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合理利用水资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据估算,在气温低于或等于-4℃条件下,渤海海冰每天生成1.86厘米厚。下图为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内日平均气温≤-4℃日数分布图。



(1)描述图示海域海冰资源空间分布特点。

海冰形成时,一部分来不及排出冰体的高浓度盐水被包裹在冰块内部。海冰淡化就是通过各种方法把高浓度盐水从海冰中分离出来。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们正在探索是否可以通过淡化海冰缓解该问题。

“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可行性研究资料卡

资料一:渤海海水盐度为28‰-31‰。海水结冰过程中会析出盐分,渤海海冰融水盐度平均为4‰-13‰。正常年份渤海海冰可利用储量达410亿立方米,寒冷年份可达1000亿立方米。渤海海冰多生成于岸边,离岸10千米范围内生成量最大,厚度可达10-40厘米。

资料二:目前海冰淡化的方法一是将采集的海冰堆放在一起,控制温度,经过两三个月,海冰中高浓度盐水会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冰体内部缝隙自然排出。方法二是在低温环境下将海冰破碎,利用离心机将其中的高浓度盐水脱离出来。经上述方法处理后,海冰融水盐度低至1‰,符合淡水标准。

资料三:经测算,前期海冰淡化成本为6.7元/m3,海水淡化成本5元/m3,天津南水北调定价2.16元/m3。实现产业化规模化之后,海冰淡化成本可降至4元/m3,与工业用水价格相差不大。

资料四:若大量开采海冰且把淡化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盐水排入海中,会使渤海湾的海水盐度增加。如果直接排放高浓度盐水,还可能导致周围地区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下降等。长期大量开采,可能会对气候产生一定影响。


(2)综合分析以上资料卡内容,并结合所学,表明你对“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可行性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022-07-21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西海固是宁夏南部西吉、海原、固原等7个国家级贫困县市的统称。1972年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将“西海固”确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清水河是“西海固”地区的主要河流,该河河水苦涩,矿化度高,一般不能直接饮用。下图示意清水河水系分布,下表是清水河主要水利工程统计资料。


   

中型水库

小型水库

塘坝

机井

水窖

数量

7

64

38

731

83748

蓄水量(万m³)

4114

3017

417

1858

265
(1)概括西海固地区的水资源特点。
(2)推测该地区水资源利用不当可能导致的生态问题。
2023-07-3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段考地理试题

3 . 下图为智利部分区域示意图,为改善智利北部地区的缺水状况,智利正在探讨建设从比奥比奥区引水到塔拉帕卡区的“南水北调”工程。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推测智利“南水北调”工程调水量最大的月份及自然原因是
A.1月,塔拉帕卡区受季风影响降水少
B.1月,塔拉帕卡区农业发展耗水量大
C.7月,比奥比奥区受中纬西风带影响降水多
D.7月,比奥比奥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少
2.智利“南水北调”工程一旦实施,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比奥比奥区地下水位明显升高
B.比奥比奥区盐渍化加剧
C.沿线地区湿润度明显增加
D.塔拉帕卡区海水入侵加剧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分为陕北、关中和陕南三大区域。长期以来陕北地区作为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工业耗水量大。关中地区城市用水挤占农业、生态用水严重,地下水超采。历经十余年建设,2023年7月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引汉济渭工程正式向西安通水,汉江清流穿越秦岭润泽关中地区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同时通过水权置换,为陕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从黄河干流争取更多取水指标,保障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该工程穿过秦岭山脉采用隧洞引水(从山体底部打通引水隧道)形式。该工程统筹三大区域,有效破解了陕西省区域发展中的水资源瓶颈,助推三大区域协调发展。下图为陕西省纵剖面图和引汉济渭工程区示意图。

备注:水权置换指工业企业通过投资某一灌区内的农田节水改造工程,将该灌区节约下的用水指标置换到工业项目上。

(1)该工程穿过秦岭山脉采用隧洞引水方式,请说明其生态意义。
(2)该工程能够有效破解关中和陕北区域发展中水资源瓶颈问题,请分别说明原因。
(3)有人认为该工程如果处理不当,会给汉江下游带来一系列生态、资源问题。针对此观点,请列举支持意见。
2024-01-26更新 | 15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等2地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果每个气候资源类型以三个阿拉伯数字表示,三个数字从左到右分别表示水分资源、热量资源、光照资源的质量等级。读我国气候资源类型分布表,从表中可知,M类型代号应为(     
地区青藏地区四川盆地南方大部华北地区西北大部东北大部塔里木盆地
类型214M442333124323134
A.441B.412C.123D.234
6 . 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
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
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
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
2.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
B.增加区内降水量
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D.增加地下水储量
3.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
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2019-01-30更新 | 1753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6届河南南阳周口驻马店漯河三门峡信阳六高三第一次联考文地理卷
7 . 淡水资源日益紧张,如果考虑现有的经济、技术能力,扣除无法取用的冰川和高山顶上的冰雪储量,理论上可以开发利用的淡水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由此可见,尽管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的,但适合饮用的淡水资源则是十分有限的。回答下列各题。
1.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①江河水 ②湖泊淡水 ③冰川 ④浅层地下淡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赤道附近的岛国新加坡年降水量达2000 mm以上,但严重缺水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用水量大B.陆地储水条件差
C.降水少,蒸发量大D.落差大,水流急
2018-03-3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8 . 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无坝引水工程,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上,鱼嘴把岷江分为内江与外江,分水堤构筑在岷江的弧形弯道上。在洪水期,内外江水量分配比例是4∶6,同时如果水量超过宝瓶口,水就会自动从飞沙堰排出。

读“都江堰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夏季洪水中只有约20%的泥沙通过宝瓶口由灌溉渠道进入成都平原,主要是因为(  )
A.凸岸泥沙沉积,凹岸流速快,进入宝瓶口泥沙少
B.内江从飞沙堰排出的河水流速快,泥沙含量大
C.外江江面比内江宽,水流速度比内江快
D.随洪水而来的泥沙大部分随表层水流流向外江
2.岷江是长江流域水量较大的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段。下列有关岷江中下游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侧支流比东侧支流流速慢B.东侧支流水能资源更丰富
C.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D.雨水是唯一的补给水源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乌伦古湖为咸水湖,自上世纪60年代起,乌伦古河流域人口、耕地猛增,乌伦古湖水位下降,湖水水质恶化,而后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

(1)比较图示两个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阿勒泰水文站5—7月降水量增多,但径流量减少,请分析其自然原因。
(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乌伦古湖成为咸水湖的自然原因。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分析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的可行性。
问题②:从转变乌伦古湖流域农业生产方式的角度提出改善乌伦古湖水质的措施。
10 . 某面积较小的岛国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规划在填海地段建地下水库,即将收集的雨水通过灌注井储存于地下,需要时再回抽补充地面供水。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提出此项规划,是因为该国
用水量大 降水丰富 干旱少雨 污染严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如果实现此规划,将被改变的最主要的水循环环节是
A.地表径流B.水汽输送C.降水D.蒸发
3.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节约用水 国内跨流域调水 人工降水 循环用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6-11-27更新 | 342次组卷 | 2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濮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升级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