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河流堆积地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0 道试题

1 . 三峡水利枢2003年开始运行后,三峡大坝下游因水库放水排沙导致的河床粗化(河床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大的过程)及水位变化等现象得到了持续关注。下图左为长江局部水系示意图”,下图右示意长江枝城水文站2004-2015年相同流量情况下河床水位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通过枝城附近河段多年来相同流量下河床水位变化数据,可推断三峡水库排沙主要是在(     
A.洪水期,此时下游河床以侵蚀作用为主
B.洪水期,此时下游河床以沉积作用为主
C.枯水期,此时下游河床以侵蚀作用为主
D.枯水期,此时下游河床以沉积作用为主
2.关于该河段河床粗化现象原因及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河床粗化现象是由于水流速度加快,沉积物分选差造成的
B.河床粗化现象是由于水库拦蓄泥沙,河流含沙量小造成的
C.河床粗化现象到一定程度后,河道侵蚀会减弱
D.河床粗化现象将持续下去,直到河床基岩裸露
7日内更新 | 21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高三二模地理试题5-6题原题及变式题

2 .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该地进行冲积扇地貌野外考察时,可(     
A.在①地测量断层的错动距离B.在②地采集颗粒较细沉积物
C.在③地寻找古河流水文信息D.在④地进行整体的形态观察
2.图中冲积扇和断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A.冲积扇I—冲积扇II—冲积扇III—断层
B.冲积扇I—冲积扇II—断层—冲积扇III
C.冲积扇III—冲积扇II—断层—冲积扇I
D.冲积扇III—断层—冲积扇II—冲积扇I
2024-05-30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 地表形态与地表环境-【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地理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

3 . 河型转化是河流演化由量变到质变的标志特征,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的河型。嫩江上游流域位于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松嫩平原的交界地带,流域内断裂发育,但目前构造运动不活跃,干流上没有大型水利工程,人类干扰较少。嫩江上游顺河流方向,划分为河段I、河段Ⅱ、河段Ⅲ,分别为三种河型。下图示意嫩江上游流域河型转化模式。完成下面小题。

1.嫩江上游流域河段Ⅱ河型最可能属于(     
A.高坡度高弯度稳定的曲流河B.低坡度低弯曲较稳定的网状河
C.低坡度高弯度稳定的曲流河D.高坡度低弯曲较稳定的网状河
2.与嫩江上游流域河段I相比,河段Ⅲ(     
A.年均降水量较大B.河谷宽度较宽C.冲积物面积较小D.土壤质地较粗
3.目前,影响嫩江上游流域河流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     
A.构造运动B.气候C.人类活动D.基岩性质
2024-05-29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 地质地貌-【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地理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七省高考专用)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九段沙位于长江口第三级分汉河道南、北槽之间的拦门沙河段,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的典型江心沙洲滩地。九段沙形成后至1998年,沙体总体表现为沙头冲刷、沙尾淤积,南侧淤积增高、北侧基本稳定,向东南延展的自然演化态势。1998年以来,受流域中上游水库建设、河口涉水工程(圈围工程、航道治理工程等)实施的影响,河道向窄、深方向发展。随着九段沙上植被的生长、演替和滩地淤积增高,两者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下图示意九段沙概况。

(1)指出1998年以来九段沙沙体不同部位冲淤的变化。
(2)分析近20年来九段沙两侧河道向窄、深方向发展的原因。
(3)说明九段沙上沙体植被的生长、演替与滩地淤积增高的相互促进过程。
2024-05-29更新 | 320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3 综合题重难提升专练(30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祁连山地处青藏高原北缘,平均海拔在4000—5000m之间,常年有冰川分布。张掖盆地是祁连山与后期隆升的龙首山(海拔为2100—3439m)之间的凹陷盆地,盆地内沉积物深厚,有优良的含水层。调查发现,张掖市附近有泉水出露,流量丰枯变化较小。自2015年起,当地陆续废弃了大部分位于黑河沿岸灌区附近的平原水库。下图示意张掖盆地及其周边环境特征。

(1)祁连山区为张掖盆地深厚沉积物的主要来源地,试分析其原因。
(2)分析张掖市附近涌泉流量丰枯变化较小的自然原因。
(3)当地废弃的平原水库逐渐变成了(林)草地和耕地,试对此做出解释。
2024-05-28更新 | 255次组卷 | 4卷引用:高考冲刺卷二(湖北卷适用)-【名校之道】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阶段性模拟仿真冲刺卷(湖北专用)
2024高三·北京·专题练习
综合题 | 较难(0.4) |
6 . 西澳大利亚州是澳大利亚面积最大州,地广人稀,铁矿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与生态环境仍保留原始状态。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西澳大利亚州的德格雷河三角洲发育有大规模的鲕粒滩(如图1)。鲕粒内核物质与河道内沉积物一致,外围被碳酸盐包裹。鲕粒形成的年代从河口向外距今越来越近。三角洲附近的海岸带潮差大,海水碳酸盐浓度高。图2为德格雷三角洲的位置及不同位置鲕粒所占比例示意图。

描述德雷格河三角洲鲕粒堆积的特点,说明鲕粒滩的形成过程。
2024-05-1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4 地质地貌-【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地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美东部大西洋大陆坡部位有多条海底峡谷发育。考察发现,海底峡谷形成于末次冰期,多位于河流下游,部分海底峡谷有冰碛物分布,冰碛物形成的年代多为末次冰期之前的暖期。目前,北美东部海底峡谷成为众多海洋生物的家园。下图示意北美东部海底峡谷位置。

(1)推测北美东部海底峡谷形成的过程。
(2)北美东部海底峡谷中有冰碛物分布,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3)分析北美东部海底峡谷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2024-05-0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高考考前模拟03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距今100多万年前,黄河流域内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随着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我国地势从西低东高演变为西高东低,为黄河的贯通和形成创造了条件。第四纪末次间冰期,黄河上、中游各自独立的内流水系和古三门湖逐步相互连通,巨大的水量汇集于古三门湖,古湖水位升高,湖水开始从东部三门峡的低缓垭口向东溢流,并不断下切,贯通三门峡,最终形成东流入海的黄河水系。受古三门湖的影响,该区域形成了独特的沉积地层,研究表明此处古湖相沉积厚度受沉积时长影响最大。下图为古三门湖的位置及典型地质剖面略图。

(1)简述青藏高原的隆起对黄河贯通古湖所起的作用。
(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古三门湖消失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3)推测从甲到乙古湖相沉积层厚度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024-04-29更新 | 24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20题原题及变式题

9 . 三角洲的岸线变化是判断流域环境变化的重要依据,图为2002、2022年某河口三角洲等深线分布图,①②③④分别为四个观测点。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丁字坝修建的目的是(     
A.阻挡泥沙北移B.减弱海浪侵蚀C.增强沿岸堆积D.打造人工海港
2.关于图中四个观测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22年①点水下坡度最大B.2002年之后②点侵蚀显著
C.2022年③点海面流速最快D.2002年④点海域深度最浅
3.关于该区域方框内两段海岸线变迁差异的成因,下列说法最为准确的是(     
A.上游筑坝拦沙,泥沙来源少B.北侧流速较快,沉积作用弱
C.河口河道摆动,沉积差异大D.南侧风小浪低,侵蚀强度弱
2024-04-17更新 | 537次组卷 | 6卷引用:押题仿真卷02(辽宁卷)-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辽宁卷)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表明,约200万年前,我国东北松辽平原上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湖泊(常称为古松辽湖),西接大兴安岭,东抵长白山地,面积约为青海湖的10倍,有松花江、嫩江、蛟流河等众多河流汇入。后因地壳运动,湖水外泄,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松辽平原。平原内有着巨厚的沉积地层,从平面上看,粘土层的粒度由外围向中心由粗变细;从剖面上看,粘土层下部细,上部略变粗。

位于松辽平原西部的吉林白城,湖泊星罗,是中国湖泊密度最大的湖区之一。白城的年平均降水量399.9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340毫米,被称为“旱地之泽”。草原和湿地是白城主要的原始生态类型。受多重因素影响,白城市草场、湿地退化严重,盐碱化日益加重。吉林省政府联合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启动实施的“西部治碱”工程,经过长期探索并形成了以品种选育、表土改良、排灌结合等为主要方式的“以稻治碱”治理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弱碱地优质稻米”,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左图为白城及其周边区域简图,右图为白城气候资料。

(1)根据沉积物颗粒粗细的差异,分别从平面和剖面两个角度,推测松辽平原巨厚沉积地层的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
(2)分析白城“旱地之泽”的形成原因。
(3)据图文信息推测白城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4)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以稻治碱”模式的作用原理。
2024-04-17更新 | 1178次组卷 | 8卷引用:高考冲刺卷三(湖南卷适用)-【名校之道】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阶段性模拟仿真冲刺卷(湖南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