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怀特基急流是出现在赤道印度洋海表面的东向急流,仅在部分季节出现。其产生的大量热、盐和水团纬向再分配对东印度洋热盐环流具有重要作用,并改变印度洋局部气压。厄尔尼诺能改变怀特基急流的强度,进而影响东印度洋表层海水盐度。在厄尔尼诺期间,索马里附近降水增加,水温上升。图示意不同季节赤道附近印度洋表层环流(注:温跃层是位于海面以下100~200m的、温度和密度有巨大变化的一层,是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的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怀特基急流主要出现的季节可能是(     
①春季(4-5月)②夏季(6-8月)③秋季(10—11月)④冬季(12-2月)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怀特基急流发生时,会导致赤道印度洋表层(     
A.东印度洋温跃层加深B.东印度洋密度变大
C.西印度洋温跃层下降D.西印度洋海平面上升
3.在厄尔尼诺期间,怀特基急流(     
A.增强导致东印度洋盐度下降B.增强,导致东印度洋盐度上升
C.减弱,导致东印度洋盐度下降D.减弱,导致东印度洋盐度上升
2024-04-19更新 | 474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印度洋海域由于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了特殊的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夏季形成顺时针大洋环流圈,冬季形成逆时针大洋环流圈。下图示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关海区7月、1月平均的100m高度风能密度等级划分。风能密度是评估风能资源重要的特征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部分海区都拥有较为丰富的风能资源,多年平均风能密度较大。

(1)指出北印度洋夏季季风洋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与7月相比,简述图示赤道以北海域1月风能分布特点
(3)指出图示赤道以南海域1月、7月风能密度大小差异,并说明原因。
(4)从风能资源的来源角度,说明北印度洋7月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024-02-27更新 | 15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热带印度洋与西太平洋存在海表温度常年高于的广阔水体,被称为印太暖池,印太暖池大气对流活动变化通常能影响热带甚至中纬度地区的气候。研究显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印太暖池呈明显增温扩张趋势。下图示意印太暖池地理位置及周边地区。印太暖池在西太平洋的分布存在“双舌”结构,“南舌”比“北舌”向东延伸更远。



(1)解释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印太暖池呈明显增温扩张趋势的原因。
(2)指出导致“南舌”比“北舌”向东延伸更远的主要因素。
(3)阐述印太暖池海温偏暖对我国夏季东部地区气候的影响过程。
2024-01-04更新 | 181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名校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核心模拟卷地理试卷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极洲附近的海洋被自西向东快速移动的西风漂流所包围,并因此与北方水域分开。西风漂流与南极沿岸环流相互作用,形成南极辐合带,这里分布有数量众多的磷虾。磷虾的成体适宜在低温和低盐的水域中生活,它们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作为食物,将初级生产而来的能量转化,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

(1)说明南极沿岸流的形成过程。
(2)分析南极环流辐合带磷虾数量众多的原因。
2024-01-03更新 | 193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统测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剑鱼是一种季节性越冬洄游性鱼类,常被商业捕鱼船队捕获。由于过度捕捞,全球剑鱼的数量在50年间减少了90%。西印度洋海域营养物质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是剑鱼重要的产卵和栖息场所,但该海域常受到季风和洋流的强烈影响,海水温度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印度洋西北部的环境特征造就明显的旱雨两季(雨季为6—10月,旱季为11月到次年5月)。图1和图2分别示意2018年西印度洋海域旱、雨季剑鱼实际出现点与适宜栖息地的分布。

(1)分别说出印度洋西北部地区旱、雨季的风向,并分析其主要成因。
(2)说出剑鱼适宜栖息地在旱季和雨季的差异。
(3)从洋流和海水温度角度,分析甲、乙两区域成为剑鱼主要栖息地的原因。
2023-12-2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豫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毕业班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6 . 北大西洋涛动指冰岛低压和亚速尔高压之间气压差的变化过程,两者气压变化表现为明显负相关,气压差变大,涛动增强,反之减弱。涛动强弱会改变欧洲、北美乃至全球的大气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1.北大西洋涛动增强时,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冰岛低压减弱B.亚速尔高压减弱C.北大西洋暖流增强D.极地东风减弱
2.关于北大西洋涛动对不同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     
A.增强时该区域温带气旋次数减少B.减弱时北欧地区湖冰数量增加
C.增强时北美东部沿海南北温差变小D.减弱时中高纬度的热量交换增强
2023-12-25更新 | 615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6月初,世界气象组织(WMO)宣布,热带太平洋7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这意味着全球气温飙升、破坏性天气出现的概率会增加。自6月以来,北半球大多数国家都笼罩在高温酷暑和干旱多雨并行的焦灼之下。图1为正常年份北太平洋部分海域水温(℃)分布图。图2为厄尔尼诺年的南太平洋部分海域水温分布图。



(1)用箭头在两图线段上标出大气环流的运动方向。
(2)简述此次厄尔尼诺条件下的图示太平洋海域表层水温异常的特点。‘
(3)分析此次厄尔尼诺条件的形成将给图示东部海域渔业资源带来的影响及原因。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倡议。“一带一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贯穿亚欧大陆。下图示意“一带一路”路线图。

(1)材料一中字母ABC中代表海水温度的是____,代表海水密度的是____
(2)读材料一,说明全球海水盐度水平分布规律大致是____
(3)材料一中曲线C的数值在北纬60度比南纬60附近低的原因是____
(4)材料二中甲国附近有世界著名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
(5)读材料二,2016年甲国海域附近曾发生核泄漏,____(填选项)最先受到核污染扩散影响。洋流对此次核泄漏事件带来的影响是____
A.印度东海岸B.非洲东部沿海C.欧洲西部沿海D.北美洲西海岸
2023-12-0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充沛的水汽是形成降水的物质基础,空气上升运动引起水汽冷却凝结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雾也是水汽凝结物,主要悬浮于近地面。甲地多雾,但降水稀少,地处热带荒漠带。

材料二: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偏高的一种现象,自2020年年中开始,全球经历了持续3年的“三重”拉尼娜事件,到2023年3月,本轮拉尼娜事件正式结束,厄尔尼诺即将登场。专家预测厄尔尼诺或在2023年底前出现,认为2024年恐成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

材料三:下图为“南美洲某国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1)绘制流经甲地附近海域的洋流,指出自然带Ⅰ的名称,并判断自然带Ⅰ—Ⅱ—Ⅲ更替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2)说明山脉隆起对该国自然带空间分布的影响。
(3)结合降水形成的动力机制,分析甲地形成荒漠的原因。
(4)分析厄尔尼诺产生对甲地附近海域海洋生物带来的不利影响。

10 . 夏季我国粤东至闽南近岸海域存在上升流现象。研究发现,该地区上升流的形成不仅与盛行风和海底地形有关,还受到沿岸淡水径流的影响。下图为某年7月6日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易出现上升流的海域为(     
A.甲B.乙C.丙D.丁
2.上升流发生时,该海域的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
3.夏季,受淡水径流的影响,该海域(     
A.温度升高,盐度降低,上升流加强B.温度降低,盐度升高,上升流减弱
C.温度升高,盐度降低,上升流减弱D.温度降低,盐度升高,上升流加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