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河流堆积地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面左图为黄河冲积扇局部分布图,商丘古城即坐落于此。右图为左图中洛阳北至商丘一线冲积扇剖面图

(1)简述黄河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2)描述从洛阳北至商丘一线黄河冲积扇沉积物颗粒大小和沉积厚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3)该区域古城多分布在冲积平原上,分析河流冲积平原为古城的建立提供的有利条件。
2021-09-15更新 | 4751次组卷 | 50卷引用:海南省乐东思源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2 . 桑干河上游流经黄土高原,流经王家湾峡谷段时河道蜿蜒曲折,河床有大量沉积物。两岸是Ⅴ形狭谷叠置于U形宽谷之上的“谷中谷”地貌。图为“谷中谷”地貌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谷中谷”的形成过程是(     
①早期河流侧蚀作用明显,下蚀较弱,形成宽谷②早期河流堆积作用明显,形成宽谷
③后期河流堆积作用较弱,侧蚀增强,形成狭谷④后期河流下蚀作用增强,形成狭谷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图中黄土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C.风力侵蚀D.风力堆积

3 .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①侵蚀作用;②搬运作用:③风化作用;④堆积作用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2.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2-10-09更新 | 2317次组卷 | 60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理)试题

4 . 2022年6月13日以来,我国出现持续性、大范围高温天气,为抗旱保供水,水利部自8月16日起,调度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洞庭湖水系水库群、鄱阳湖水系水库群,加大出库流量为下游补水,已累计向下游补水9.8亿立方米。三峡工程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其运行后水沙和河床形态变化备受科研人员关注。三峡水库2003年开始运行,采用蓄清排浑调度方式。下图示意三峡水库运行后入库和出库泥沙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三峡水库运行后,流水作用在库区发生的变化是(       
A.侵蚀作用加强,沉积作用减弱B.侵蚀作用加强,沉积作用加强
C.侵蚀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减弱D.侵蚀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加强
2.造成此轮大范围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可能包括(       
①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增多   ②拉尼娜气候事件   ③大气环流异常   ④全球气候变暖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三峡水库蓄清排浑的影响有(       
A.水库调蓄洪水能力增强B.下游河床缩窄变深
C.大坝下游河流水动力增强,泥沙淤积增加D.流域内水土流失明显减轻
2023-11-14更新 | 1009次组卷 | 21卷引用:地理(海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四川自贡·一模
综合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拦门沙是河口区口门附近泥沙堆积体的总称。常形成于干支流交汇处或水库支流河口附近,它包括河口心滩、水下浅滩、河口沙坝及水下沙坝等微地貌形态。

材料二:三峡水库建成后,常年回水区左右两岸共有55条支流入库,在各支流河口附近泥沙淤积量均大幅度增加,形成了形态、大小各异的拦门沙地貌。据实地考察,泥沙淤积主要分布在口门附近10km范围内,最大淤积厚度可达20m

材料三:表为三峡库区河口段淤积强度与支流入汇角度统计,图为支流汇入三峡水库的入汇角度示意图。

入汇岸别淤积计算总河长
(km)
入汇角度(°)淤积总量
(万m³)
淤积强度
(万m³/km)
左岸195.7>90880045.0
220.6<9015206.89
右岸58.6>90242041.3
152.6<9011107.27

(1)根据图文信息分析拦门沙的形成过程。
(2)指出淤积强度与入汇角度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3)指出三峡库区左右两岸淤积总量的差异,并推测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2023-12-19更新 | 871次组卷 | 10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A卷

6 . 莫尔格勒河又称莫日格勒河,河意为弯弯曲曲的河碰头河。左图为莫尔格勒河流经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某一河段。结合曲流与牛轭湖发展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丙处为凸岸,水流速度慢B.乙、丁处为凸岸,岸坡既陡又深
C.甲、丙处为凹岸,流水侵蚀作用为主D.乙、丁处为凹岸,流水沉积作用
2.曲流与牛轭湖发展的先后过程为(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①④D.②④①③
2023-09-05更新 | 811次组卷 | 15卷引用:海南省乐东思源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

7 .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河口和桃花峪分别是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A.甲地山高水深,受流水侵蚀形成“V”形峡谷B.乙地地势低平,风力沉积作用形成深厚土层
C.丙地河水湍急,侧蚀作用使瀑布向下游移动D.丁地河网密布,流水沉积作用强形成冲积扇
2.黄河(     
A.源头的水量补给以季节性积雪融水为主B.上游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C.中游在每年的冬春季节易发生凌汛现象D.下游水量稳定航运发达

8 . 白河为黄河源区的典型弯曲河流,考察发现,河湾凸岸的景观呈环形条带状分布,一般分布有卵砾石滩、灌木、湿生植被、草本植被等,且高矮分明。下图为“白河某弯曲河段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白河河湾中,草本植被最可能位于(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研究表明灌木植被的树龄与河湾凸岸顶端的距离呈正相关,其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力高低B.河湾坡度大小C.地下水位差异D.淤积时间早晚
9 . 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盆地内流动沙丘广布。盆地内普遍形成了上、下两套沉 积地层。研究表明,更新世共和盆地曾是一个大的淡水湖,称为共和古湖。随着地壳整体性 抬升,黄河切穿龙羊峡,共和古湖逐渐被排干。图1示意共和盆地概况,图2示意共和盆地 沿着中轴线的地形剖面。

(1)比较共和盆地中轴线沿线的地势差异。
(2)从地形角度分析共和盆地内部流动沙丘广布的原因。
(3)图中黄河谷地地区的上下两套沉积地层中,上层沉积物粒径大于下层,试分析原因。
2024-04-24更新 | 639次组卷 | 8卷引用:卷B-2024高考地理冲刺压轴卷(海南专用)
2024高三·辽宁·专题练习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表明,中生代末期我国南部整体地势东高西低,古长江各段尚未连接在一起,古川江与古金沙江在甲地汇合后往南流。至新生代,我国东部岩石圈向海洋伸展变薄,西部青藏高原隆起,逐渐形成西高东低的阶梯状地貌,随后季风加强,古川江流向改变并经乙地向东流,长江各段最终连接在一起。下图示意中生代末期古长江流域周边地理事物的分布。

(1)与现代长江水系相比,描述中生代末期古长江流域水系特征。
(2)阐释新生代古川江流向发生变化并经乙地向东流的地理过程。
(3)甲地分布着长江流域唯一一处中生代前形成的钛磁铁矿,科研人员依据江汉盆地中的钛磁铁矿沉积物来判断古长江东西贯通的情况,简析其判断的科学道理。
2024-02-28更新 | 621次组卷 | 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