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河流侵蚀地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曲流景观是大自然的杰作,曲流又称河曲,是指河道弯曲,形如蛇行的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图1为某河流下游地区的曲流。在山地的深邃峡谷中也会形成宛转的曲流,地质学家称这种曲流峡谷为“曲峡”。太行山是我国曲峡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经考察发现,太行山区曾经是平原,分布着许多河流,后期形成高大山地。图2为太行山区深邃峡谷中的曲流。


材料二:位于沁河第一湾曲峡附近的寨后村,建村历史悠久,土质、水质条件好。图3为沁河第一湾及寨后村分布图。



(1)推测河流中下游曲流分布较多的自然原因。
(2)推测太行山区中的曲峡的形成过程。
(3)分析寨后村选址曲峡凸岸的原因。

2 . 分水岭两侧相邻的两条河流在发育过程中,由于低位河具有较强的侵蚀力,源头不断延长,与高位河相遇后夺取其河水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河流袭夺后,夺水的河流为袭夺河,被夺水的河流为被夺河。被夺河的上游因发生袭夺,会在原沟谷的基础上发生侵蚀形成反坡,在反坡上会发育形成反流河,即“改向河”。被夺河的下游因上游被截,称断头河。图示意山东省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中东周河与沂河之间历史上发生过袭夺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周河与沂河之间历史上发生袭夺现象的原因是(     
A.东周河地势高,袭夺沂河
B.东周河水位较低,袭夺沂河
C.沂河水量大,袭夺东周河
D.沂河向源侵蚀,袭夺东周河
2.“改向河”河段是(     
A.BC段B.CD段C.EC段D.FG段
3.各河段特征是(     
A.CD段河谷狭窄水量变小
B.EF段冲积砾石数量极少
C.EC段西岸先堆积后侵蚀
D.FG段易形成峡谷和瀑布
2022-12-11更新 | 4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赣江的河水流量受季节影响明显。某地理研究小组发现,南昌段江心洲在洪水期基本被淹没,枯水期则出露。调查结果显示,该江心洲的形成经过“洪水期——憩水期——枯水期——再次洪水期”四个阶段。下左图示意该江心洲平面沉积物分布,下右图示意该江心洲发育过程。



(1)试绘出图中江心洲A'一A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大致的分布。

(2)根据材料,试分析赣江南昌段江心洲的发育过程。
(3)研究表明,江心洲泥质落淤层分布差异大,试从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推测该江心洲的最小落淤区域,并说明原因。

4 . “雕岩谷”是一种壶穴相互贯通、具有陡立曲壁的峡谷地貌。下左图为重庆市某山区的雕岩谷,两侧谷壁呈破碎圆弧状,下右图为雕岩谷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利于雕岩谷形成的月份(     
A.2-3月B.5-6月C.8-9月D.11-12月
2.利于雕岩谷形成的条件是(     
A.地表水丰富,水流平稳B.地势落差大,侵蚀力强
C.板块挤压带,地壳抬升D.岩性差异大,差异侵蚀
3.壶穴特征及其成因正确的是(     
A.下宽上窄,溶蚀作用B.穴壁光滑,冰水磨蚀
C.壶形似井,涡流侵蚀D.壶壁陡峭,重力崩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黄土结构疏松,孔隙较多,具有较强的湿陷性(土壤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结构迅速破坏而产生显著附加沉陷的性能)和崩解性(又称湿化性,将黏性土壤置入静水中,土粒间的结构联结和强度受到水的浸入影响削弱或丧失,使土体崩散解体的特性)。修筑梯田是黄土高原坡面治理的重要措施,但在梯田下方,流水作用会形成黄土落水洞。下图示意梯田下方黄土落水洞的发育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梯田加快了其下方黄土的冲蚀过程,主要是因为梯田(     
①增大了汇水面积②陡坎加大了地势落差③拦截了坡面水沙④利于水流分散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梯田下方的黄土落水洞在湿陷阶段(     
A.粗大颗粒冲蚀殆尽B.水平层理持续扩张
C.机械冲刷作用减弱D.黄土裂隙加大加深
3.黄土落水洞最终会消亡,主要是因为(     
A.重力崩塌B.流水冲刷C.流水溶蚀D.风力沉积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表示赣江甲、乙两断面间河水和河床(表层)泥沙粒径多年平均值的变化。乙在甲的下游方向,Р地为支流汇入口。甲、乙两断面间存在冲刷和淤积的转换。



(1)与甲断面相比,指出乙断面流量和含沙量的大小。
(2)与汇入口附近的干流相比,指出P地支流河水含沙量和泥沙粒径的大小。
(3)说明从甲到乙冲刷和淤积的转换情况,以及冲刷作用对河水泥沙粒径的影响。

7 . 风化坑(岩石顶面上积水风化作用而成)和壶穴坑(河流挟带沙粒侵蚀而成)是常见的岩石坑穴地貌。福建省长乐市三溪河地区花岗岩广布且多裂隙发育,三溪水库筑坝截流后下游部分河床出露,在河床中发现大量壶穴坑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风化坑可能主要分布在(     
A.①研究点B.②研究点C.③研究点D.④研究点
2.与壶穴坑相比,风化坑(     
A.平面形态更圆B.宽深比小C.口径边缘圆滑D.底部更平
2022-10-18更新 | 853次组卷 | 6卷引用:全国大联考2022-2023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卷

8 . 哥伦比亚安第斯山区有平行于山脊线的纵向河流和垂直于山脊线的横向河流,该区域水系的演化是通过东分水岭向西迁移实现的。东分水岭的迁移是东坡的横向河流溯源切穿原分水岭,导致分水岭后退。图示意该区域地形和水系形态的演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有利于东分水岭迁移的地质构造包括(     
①背斜②向斜③地堑④地垒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该区域地形和水系形态演化的顺序是(     
A.地壳隆升—横向河流发育—东分水岭迁移—纵向河流形成
B.地壳隆升—纵向河流形成—东分水岭迁移—横向河流发育
C.纵向河流形成—地壳隆升—横向河流发育—东分水岭迁移
D.纵向河流形成—东分水岭迁移—横向河流发育—地壳隆升
3.随着水系演化过程的持续(     
A.东分水岭地势降低B.西分水岭受袭夺影响大
C.横向河流袭夺减少D.东分水岭东坡坡度变大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中的甲图为怒江流域图(中国境内),乙为近30年来甲图中M水文站及相应区域平均降水和气温变化幅度图,丙为近30年来甲图中N水文站及相应区域平均降水和气温变化幅度图。



(1)分析图中M水文站的上游和下游河段的河道特征。
(2)据图推测M河段附近的主要补给类型,并说明理由。
(3)N河段11月气温和降水增加幅度均较大,但径流深度反而减小,判断其原因。
2022-07-04更新 | 649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九)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长江中下游江流两岸,常见基岩山体矗立江边,峭壁悬崖,突出江中,三面临水,形如半岛,这就是矶头。矶头具有挡水和挑流(将水流挑离矶头所在河岸,流向对岸)的作用,从而对防洪、河道形态、航运产生重要影响。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的不同河段,甲河段由于防洪需要,修建了人工矾头,它由条石垒砌而成,长达200多米。乙河段中,江心洲原为南岸边滩的一部分,后期随着河道弯曲度增大,南侧汊道形成。乙河段洲滩窜沟发育,水流分散,受河道弯曲度和年内水流量的变化影响,水动力的轴线(反映水流最大动量所在位置)横向摆动幅度大,洲滩易变,崩岸时有发生。



(1)从水流运动的角度,分析甲河段人工矶头所起的防洪作用。
(2)根据材料,推测乙河段南侧汊道的形成过程。
(3)结合材料,分析乙河段航运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
(4)仅从本区域考虑,请为乙河段的航道治理提出经济、可行的措施。
2022-02-23更新 | 51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文综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