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5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来自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的卫星遥感监测显示,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及水位已连续多年呈递增趋势。专家分析指出,在中国政府和群众努力之下,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呈现出持续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材料二:下图为青海湖流域图。


材料三:2021年7月,河南中西部地区连续多日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7月20日16时至17时郑州市一小时降雨量达201.9mm。据统计,河南省此次暴雨农作物受灾面积44209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55亿元,并导致51人遇难。

材料四:下图为河南省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



(1)说出青海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分析青海湖湖水盐度高的原因。
(2)在下面框图内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反映青海湖湖泊面积的变化过程。

________
(3)结合材料,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郑州此次洪灾发生的原因。
2023-03-26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2 .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①②③④组成的水循环类型____;分析如果人类在河流上中游大量砍伐森林,将使水循环中哪个环节水量明显增多____(答序号),并指出此行为导致丁的面积变化趋势____
(2)指出丙处的地貌名称____,并说明丙的地貌特点____(形状、地势、沉积物、颗粒等)。
(3)说明形成丙、丁处的地貌主要外力作用____;试分析丁地貌的形成过程____
2022-09-05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弥勒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地理试题

3 . 图a为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b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破坏生态平衡。自1999年该区域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但坡面林地土壤出现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生长带来威胁,目前环境需要改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图b所示区域不同地形部位植被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地形C.水分D.土壤肥力
2.该区域坡面林地干燥化过程是(     
①森林退化,含蓄水源能力降低,加剧土壤的干燥化②大量吸取地下水,坡面水资源短缺
③林地稀疏,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增多,蒸发加剧,土壤变干④该地植被覆盖率增加
A.④→①→②→③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D.④→②→③→①
3.该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植被建设的有效途径是(     
A.选择耗水少或耐旱植被,分区种植B.严禁人为活动,植被自然恢复
C.人为干预、营造大面积人工林D.高密度种植林木,增加森林覆盖率
2022-06-19更新 | 2297次组卷 | 13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五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七)文综地理试题

4 . 河流中氮磷的浓度分布主要受到流域特征、水库拦截及库内转化的共同影响,水中氮元素主要以溶解性氮为主,水中磷元素主要以颗粒形式存在。下图分别示意2016年和2021年澜沧江梯级水库建成前后(库区所在河段)水体氮磷含量差异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水库建成前后水体中氮元素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是(     
A.增加 淹没土壤氮元素析出B.减少 地表下渗氮元素流失
C.增加 大气降水氮元素沉降D.减少 地表径流带走氮元素
2.库区水中磷元素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流量增大B.流速减慢C.汛期增多D.泥沙减少
2024-05-2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三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地下水埋深距平是指计算期内地下水埋深与多年同期平均地下水埋深的差值。人民胜利渠灌区位于河南省黄河北岸,为典型的井渠结合引黄灌区,灌溉水量主要包括引黄水量和地下水开采量。下图示意人民胜利渠灌区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1952~2012年地下水埋深的变化说明(     
A.该地区气温升高趋势明显B.灌区灌溉水源以地下水为主
C.该地区降水量显著减少D.灌溉水源中地下水开采量增大
2.地下水埋深变化可能导致(     
A.地面沉降B.盐碱化加剧C.海水倒灌D.泥石流增多
2024-04-1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多年冻土广布,形成永冻层。永冻层之上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活动层中地下水水量、水位受冻土冻融作用影响明显。黄河源区流域内各类地下水均以黄河河谷为排泄基准面,地下水对河流径流量影响较大。

材料2有研究表明:1960-1980年,黄河源区多年冻土处于稳定阶段;1981年至今,多年冻土处于退化阶段,且活动层中地下水水位呈下降趋势。2001年,黄河源水电站开始运行。

(1)分析黄河源区在多年冻土退化阶段,活动层中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原因。
(2)与1960-1980年相比,1981-2000年黄河源区的月均降水量变化较小,但月均径流量变化明显,描述其月均径流量在6-11月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3)2001-2020年黄河源区的丰水期降水量明显增加,但河流径流量年内变化仍较为平缓。关于河流径流量的年内变化,有学者认为,水电站的影响明显大于冻土退化。请推测其判断依据。
2024-03-01更新 | 29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7 . 长江流域某河段受上游水库运行、“清水”下泄影响,2015年枯水期最低水位呈下降趋势。下图示意该河段及河段内2个水文站的横断面(河床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该河段枯水期最低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水库蓄水B.河段蒸发加剧
C.河流下切侵蚀D.流域降水减少
2.上游水库建成后,该河段枯水期沉积物颗粒数量变化及原因是(     
A.增多;水量减少,沉积作用增强B.增多;水流速度加快,侵蚀作用增强
C.减少;水量增加,侵蚀作用增强D.减少;河床变深,与下游高差减小
3.该河段枯水期常出现新增浅滩碍航现象,为维持枯水期河流航道的正常运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丰水期放水冲淤,扩展航道宽度B.加固河漫滩边坡,稳定航道宽度
C.流域内植树造林,减少泥沙淤积D.跨流域调水入江,增加河流流量
2024-03-18更新 | 25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诊”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地理

8 . 图示意1980—2020年我国南方地区某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年平均流量、平均河底高程变化,该河段河流宽度无明显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河流年平均流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降水量B.蒸发量C.水汽输送量D.河床变化
2.1990年后该河段平均河底高程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可能有(     
①上游耕作面积增大②上游水利枢纽建设
③下游采砂活动增多④下游河堤加宽加高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1990年以来该河段(     
A.径流总量减小B.河流水深加深
C.河流汛期延长D.平均水位降低
2024-04-1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预测文综地理试题
9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湖区内湖陆风(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较显著。

材料二左图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右图为湖区湖陆风风速变化图。

      
(1)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博斯腾湖水位近年来减小的原因。
(2)简述博斯腾湖湖陆风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判断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4)试分析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2023-09-28更新 | 28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10 . 研究分析河流的水沙变化对沿河地区的防灾减灾、港口航道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广西某河流近60年来受某极端天气系统影响的年份中,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和正常天气下的平均径流量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天气系统是(     
A.冷锋B.暖锋C.热带气旋D.大陆高压
2.由该河流对极端天气的响应可知其水系(     
A.流域坡度小B.流域面积小C.流程长D.支流多
3.2003年以来,该河流极端天气年份的水沙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可能原因是(     
①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             ②流域内用水增加
③全球性极端天气减弱             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4-04-15更新 | 2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