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河流侵蚀地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冰川地貌的历史演化,某地貌调查小组对我国新疆喀纳斯河流域图1所示区域展开考察。喀纳斯河形成于冰川U型谷中,该U型谷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是阿尔泰山地区最典型的冰川地貌之一。该河谷海拔多在1000m以上,在远处29503300米山峰上仍分布有现代冰川。经过深入调查,考察小组发现,喀纳斯河谷两岸地形呈不对称分布,两侧地貌堆积物存在明显不同。为了研究的方便,考察小组还绘制了喀纳斯河谷abc三处的河流剖面(如图2所示),并推测出喀纳斯U型谷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冰川空间分布形态。

(1)推测第四纪冰川时期图1所示区域沿喀纳斯河谷由南向北冰川空间特征变化规律。
(2)分析第四纪时期喀纳斯河谷西侧冰川侵蚀作用较强的原因。
(3)分析图2所示喀纳斯河谷两侧谷坡沉积物不同的原因。
2 . 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盆地内流动沙丘广布。盆地内普遍形成了上、下两套沉积地层。研究表明,更新世共和盆地曾是一个大的淡水湖,称为共和古湖。随着地壳整体性抬升,黄河切穿龙羊峡,共和古湖逐渐被排干。左图示意共和盆地概况,右图示意共和盆地沿着中轴线的地形剖面。

(1)分析黄河切穿龙羊峡,河谷逐渐变深变陡的原因。
(2)说明广布在盆地内流动沙丘的形成过程。
(3)图中黄河谷地地区的上下两套沉积地层中,上层沉积物粒径大于下层,试分析原因。
2024-05-2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实验、珠海实验、河源高级中学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研学团队对南岭山区某河流部分流域进行考察。当地年均降雨量1665mm,夏天多暴雨,冬季有霜雪。该河流4-6月含沙量明显偏大;河谷谷坡有明显阶地发育。专家认为这些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而形成。河流两岸山峰山体彼此分离,四壁陡立,形成一个个“孤岛”状山块。山峰顶部附近从中心到边缘植被有明显分异;山体两侧同类植被阴坡稠密、阳坡稀疏。下图甲为某河流某处横剖面图,下图乙为某山峰顶部附近植被分布图。

(1)阶地Ⅰ平坦开阔,描述其形成过程。
(2)从河流阶地生成环境来看,推测此段河流侧向总体迁移方向。
(3)分析气候、地形对该河4—6月含沙量的影响。
(4)山峰顶部附近从中心到边缘植被有明显分异。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5)从坡向的角度,分析同类植被在山体两侧出现差异的原因。
2024-05-21更新 | 28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研究表明,更新世以来,青海湖以东地区构造隆升,导致原本由西北流向东南的古倒淌河倒流,青海湖也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野外考察发现:(1)倒淌河水源补给主要为周边山地的冰雪融水;(2)花岗岩多出露在日月山(最高峰海拔4406m)、青海南山的北段和中段,野牛山和青海南山南段(最高峰海拔3816m)的岩性则为碎屑岩;(3)观测点①处河流沉积层中砾石磨圆度较差,观测点②处沉积层上部为风成黄土,下部为由粉砂及花岗岩成分的砾石组成的古倒淌河沉积物。如图示意青海湖周边地区地理事物。

(1)推测倒淌河水源补给主要来自日月山而非青海南山南段的原因。
(2)分析观测点①处河流沉积层中砾石磨圆度较差的原因。
(3)指出观测点②处沉积层中可以指示古倒淌河流向的沉积物,并解释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示意美国圣胡安河某处河床在一次暴雨洪水泛滥过程中河床变化。该地气候干燥,上游植被覆盖率较低,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河床有深厚的沉积物层。P为此次暴雨洪水泛滥过程中河床最大深度。完成下面小题。

1.对于溜中洪水时先后三个时段河床的变化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I时段,河水流量变大,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B.Ⅱ时段,河水流量变大,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C.Ⅲ时段,河水流量变小,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D.由1至Ⅲ时段河床经历了冲刷一一淤积的过程
2.与P值呈正相关的是(     
A.洪水期降水强度B.河床沉积物硬度
C.上游植被覆盖率D.下游河流含沙量
3.对于Ⅲ时段河床a、b两侧不对称说法正确的是(     
A.a侧可能为凹岸,流速较慢,以沉积为主
B.a侧沉积物硬度可能较大,不易被侵蚀
C.b侧可能为凸岸,流速较快,以侵蚀为主
D.b侧可能为左岸,流速较快,以侵蚀为主
2024-04-24更新 | 498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二模考试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6 . 毛乌素沙漠东南边缘的无定河流域某段(图)地处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过渡带,河流两岸均有沙漠分布,风水交互作用对沙漠、河流特征的影响季节差异显著。完成下面小题。

1.与北岸沙漠比,推测南岸沙漠(     
A.厚度大,粒径细B.厚度大,粒径粗C.厚度小,粒径细D.厚度小,粒径粗
2.在风水交互作用下,图示河段弯曲程度季节变化明显,下列时间段河道弯曲程度变化及其原因正确的是(     
A.12—2月河道弯曲程度大,风力堆积B.6—9月河道弯曲程度变小,流水堆积
C.12—2月河道弯曲程度小,风力侵蚀D.6—9月河道弯曲程度变大,流水侵蚀
2024-04-23更新 | 508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鹰潭市多校高三第二次模拟联考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帕隆藏布江地处藏东南,天摩沟是其南侧支流。天摩沟小流域(图1)是典型的高山冰蚀谷,谷内蓄积了巨量的冰碛物,这些物质磨圆度低且分选性差。2018年7月11日,在升温和降雨的驱动下,天摩沟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泥石流,对沟谷和帕隆藏布江河谷地貌形态产生较大影响。图2示意天摩沟泥石流引起的帕隆藏布江入汇处河岸冲淤横向连锁反应。



(1)说明高山冰蚀谷内冰碛物磨圆度低且分选性差的原因。
(2)从外力作用角度说明天摩沟泥石流对上游沟谷地貌的塑造过程。
(3)据图分析天摩沟泥石流对帕隆藏布主河道地貌的影响。
2024-03-05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10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8 . 黄土高原以连续分布的巨厚黄土地层、显著的沟壑侵蚀特征而出名。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面问题。

黄土粒度是了解黄土搬运和沉积过程的重要依据。中值粒径是将颗粒按照大小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颗粒大小,用于表示土壤整体颗粒大小。图15为黄土高原地区部分地区黄土中值粒径的空间变化。



(1)概括黄土中值粒径的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

在地貌学概念中,沟谷由间歇性水流形成,当沟谷继续发育时,则可能形成稳定的水流,即发育河流。


(2)推断沟谷发育形成河流的过程。

渭河平原沃野千里,农业发达。


(3)说明河流冲积平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24-02-15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9 .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谷横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图中河流阶地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力沉积B.冰川沉积C.流水侵蚀D.海蚀作用
2.图中适合人类居住和耕作的场所是(     
A.丙B.乙C.甲D.丁
2024-02-1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10 . 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该地区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如图示意我国东南某丹霞地貌区植被的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丹霞地貌“顶平、身陡、麓缓”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生物风化B.风力作用C.冰川作用D.流水作用
2.该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的独特生长习性是(     
A.耐旱B.耐寒C.耐碱D.喜光
3.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的原因是(     
A.降水多B.光照强C.水分充足D.热量充足
2024-02-14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