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构造地貌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3 道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 . 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常见的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与不整合接触。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之间没有发生过长时间沉积中断和地层缺失;不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河流东岸地层接触关系及运动情况是(     
A.整合接触,先上升后下降B.整合接触,先下降后上升
C.不整合接触,先上升后下降D.不整合接触,先下降后上升
2.地层T3、T4、T5年龄大小排序最可能为(     
A.T3>T4>T5B.T4>T3>T5C.T3>T5>T4D.T5>T4>T3
3.若地层年龄T3>T2>T1,则该地有可能是(     
A.向斜谷B.背斜山C.背斜谷D.向斜山
2022-10-20更新 | 569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06 地球的演化(检测)-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专用)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热资源是来自地球内部岩浆、储量巨大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对我国节能减排、治污降霾、改善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渭河盆地是地壳运动形成的断陷盆地,盆地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2021年3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地质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渭河盆地开展了以“渭河盆地地质和地热资源”为主题的考察活动。许教授说,地热资源可用地温梯度来反映,地温梯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下图为渭河盆地地温梯度平面分布示意图。



(1)研学小组查阅地质资料发现,渭河盆地自开始形成以来,主要表现为大幅度的沉陷,地壳垂直运动差异较大。指出渭河盆地区域沉陷过程中岩层发生的变化。
(2)研学小组研究了渭河盆地地温梯度平面分布示意图,并计划运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影响该地地热资源分布的因素。说明渭河盆地地热资源的分布特征。
(3)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渭河盆地地质状况和地热资源分布等有了深入了解。根据研学成果,他们建议当地旅游部门利用地热资源,沿断层寻找温泉开发旅游项目。说明断层在温泉形成中的作用。
2022-10-20更新 | 221次组卷 | 2卷引用:学习情境-研究学习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3 . 福建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是中原汉民族即客家先民沿黄河、长江、汀江等流域辗转迁徙后,将远古的土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土楼的墙壁经过反复的夯筑,下厚上薄,厚处可达1.5m,屋顶大多采用“人字形”的双坡屋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土楼反映了当地(     
A.气候湿热B.河网密布C.地势低平D.地质稳定
2.与方形土楼相比,圆形土楼(     
A.减少实用面积B.防震性能减弱C.防御功能增强D.通风、采光减弱
3.福建土楼建筑的特点为(     
A.采用土墙建筑,防雨水侵蚀功能差B.有利于客家人和原住民的和谐共处
C.圆形设计有利于收集雨水资源D.圆形构造稳定牢固,抗震性强
2022-10-20更新 | 546次组卷 | 4卷引用:【测】8.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考点聚焦】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讲练测

4 . 读我国某地区地质构造图(图中字母为地质年代,地层由早到晚依次为O、C、P、K,地层产状的短线为坡面倾斜方向,坡度为倾斜角度;褶皱中背斜的核部地层最老,向斜的核部地层最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甲区域(     
A.为背斜,O3为核部B.为向斜,P为核部C.为背斜,P为核部D.为向斜,O3为核部
2.图示地质活动(     
A.变质带形成于断层活动之后B.岩浆活动形成于断层之后
C.断层活动形成于P后K前D.造成花岗岩分布区被侵蚀成河谷
2022-10-20更新 | 472次组卷 | 4卷引用:考点18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检测)-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专用)

5 . 射汽岩浆喷发是指岩浆在上升过程中遇到地下水或地表水并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大量水蒸气导致的爆炸式喷发。射汽岩浆喷发在较为坚硬的围岩环境中通常形成火山角砾岩筒结构,主要由喷发环(火山碎屑环)、火山口、火山角砾岩筒、根部带(爆炸发生的位置)和补给岩墙组成。下图示意玛珥式火山角砾岩筒型火山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常规火山喷发相比,玛珥式火山形成的特殊性表现在(     
A.岩浆温度高B.裂隙发育深C.水岩相互作用强D.上覆地层厚度大
2.玛珥式火山口的体积大小取决于(     
A.火山活动持续时间B.根部带深度C.岩浆性质D.裂隙大小
3.推测火山碎屑环顶部的碎屑来自(     
A.上层围岩B.岩墙C.深层围岩D.岩浆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寒假,贵阳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贵州省西部的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为主题的考察活动。研学小组提前查阅了有关资料,并整理如下∶

区域位置(如图)∶


气候特征∶湖区冬季较暖、时间长,春秋相连无夏,多年平均降雨量951mm。

地形地质∶该地区石灰岩广泛发育,草海原先为古河流,15万年前,由于地壳的强烈运动,该地形成断陷盆地,后积水成湖(下图示意草海形成过程)。


湖区概况∶草海水域面积46.5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米,湖水清澈,可观察到大量水生植物密布湖底,形成了极为壮观的“水下草原”景观。湖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是黑颈鹤等228种鸟类的重要越冬地和迁徙中转站,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根据研学小组搜集的资料,说明草海的形成过程。
(2)分析草海成为众多鸟类越冬地和迁徙中转站的有利条件。
2022-10-18更新 | 535次组卷 | 5卷引用:易错点05 地表形态的塑造(通关试题)-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江并流地区由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涵盖范围约170万公顷。该地区包括了九个自然保护区和十个风景名胜区,有100多座海拔5000米以上造型迥异的雪山,与雪山相伴的是静谧的原始森林和星罗棋布的数百个冰蚀湖泊。然而好多峡谷谷底却有荒漠分布,河畔荒凉一片。“三江并流”地区占中国国土面积不到0.4%,却拥有全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国25%的动物种数,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是我国中药资源的重要宝库。下图为三江并流区域图。



(1)简要说明三江并行奔流自然奇观的形成原因。
(2)请运用相关地理学原理解释“三江并流”地区虽然地处湿润的亚热带,但“好多峡谷谷底却有荒漠分布,河畔荒凉一片”的原因。
(3)分析“三江并流”地区动植物种类丰富的原因。
2022-10-18更新 | 343次组卷 | 3卷引用:地理(天津C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2022高三·北京·专题练习
综合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爪哇岛人口稠密,是印度尼西亚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塞梅鲁火山1818年以来发生过55次喷发,当地时间2021年12月4日,该火山发生剧烈喷发,喷出的巨大浓烟高达12000米,成吨的火山灰被抛向空中,火山灰富含钾钙镁铁等矿物质。

资料二:芝马努河上的加蒂格迪大坝是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投资建设的水利工程项目,2015年大坝建成蓄水,2019年大坝一期水力发电工程落成使用。下图(a)为芝马努河流域示意图,(b)为该流域降水柱状图。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简述火山喷发对该地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022-10-17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三年真题一年模拟分项汇编(北京专用)
2022高三·北京·专题练习
9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2年1月,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火山剧烈喷发。



(1)说明汤加火山活动频繁的原因。

汤加当地居民生活用水主要来自收集的雨水和地下水。火山喷发后当地最急迫的需求是安全的饮用水,中国驻汤加大使馆首先捐赠了28万元的饮用水、食品等,这是汤加收到的第一批救援物资。


(2)简述汤加灾后需要大量饮用水的原因。

灾后多国向汤加伸出援手。我国第一时间利用“海丝一号”SAR卫星对火山喷发的重点区域进行应急拍摄,并将数据及时提供给联合国相关机构。新西兰派出飞机救援,并做好空投救援物资的准备。


(3)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汤加灾后救援中的作用。
2022-10-16更新 | 228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7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三年真题一年模拟分项汇编(北京专用)
2022高三·北京·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读世界某区域地图,完成图中(     
A.延基韦湖属于内陆湖B.山脉由板块碰撞形成
C.沿岸有世界著名渔场D.火山喷发非常频繁
2022-10-04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5 地表形态的塑造-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三年真题一年模拟分项汇编(北京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