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合理利用水资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
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
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
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
2.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
B.增加区内降水量
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D.增加地下水储量
3.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
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2019-01-30更新 | 1754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试题

2 . 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誉。因黄河贯穿,早在2000年前,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银川平原灌溉农田,发展农业。1958年8月开工建设的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结束了银川平原两千多年无坝引水的历史。下图为银川平原古灌区渠系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引水渠中,海拔最高的是
A.唐徕渠B.惠农渠C.汉延渠D.秦渠
2.长期维持引水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是
A.大水漫灌B.河水蒸发C.泥沙淤积D.河水下渗
3.兴建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对银川平原的直接影响是
A.增加灌溉面积B.缓解土壤盐碱化
C.增加农产品种类D.提高通航能力
3 . 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无论产品与服务在哪里被消费。“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发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存在于土壤中的自然降水由农田蒸腾的量。“蓝水足迹”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地表与地下水的总量。“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负荷所需要的淡水水量,它是“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水污染物对水环境成的影响。读“某年我国部分省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省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A.山西B.江苏C.北京D.海南
2.导致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是   
①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 ②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③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④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017-10-3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肇庆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地理第二次统一考试
4 . 海河是是华北地区的大河之一,历史上流域内旱涝灾害多发,水资源缺乏。目前河源地区在大力进行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根据海河水系流域和水利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据图可知,人们应对海河洪涝灾害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河洪涝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_____________
(2)图中的调水线路起点在________流域,针对海河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工业生产中应采取的对策有哪些?______________
(3)海河河源地区的开发建设活动会给河流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2016-12-12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统一检测地理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