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构造地貌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3 道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填空题 | 较易(0.85) |
1 . 内力作用与地貌
(1)形式____________
(2)板块运动

板块运动
张裂碰撞挤压
大陆与大陆大陆与大洋
地貌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
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

(3)岩浆活动
类型中心式喷发裂隙式喷发侵入作用
地貌________侵入岩地层

2022-09-22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讲+练】3.2 内外力作用与主要地貌-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2 . 地表形态与聚落分布
地形形态原因举例
高原________地势高,气温低,聚落分布在温度较高的河谷拉萨
山地________受山区地形的影响兰州
平原________河流少地形开阔,聚落以某功能区为中心向外发展华北
平原
________获得更好的用水条件;水运交通便利长江中
下游平

2022-09-1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讲+练】3.3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综合题 | 较易(0.85) |
3 . 地质构造与人类活动
(1)开采资源
采油气——________;采矿——________
找水——________;泉水一般在________发育
(2)工程建设
工程建设应避开________;修建隧道应选择________
2022-09-1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讲+练】3.3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4 . 某地(下左图)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下右图),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测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     
A.a处B.b处C.c处D.d处
2.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有利于当地(     
①降低暴雨的频率 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③抑制土壤盐碱化 ④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5 . 下图为我国某市区一处路段的人工隧道示意图,该隧道并未采用传统山体基部掏空的方法,而是在开挖山体后又建造的,隧道长100米,顶高10米,隧道两侧小山丘的相对高度为20米,隧道顶部与山体表面都有茂密的植被覆盖。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隧道处的构造地貌属于(     
A.背斜谷B.向斜谷
C.背斜山D.向斜山
2.隧道顶部采用植被覆盖的最主要目的是(     
A.净化空气B.美化环境
C.降低噪音D.涵养水土
6 . 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图中(     
A.地貌符合向斜成山规律B.甲处岩脉形成年代晚于断层
C.岩层①比②的沉积更早D.岩层③与④的形成环境相同
2022-09-07更新 | 8156次组卷 | 27卷引用:专题05 地表形态的塑造-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三年真题一年模拟分项汇编(北京专用)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寒假,潍坊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贵州省西部的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为主题的考察活动。研学小组提前查阅了有关资料,并整理如下∶

区域位置(如图)∶


气候特征∶湖区冬季较暖、时间长,春秋相连无夏,多年平均降雨量951mm。

地形地质∶该地区石灰岩广泛发育,草海原先为古河流,15万年前,由于地壳的强烈运动,该地形成断陷盆地,后积水成湖(下图示意草海形成过程)。



湖区概况∶草海水域面积46.5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米,湖水清澈,可观察到大量水生植物密布湖底,形成了极为壮观的“水下草原”景观(上左图)。湖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是黑颈鹤等228种鸟类的重要越冬地和迁徙中转站(上右图),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根据研学小组针对前期搜集的资料,说明草海的形成过程。
(2)分析草海形成“水下草原”的自然条件。
(3)分析草海成为众多鸟类越冬地和迁徙中转站的有利条件。
2022-09-04更新 | 485次组卷 | 3卷引用:【测】第三单元综合测试-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8 . 下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1.喜马拉雅山脉的成因为(     
A.B.C.D.
2.下列地质作用与图中板块运动能量相同的有(     
①岩浆活动②风化作用③风力作用④变质作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2-09-02更新 | 919次组卷 | 10卷引用: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分层作业)-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课堂(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9 . 红宝石是由岩浆侵入大理岩(由石灰岩变质形成)内部,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经过长时间的复杂置换作用形成的。下图是某红宝石产地所在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最可能形成大理岩和红宝石的是(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2.红宝石的形成过程为(     
A.沉积作用——置换作用——岩浆侵入——变质作用
B.岩浆侵入——置换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
C.岩浆侵入——变质作用——沉积作用——置换作用
D.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侵入——置换作用
3.图中丁处地貌的成因是(     
A.地壳张裂B.断裂抬升C.地壳挤压D.变质作用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石家庄平山县西柏坡,位于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在一片向阳的马蹄状山坳里,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西扼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距石家庄仅90公里。西柏坡一带村庄稠密,相距多在1~2公里,且沿滹沱河分布,依山傍水,滩地肥美,地宽粮丰,稻麦两熟。西柏坡所在的地区被称为“北方的鱼米之乡”。

材料二   西柏坡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是解放全中国、筹备新中国的总指挥部,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

材料三   下图为西柏坡区位图。



(1)描述西柏坡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
(2)从地理角度分析当时西柏坡被选择为中共中央总指挥部的原因。
2022-08-27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测】1.1地球与经纬网-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