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河流地貌的发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理西湖位于大理州洱源县的红河断裂带上,面积约4.7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3米,湖面海拔1970米,湖区通过东南部的罗时江注入洱海。大理西湖周围山地环绕,湖区西侧靠近山脚,坡面植被覆盖率较低,基岩裸露,风化较明显;湖区东侧水域水生植被覆盖率高,人类活动较频繁。有研究发现,大理西湖东侧水域水质较差,有机污染较严重。下图分别示意大理西湖表层不同粗细沉积物分布。

(1)指出大理西湖表层沉积物的分布特点。
(2)试解释大理西湖粗沉积物分布特点的成因。
(3)分析大理西湖东侧水域有机污染较严重的原因。
2024-06-05更新 | 3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牛轭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长江在荆江河段逐渐形成了“九曲回肠”的独特河流地貌类型,短短175公里的河道周边,共分布了7条牛轭湖故道。天鹅洲是长江中游故道群湿地中一个典型的牛轭湖,其位于荆江河段北岸,形成于1972年7月,有着“一夜成湖”之说,是湖北省最年轻的湖泊之一,经历了40余年的“牛轭湖化”过程逐渐稳定形成湖泊。下图示意荆江河段4条牛轭湖故道(天鹅洲、黑瓦屋、老河、鸭子湖)。

(1)简述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2)说明天鹅洲的形成过程。
(3)从气候角度,分析天鹅洲“一夜成湖”的原因。
2024-05-3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河口段是河流与潮流相互作用、相互消长的区域。受河口形状等因素影响,钱塘江河口是世界上著名的冲淤性强潮河口,大冲大淤,潮高流急,涌潮汹涌,潮汐年内变化非常显著,汛后潮汐最大,汛前潮汐最小。径流年内分配呈单峰型,3-6月为丰水期,径流量占全年的70%左右。钱塘江河口河床宽浅,主要由粉砂组成,泥沙主要来自外海,受河流和潮流共同作用,水动力条件变化大,河床冲淤多变。钱塘江河口大致以盐官为界,划分为上游和下游河段,上游河段河床呈现丰水期冲、枯水期淤、“大冲大淤”的水文特征。下图为钱塘江河口段示意图。

(1)分析钱塘江河口河床“冲淤多变”的原因。
(2)阐述钱塘江河口上游河段河床丰水期、枯水期泥沙冲淤过程。
(3)指出钱塘江河口下游淤积最严重的月份,并说明原因。
2024高三·辽宁·专题练习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河发源于海拔高达4828米的祁连山中段,受断层活动等影响在山麓地带形成较大的冲积扇。研究发现,冲积扇扇缘表层土壤盐碱化程度比扇顶高。近年来,为合理利用干旱区有限的水资源,中科院专家通过对当地山麓水文、地质状况的考察,提出在该区域冲积扇建设“现代坎儿井”水利工程。下图示意黑河冲积扇地质剖面。

(1)分析断层对黑河冲积扇形成的影响。
(2)分析黑河冲积扇扇缘表层土壤盐碱化程度比扇顶高的自然原因。
(3)专家提出在黑河冲积扇建设“现代坎儿井”水利工程,试对此进行合理解释。
2024-04-26更新 | 16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樟树中学高三仿真模拟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位于多个构造单元及多条深断裂的交汇处,周边高山环绕。形成初期,青海湖与黄河水系相通,是一个淡水湖,构造运动使原来流向黄河的河流堵塞,形成倒淌河,湖水性质也逐渐发生变化。后期因气候变化,青海湖湖面发生升降,在不同位置形成多条成排滩坝,且分布面积大(滩坝是滨浅湖区湖滩和坝的总称,受沿岸流和波浪作用在沿岸湖滩长期堆积而成)。下左图示意青海湖滩坝的分布,下右图为“近1.8万年以来青海湖湖平面升降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结合青海湖的形成和变化,简要还原青海湖湖水性质演化的过程。
(2)与图示②时期相比,说明④时期形成的滩坝规模特征。
(3)请从滩坝的走向、砂砾磨圆度和分选性等角度,说明多条滩坝的特点。
(4)在多条滩坝的形成过程中,分析青海湖湖岸线的变迁。
2024-04-24更新 | 634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承接流域内多条河流来水,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长期以来由于鄱阳湖及周边河道泥沙沉积作用,形成了丰富的沙石资源。由此产生的采沙行为对鄱阳湖及河道的水文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图左示意鄱阳湖①②两个采沙点位置,图右示意采沙点①处河道的变化(深色示意水域)。

(1)比较图中①、②两处河道泥沙淤积严重的时间早晚,从我国雨带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结合材料,说明采沙对河道形态的影响。
(3)分析①处河道形态的改变对枯水期鄱阳湖湖区水文、生态环境的影响。
2024-04-15更新 | 33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萍乡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地理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层是丹霞景观发育的物质基础。丹置地貌指的是由陆相红层形成,以陡崖为特征的地貌。其形成与地质、气候等诸多因素有关。

四川盆地紧邻青藏高原,在晚白垩纪之后一直处于差异隆升—沉降阶段。新生代以来,盆地发生大规模侵蚀,岩石剥蚀加强。盆地丹霞地貌成景地层既有白垩纪地层,也有侏罗纪地层。下图示意丹霞地貌不同时期的地质作用及类型。

(1)分析四川盆地丹霞地貌发育的有利条件。
(2)说明四川盆地成景地层在丹霞地貌景观中的分布特点。
(3)比较四川盆地幼年期、壮年期丹霞地貌类型差异,并说明原因。
2024-04-15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萍乡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考队员考察黄河的晋陕峡谷时发现,距今800万年前,东亚夏季风开始显著增强;此时,阴山、吕梁山也快速隆升,断层发育,形成大量碎屑物质。晋陕峡谷(图中虚线部分)以北甲处地层的河流沉积物来自附近的吕梁山,峡谷南北两侧的水系尚未贯通。距今130万年前,晋陕峡谷中部的分水岭在内外力作用下贯通,促进现代黄河水系基本形成(图1)。图2为晋陕峡谷以北甲处地层剖面及实地考察的地层剖面示意图。

(1)从地壳运动的角度推测晋陕峡谷贯通的驱动作用。
(2)东亚夏季风显著增强后,说明流水作用对晋陕峡谷贯通的促进作用。
(3)科考队员在晋陕峡谷以南乙处考察河流沉积地层发现晋陕峡谷贯通的证据。请你列举其中一个证据,并加以论证。
2024-04-10更新 | 381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汉江三角洲附近的滨江平原似弓形分布于两山岗之间。研究发现,该滨江平原的形成经历了江—洲—湖—陆的转变过程(图),是长江中沙洲并入河岸的产物。

(1)据图中信息,分析阶段Ⅰ中②处河段宽阔且向右岸扩展的原因。
(2)说明阶段Ⅱ中,与①处相比,②处发育众多江心洲的原因。
(3)从“江—洲—湖—陆”角度,说明滨江平原的形成过程。
2024-03-28更新 | 669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九江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水复合侵蚀共同塑造了干旱区独特的水-沙关系,沙漠与河流镶嵌分布。无定河是黄河中游的一级支流,其流域处于干旱区向湿润区转变的气候过渡带,是典型的风水复合侵蚀区。研究表明主导风向与河道夹角不同,引起风水交互作用的方式和强度也不同,进而影响河岸沙丘的形成与发育。沙丘一般能蓄调水分,涵养水源。无定河流域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实施的重点区域,一系列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减少了流域的侵蚀产沙量,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河流年径流量有所下降,造成河湖系统与沙地之间的水量平衡被打破。图为1990年和2020年无定河流域景观变化图。

(1)1990年无定河北岸较南岸沙丘面积明显较大,请从风向和沙源的角度分析原因。
(2)比较无定河南北两侧支流在不同外力作用下对流域产沙贡献的差异。
(3)描述1990-2020年无定河流域景观面积的变化特征。
(4)有学者预测该地部分沙丘将会活化,请从水量平衡的角度做出解释。
2024-03-08更新 | 230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