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河流堆积地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5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质时期海平面的升降会对河流河床的形态、沉积物粒径大小等产生较大影响。下图为南京长江大桥附近长江古河道地质剖面图,其中约65m以下沉积物为末次盛冰期(第四纪更新世末次冰期的最寒冷时期)时沉积,沉积时气候总体转暖;约65m40m的沉积物为晚冰期(更新世末次冰期的结束时期)时河床沉积;约40m以上沉积物为晚冰期之后沉积。古深槽形成于末次盛冰期,附近基岩断裂发育。

(1)说明图中古深槽呈“狭窄陡峭”状的主要原因。
(2)古深槽沉积了粗砂层、卵砾石层、砾砂层,按自下而上顺序说出各沉积层名称。
(3)在不考虑构造运动的前提下,推测晚冰期以来海平面总体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这类湖泊多呈弯月形,水深较小。下图为甲、乙、丙、丁不同年份我国某河流一段流域的河道形态示意图。

(1)判断我国该河道演化的先后时间顺序。
(2)说明尺八口演变成牛轭湖的过程。
(3)分析碾子湾、沙滩子、中洲子最终演变为河漫滩的过程。
(4)分析图示藕池口河段形成江心洲的原因。
(5)从自然条件角度推测监利是否适合建河港,并说明理由。
2024-04-2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平遥县第二中学校高三下学期冲刺调研押题文综地理试题(二)
3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甲、乙两图分别为两个地区的地貌景观图。


材料二: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有规律排列。


材料三:安徽省某山(118°E,31°N附近)是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境内海拔多在50米到450米之间,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区。丙图为“该山景观图”。丁图为“该山喀斯特地貌成因过程图”(顺序已被打乱)。



(1)甲图表示的是在____作用下形成的____地貌名称。
(2)乙图是____地貌名称,多形成于我国____地区。
(3)合材料二,推测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并从地质作用角度说明雅丹地貌发育的主要过程。
(4)根据材料三判断,该山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丁图)的先后排序是____,图中钟乳石是在____作用下形成的,石林的形成受____作用影响。
2023-02-28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沉积地层可以是固结的岩石,也可以是没有固结的沉积物。是一层或一组具有某种统一的特征和属性的,并和上下层有着明显区别的岩土层。下表示意我国某地未经人类活动扰动、沉积物层序清晰完整的天然沉积剖面各地层情况,序号表示自上而下的顺序。

地层编号地层单位黏粒(<2μm)/%细粉沙(2-16μm)/%粗粉沙(2-16μm)/%沙(>63μm)/%平均粒径Mz/μm
OQC-1现在草甸土层8.9931.4135.9023.738.27
OQC-2古土壤层10.8026.2034.3028.744.06
OQC-3风成沙尘5.2712.0114.0068.7295.05
OQC-4古河床河漫滩相沉积层2.416.373.5187.71272.57
OQC-5古滨浅湖相沉积层12.4036.6538.0512.9025.62
OQC-6古深湖相沉积层18.4053.3024.004.212.92
OQC-7古滨浅湖相沉积层10.9025.7041.5021.936.18
(1)推测沉积地层的特征。
(2)推断该地主要外力作用及气候变化。
(3)指出在各流水堆积地层的形成过程中,水体流动速度最快的地层编号及判断依据。
2023-02-0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九次调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河属于黄河的一级支流,蜿蜒曲折,河床起伏小且较宽阔,河湾迁移较频繁,基本无人为干扰。某科研团队于某年夏季在白河中游某段进行河湾迁移调查,发现河湾凸岸弯顶处为面积较大的砾石边滩,上覆砾石和淤泥,从凸岸内侧(西南)到外侧(东北)依次发育多种植被,呈条带状环绕凸岸(左图)分布。凸岸不同树龄灌木的分布隐含了河湾迁移的信息。右图示意河湾迁移速率与凹岸植被生物量的关系。



(1)推测河湾迁移过程中凸岸砾石边滩植被的演替顺序,并说明推测依据。
(2)指出凸岸不同树龄灌木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3)说明河湾迁移速率与凹岸植被生物量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环境演变可从地质构造、沉积特征、化石类型和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距今约150万年,澳大利亚东南部存在古大湖,墨累河流经此湖并于P处溢出入海。此后,气候干湿交替,该湖逐渐变成内陆咸水湖。甲、乙两处水下沉积速率一致且无间断,沉积地层中含有古生物化石。黏土层形成于深淡水湖环境,石灰岩层形成于浅咸水湖环境。石灰岩层顶部海拔指示相应地点当时的湖面高度。

   

(1)根据沉积地层特征,分别说明古大湖区域干旱化和甲处先于乙处露出湖面的依据。
(2)墨累河曾因P处海拔较高而无法入海,后又经P处重新入海。推测使墨累河重新入海的主要内、外力作用。
(3)研究表明,p处北侧附近未遭受过海水入侵,如果不考虑构造因素,若为科考队员,你在野外可以寻找哪些方面的证据并论证该观点(列举两方面)。
2023-07-04更新 | 6182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3年福建省高考地理真题
7 .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看,甲____。形成原因是____
(2)从地质作用看,丙由____作用形成。丁地貌的名称是____
(3)若丙、丁两地貌在右图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丙在____处分布,丁在____处分布。
(4)在甲、乙、戊三地中最不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____地。
(5)图中①、②、③、④所构成的水循环称作____循环。目前,人类主要通过改变____(填数码代号)环节来影响水循环,其中主要通过____等方式来改变地表水的时间分配状况。
(6)如果该地区位于亚洲东部,水汽输送量最大的季节是____,判断理由是____
(7)结合水循环原理,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使水循环中____环节水量明显增多(填序号)。使丙、丁的面积____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斯里兰卡是印度洋上的岛园,属热带季风气候,是著名的宝石王国。图1是斯里兰卡等高线地形图,图2是斯里兰卡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图3是斯里兰卡标准露天矿井图。

斯里兰卡有重要商业价值的有色宝石矿藏来自冲积砾石,宝石原岩以古老的变质岩为主,稻田下,河道中,到处是可能含有宝石的冲积砾石,埋藏浅,一般都是露天开采。

斯里兰卡经济发展水平一般,但非常重视生态保护,宝石矿开采必须办采矿许可证,由国家宝石和珠宝管理局(简称NGJA)监管,并收取保证金,完成采矿后,如果矿主不恢复土地,NGJA可使用此保证企进行恢复,采矿许可证绝大部分为小规模露天开采许可,机械化开采数量极少且规模也不大,斯里兰卡宝石采矿业分布广,在乡村随处可见,虽经历长年开采,但几乎看不到废弃的矿坑、矿井及因此废弃的土地。



(1)说出斯里兰卡岛水系的形状及形成原因。
(2)简述斯里兰卡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
(3)简述宝石形成之后富集于冲积平原的过程。
(4)分析斯里兰卡几乎没有废弃的矿坑、矿井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伴随濛濛细雨的天气。来自海洋的暖湿气团随着微风登陆,遇到冷的下垫面就会产生水汽凝结。

材料二湄公河是东南亚最大的河流,湄公河三角洲是世界第三大三角洲,陆地面积约4km2。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

(1)“克拉香天气”在越南____(填“南”或“北”)部沿海地区出现的几率较大,分析其原因____
(2)洞里萨河的流向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推测1月与7月的洞里萨河的流向有何差异,并说明原因。
(3)研究发现,未来湄公河三角洲的陆地面积将缩小,分析可能导致湄公河三角洲陆地面积缩小的原因。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塔什库尔干河谷位于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接壤处,谷地海拔约3000—5000m。研究发现,河谷内存在古堰塞湖湖相沉积,且该湖相沉积未见明显沉积间断。科研人员结合数字地貌分析手段,重建该堰塞湖形成环境模型(左图),估算出滑坡坝面积、体积以及堰塞湖最大库容,分析其形成和消亡过程。右图示意该河谷南北向剖面图。


(1)左图中堰塞体由滑坡形成,分析该滑坡形成的可能原因。
(2)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研究人员重建堰塞湖形成环境模型中的应用。
(3)推测科研人员判断该河谷沉积物主要为湖泊相沉积而不是河流相沉积的依据。
(4)简析科研人员重建古堰塞湖形成的环境模型来推测堰塞湖的形成和消亡过程对防灾减灾的意义。
2024-02-2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 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