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河流地貌的发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下图示意美国圣胡安河某处河床在一次暴雨洪水泛滥过程中河床变化。该地气候干燥,上游植被覆盖率较低,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河床有深厚的沉积物层。P为此次暴雨洪水泛滥过程中河床最大深度。完成下面小题。

1.对于溜中洪水时先后三个时段河床的变化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I时段,河水流量变大,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B.Ⅱ时段,河水流量变大,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C.Ⅲ时段,河水流量变小,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D.由1至Ⅲ时段河床经历了冲刷一一淤积的过程
2.与P值呈正相关的是(     
A.洪水期降水强度B.河床沉积物硬度
C.上游植被覆盖率D.下游河流含沙量
3.对于Ⅲ时段河床a、b两侧不对称说法正确的是(     
A.a侧可能为凹岸,流速较慢,以沉积为主
B.a侧沉积物硬度可能较大,不易被侵蚀
C.b侧可能为凸岸,流速较快,以侵蚀为主
D.b侧可能为左岸,流速较快,以侵蚀为主
2024-04-24更新 | 554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二模考试地理试题

2 . 捷克地处三面隆起的四边形捷克盆地,伏尔塔瓦河是捷克最长的河流,流域面积28093平方千米,发源于捷克西南部,在布拉格北29千米处注入易北河。伏尔塔瓦河中下游多峡谷和急流。下图示意捷克山脉及伏尔塔瓦河水系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伏尔塔瓦河下游多峡谷和急流的主要原因是该河流(     
A.下游穿越山脉B.流经地带岩石坚硬
C.为易北河支流D.下游断层构造发育
2.塑造伏尔塔瓦河下游峡谷地貌的主要外力是流水的(     
A.沉积侧蚀作用B.下蚀作用C.溯源侵蚀作用D.侧蚀作用
2023-10-0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3 . 河流某些特征常常受自身某些要素的改变而相应变化。下图是某河流中游连续三个河段(河段长约50千米)测量的河床平均海拔和平均宽度在过去10万年间的变化图,箭头表示变化方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三个测点从上游到下游的排序是(     
A.甲乙丙B.乙甲丙C.甲丙乙D.丙甲乙
2.乙河段河床特征变化的原因是(     
A.流水沉积导致河床变高B.流水下蚀导致河床变高
C.溯源侵蚀导致河段变浅D.洪水泛滥导致河床变宽
3.据图可以推知,近10万年来丙河段水文特征变化的是(     
A.结冰期长短由短到长B.径流量大小由大到小
C.水流的速度由快变慢D.河流含沙量由小到大
2022-12-12更新 | 944次组卷 | 3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4 . 耗来河发源于贡格尔草原上的多伦诺尔湖(湖内多涌泉),连接多伦诺尔湖与达里诺尔湖,注入达里诺尔湖。耗来河水深一般20~30厘米,河宽一般10多厘米,最窄处只有几厘米,被称为“世界上最窄的河流”。耗来河上曲流发育,百米九回环,近年来,其独特的景观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下图示意耗来河的位置和曲流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耗来河的水文特征是(     
A.流速快B.径流量大C.流量稳定D.含沙量大
2.耗来河河曲发育的主导外力作用是(     
A.下蚀增强B.堆积增强C.堆积减弱D.侧蚀增强
3.耗来河河曲形状能够得到很好保留的主要原因是(     
A.河岸岩性坚硬B.草原植被根系发达
C.流水侵蚀作用强D.人类活动影响小
2022-06-17更新 | 547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文综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②、③两处的地貌成因的异同点。
(2)由于人口增长,图中①、④两处的森林正在被日益扩大的耕地所取代。简述这一现象的发生对当地气候和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
(3)若图中甲、乙两处为地下采煤矿区,请写出易发生透水事故的地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漫滩是指河道两侧在枯水期露出水面、洪水期被淹没的地区。在河漫滩发育演变过程中,新形成的裸露湿润土地,为树木的生长创造了条件。河漫滩上不同树龄的树木分布隐含着河道演变的信息。河流的天然改道或改向使河道发生平面迁移的现象叫河道变迁,单位时间内河道迁移的距离叫河道变迁速率。下图为美国密苏里河水系位置图及小密苏里河(密苏里河上游支流)河漫滩上树木年龄等值线分布图。



(1)甲、乙两处均为废弃的曲流河床,推断其废弃时间的先后顺序。
(2)描述甲处由曲流河道演变成为河漫滩的过程。
(3)树龄等值线疏密能够反映河道变迁的速率,试简述二者相关性。
(4)当地一位农民想借鉴中国黑龙江省的经验,在丙处开垦土地种植水稻,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2021-01-31更新 | 53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20-2021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侏罗纪前期,现蒙古一带为与现太平洋一带相连的海域,称为蒙古—鄂霍茨克洋。中晚侏罗纪时期,由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的碰撞挤压,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地壳隆升形成古蒙古高原,其隆升范围、幅度及其对相邻区域构造的影响均不逊色于现今宏伟的青藏高原。古蒙古高原的隆升改变了区域水系格局、气候特征,成为重要的分水岭和物源地,对地表物质迁移产生重要影响。古蒙古高原边缘的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形成了巨厚的沉积体系(其中颗粒较细的沉积层厚度大)和油气储层,古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出现著名的热河动物群和最早的鸟类、被子植物化石,古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之后的白垩纪时期,形成板块会聚的内力消失,古蒙古高原在其自重下发生伸展垮塌。直到新生代的始新世晚期再次隆升,形成当前的蒙古高原。右图示意古蒙古高原构造格局。



(1)分析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降升成为高原对区域水系格局、气候特征的影响。
(2)有地质学家认为,准噶尔等诸多盆地的沉积物主要来自古蒙古高原,并非来自毗邻盆地的山脉。试从此地沉积物特征上说明理由。
(3)说明侏罗纪晚期古蒙古高原东南边缘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原因。
(4)简述与青藏高原隆升相比,古蒙古高原的隆升研究关注度较低的原因。
2018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题组 | 困难(0.15) |
名校

8 . 河道的改变受地转偏向力、泥沙淤积、地壳运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大凌河位于辽宁省西部,全长398千米,大小支流纵横交错,河流含沙量大。下图为明代以来大凌河下游河道变迁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明代以来,大凌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诱因最可能是       (  )
A.北部地壳抬升
B.河流流速快
C.地转偏向力
D.泥沙淤积
2.目前控制大凌河下游河流改道的根本措施是       (  )
A.加固河岸堤防
B.清淤河道
C.提高流域植被覆盖率
D.开挖入海新河
9 . 读下面区域图,已知图中河流和湖泊以雨水补给为主,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河流的流向是由Q向PB.S地为地中海气候
C.S地为热带沙漠气候D.图示区域为北半球
2.关于P地河谷剖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河谷地质构造为向斜              ②河谷地质构造为背斜
③A地为河谷东岸                          ④B地为河谷东岸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关于图中等温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为七月份等温线            ②为一月份等温线   
③此时湖泊水位为a        ④此时湖泊水位为b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塑造河口拦门沙的动力因素很复杂,但主要受径流与海流共同作用形成。下图示意我国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

(1)与甲时期相比,乙时期径流与海流作用力大小特点并说明判断理由。
(2)判断拦门沙由甲时期演变到乙时期的可能原因。
(3)说明河口拦门沙对河口两岸居民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