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读图“某城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观察图,该城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是____,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有____(双项选择题)。
A.市区汽车尾气、工业生产等排放的温室气体多        B.市区海拔高、降水量少
C.郊区空气质量差、太阳辐射弱                                   D.郊区植被覆盖率高、建筑密度小
(2)绘制出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并标出近地面气压的高低状况。

(3)自然界中为该类地理现象提供主要动力的是____

城市为了降低市郊气温差异常,加强公园绿地建设。图就是一公园的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典型构造示意图。



(4)图中生物滞留设施不具有的作用是____。
A.在雨水排放到接雨水管渠系统后可以对径流污染进行控制
B.进行渗滤、滞蓄处理
C.发挥削减径流流量峰值、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等
D.将径流雨水用于补充地下水
(5)北京要修建上述生物滞留设施,最适合北京地区的自然植被类型为____
2022-03-29更新 | 277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读图,“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水循环的环节①____;②____;④____;⑤____
(2)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____,黄河径流所属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
(3)上图中,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是____环节,人类最容易干预的环节是____(填序号)
(4)有关水循环说法正确的是____(选择填空)
A.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C.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各个环节D.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
2020-11-03更新 | 619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8年7月,随着几场强降雨席卷我国部分地区,持续的极端天气让多个城市出现内涝灾害。北京于16日凌晨迎来暴雨,也出现了“看海模式”(下图),并先后触发雷电、暴雨、地质灾害和洪水四项黄色预警。



(1)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内涝严重,从水循环的角度看,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_(双项选择)
A.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特大暴雨不断增多
B.城市化速度加快,地面硬化率扩大,地面渗透力下降
C.城市多地处平原或谷地,地势低洼,容易形成积水
D.城市河湖的蓄泄洪和排水管网的排水设计能力偏低
(2)为了减轻内涝,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这一措施改善了水循环的__________条件,减少了__________,增加了__________。(填水循环的环节)

为了治理城市内涝,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系统诞生,人们开始建设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3)上图中利于蓄水,减少地表径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等;能减缓地表径流速度,减少地表水短时间汇水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等;在干旱缺水时,方便释放蓄存水的有_________、湿地公园等。
2020-07-21更新 | 28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4 .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水循环的能量最主要的来源是
A.地球内部的热能B.地球的重力能
C.天体之间的引力能D.太阳辐射能
2.实现图中环节①的动力是
A.河流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D.我国的冬季风
3.改造不稳定径流,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的主要措施是
A.节约用水B.修建水库C.跨流域调水D.植树造林
2020-04-1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