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21120日(当地时间),第二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卡塔尔(东三区)开幕,1218日比赛结束。图左为卡塔尔地理位置图,图右为首都多哈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



(1)描述卡塔尔的地理位置。

1124日,北京的观众在家观看18点(北京时间)开始的比赛时,发现体育场内阳光灿烂,球员的影子朝向东北方向(图)。



(2)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上述地理现象。
(3)指出多哈的气候类型,简析多哈11月至次年5月有降水的原因。
(4)分析卡塔尔选择在11月和12月举办世界杯的主要原因。
2024-02-0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发生的大范围、持续性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偏高的现象。图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热带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热力环流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A.整体性特征B.差异性特征C.开放性特征D.区域性特征
2.从图中可以看出(     
A.表层海水运动方向决定着东南信风的强弱B.东太平洋海域海水异常降温
C.西太平洋海域冷海水上泛增强D.西太平洋海域气流下沉
3.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下列可能性较大的是(     
A.东非高原降水增多B.秘鲁渔场产量大幅增长
C.澳大利亚东部暴雨频发D.印度尼西亚严重干旱
2024-01-1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地理试题

3 . 图为自然环境中的碳的生物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此图可以说明(     
A.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在不断的循环之中B.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的
C.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限于大气圈内部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碳循环关系不明显
2024-01-0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山西省大同市位于黄土高原的东北边缘,处于地理环境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下图为大同市区域图。

(1)从自然地理环境过渡性角度,分析大同市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

大同市被称为“中国煤都”,煤炭储量约占全国1/8,主要有烟煤、无烟煤、泥煤等类型。20世纪80年代初,当地政府制定发展规划,促进煤炭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煤炭产销量位居全国前列,煤炭产业成为大同市的基础性产业。

(2)简述大同市煤炭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近年来,大同市推进煤炭产业走“减、优、绿”发展之路,布局风、光、氢、储能、生物质等绿色能源全产业链,探索从“煤都”向“新能源之都”的转变。

(3)简述大同市从“煤都”向“新能源之都”发展对当地的积极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1为也门索科特拉岛上的乔木——龙血树,树液或树脂呈深红色,枝叶上翘,树冠茂密,像一把雨伞。图2为当地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结合资料推测当地龙血树叶片的特点是(     
A.扁平而宽阔B.厚且有蜡质C.质软而轻薄D.细长呈针状
2.龙血树的奇特形态可以(     
A.适应湿热气候环境B.利于抵御风沙侵袭
C.增加接受光照面积D.收集雨水减少蒸发
6 .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正式设立的第一批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之源,被誉为“中华水塔”。是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该区域关系到全国的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下图为三江源国家公园位置示意图。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的原因。
(2)列举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的三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3)说出三江源国家公园的主要气候特征。
(4)概述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设在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的作用。
2022-07-08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这里曾经森林茂密,是滦河、辽河的发源地之一。由于清末大规模放垦和战争、山火等原因,至建国初期已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景象。1962年塞罕坝林场设立,经过三代造林人的不懈努力,森林覆盖率从12%提高到80%,生态环境显著改善。2017年12月,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及其周边区域。



(1)说出塞罕坝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过渡性的主要表现。
(2)分析塞罕坝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3)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塞罕坝林场的生态环境效益。
2022-06-17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闽宁曾经是“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沙石跑”的戈壁荒滩。1997年,闽、宁两省区对口扶贫协作,在此建设一个移民示范区,陆续接纳了西海固地区六个国家级贫困县的4万多名移民,历时20多年的闽宁协作由此展开。闽宁成为由最初的种植业、养殖业发展为菌类、葡萄酒、光伏、电子装配等多产业融合的特色小镇,这种扶贫协作方式被称为“闽宁模式”。


(1)从气候、水文和植被等要素,概括闽宁的自然特征。
(2)与西海固地区相比,说明闽宁镇发展的优势条件。
(3)从区域关联的角度,说明“闽宁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的启示。
9 .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分布区。地质学家刘东生通过对陕西洛川黄土剖面的研究,向世人展现了该区域两百多万年以来自然环境的变迁。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距今两亿年前,黄土高原所在地区有个巨大的庆阳湖,那时生长的茂盛森林已变成如今的煤炭。青藏高原抬升逐渐阻挡了印度洋的水汽,中国西北地区逐渐形成了沙漠、戈壁。此后的两千万年来,强劲的西北风吹来了沙尘;大约距今一百多万年开始,黄河蜿蜒流经该区域,成就了中国早期的农业文明。

资料二:“风成说”(黄土高原形成的主流学术观点)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来源于强劲的偏北风所携带的尘土堆积,再经过成土作用形成。

资料三:图为洛川地区某黄土剖面及土质分析信息示意图。



(1)“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成土母质为____
A.古老湖泊洼地中的淤泥B.当地岩石碎解的沙石
C.风源地区的沙粒和细尘D.黄河携带而来的泥沙
(2)结合不同颜色土层的土质分析结果判断:壤土层形成时期,该区域生长的植被应以____为主,气候较____;黄土层形成时期,该区域风力相对较____,生长的植被可能为____
(3)洛川地区黄土呈现深浅颜色土层交替的变化,说明两百万年以来,当地反复变化的自然环境要素主要是____
(4)综上,黄土高原的土壤在形成过程中,成土母质、气候、________等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窑洞是黄土高原传统的民居形式,建造过程中不立梁柱、不设砖瓦。当地人在修筑窑洞时,多选择____(红色/黄色)土层作为窑洞的屋顶,原因是____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哈拉湖是青海第二大湖泊,海拔约4000米,四周被高大雪山环绕,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哈拉湖东岸可见沙丘,该地区全年盛行偏西风。下图为哈拉湖流域水系分布图。

(1)分析甲河夏季水量丰富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青藏高原旅游探险活动的发展,哈拉湖地区拥有冰面、沼泽、沙漠、河道等多种适合机车挑战的路段,成为热门的“冰雪机车极限挑战赛”场地。

(2)分析哈拉湖地区成为“冰雪机车极限挑战赛”场地的条件。
(3)简述哈拉湖东岸沙丘的形成过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