。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冰洋穿极流起源于波弗特海附近,经过北冰洋中部并最终汇入冰岛北部海域(如图)。北冰洋穿极流全年存在,其形成和波弗特海海域常年存在的高气压以及冰岛附近的低气压密切相关。受制于波弗特海高压和冰岛低压的年内变化,穿极流在不同的季节有明显的强弱变化。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北极地区海冰覆盖明显减少,波弗特海高压明显向西偏移,并导致穿极流流量变大。



(1)比较穿极流甲、乙两处水温高低.并分析其原因。
(2)指出穿极流强盛的季节,并简述原因。
(3)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穿极流流量变大,请解释其原因。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国土面积使澳大利亚大气活动中心的势力、位置、性质发生季节变化。下图示意某日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



(1)分析图中甲区域形成高压中心的主要原因。
(2)预测图中乙地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挪威油气、水利、森林、渔业资源丰富,工业发达,96%的电力供应都来自水力发电,是世界上水电比重最高的国家。挪威与西欧进行电网互联,夏季向西欧输出水电,冬季从西欧输入风电,实现电能“削峰补谷”,一度被称为欧洲的“蓄电池”。下图示意挪威的位置和地形,下表为挪威不同时期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

   

时期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
第一阶段(1992年—2004年)寻求化石能源的替代品,大力发展水电
第二阶段(2005年—2015年)多元化可再生能源的来源,发展风能、生物质能等
第三阶段(2016年—至今)不单一地发展水电、风电等不易转移、不易远距离交易的能源,布局氢能战略,注重实现可再生能源盈利化发展
(1)分析挪威在本国资源基础上发展的主要工业部门。
(2)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角度,说明挪威电能“削峰补谷”的过程。
(3)简述挪威能源发展政策对我国保障能源安全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