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百岁兰,沙漠地区的裸子植物,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其特征是茎较短,一生只长两片叶,叶片长、宽、厚。叶上多气孔,且夜间张开,根极长,人工栽培十分困难。国际植物学把它列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完成下面小题。

1.百岁兰最早出现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A.元古宙末期B.古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D.新生代末期
2.下列关于百岁兰特征及形成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A.地下水埋藏深,根系发达B.太阳辐射强,叶片厚
C.动物活动多,只长两片叶D.常年风力大,茎很短
2023-11-09更新 | 112次组卷 | 100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栓皮树喜光、耐旱,防风,树根深、叶片小且硬实。树皮(软木)可厚达89厘米,是制作葡萄酒瓶塞、软木地板和墙板等软木制品的优良用材;采剥后树皮还可再生,采剥周期(同一棵树2次采剥的间隔时间)为912年。葡萄牙的阿连特茹地区(如图)是世界最主要的软木和葡萄酒软木塞产地,发展软木加工业已逾200年历史。

(1)从气候角度说明阿连特茹栓皮树根深、叶片小且硬实的原因。
(2)分析阿连特茹地区发展软木塞加工业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3)从环境效益角度,说明阿连特茹地区大力发展栓皮树产业的原因。
2023-11-01更新 | 1292次组卷 | 19卷引用:黄金卷05-【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卷(天津专用)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武夷山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m,为我国大陆东南部最高峰。这里生物种类繁多,被誉为“动植物宝库”。武夷山海拔在1900m以上的自然带为中山草甸带,草本植物分布面积大,且生长茂密;木本植物低矮,胸径大,分布较少,树木枝条弯曲,木质好。中山草甸带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随着气候变暖,近二十几年来中山草甸带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下图示意武夷山脉的地理位置及武夷山主峰黄岗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

             

(1)说明武夷山被誉为“动植物宝库”的原因。
(2)从植被特点角度,推测武夷山中山草甸带的气候特征。
(3)研究发现,近年来中山草甸带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2023-10-26更新 | 421次组卷 | 10卷引用:专题04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高频非选择题30题)(4大考点)-【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天津专用)
4 . 材料: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内陆盆地,面积约56万平方千米。盆地地形封闭,四周高山环绕,气候特别干旱。

思考:说明塔里木盆地聚落分布的有利条件?

5 . 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一项措施。读下图,完成各题。



1.梯田的修筑,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A.形态B.土壤类型C.坡向D.物质组成
2.梯田在保持水土中的作用是(     
A.拦蓄泥沙B.减少降水对土壤的直接冲刷C.降低坡面径流对坡面的冲刷D.增加土壤粘性

6 . 在科尔沁草原,沙丘普遍有历史时期形成的三层土壤。清朝时期,大量关内农民涌入科尔沁草原,使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下图为科尔沁草原沙漠化现状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历史时期的三层土壤表明科尔沁草原曾有三次(     
A.气候温暖时期B.沙地固定时期C.地壳上升时期D.地壳下降时期
2.清朝时期科尔沁草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垦殖B.过度放牧C.过度樵采D.过度用水
2023-09-08更新 | 297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项02 期中测验:重难提升专练(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2)-【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天津专用)

7 . 非洲冰鼠是啮齿类食草动物,夜伏昼出,不冬眠,不囤积食物,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等方式应对寒冷。在非润南部某山地(29°33`S,29°14`E)海拔2800米处的缓坡上,某科研团队对非洲冰鼠群体的活动规律进行观测。下图示意连续几日观测的平均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1:00至13:00,非洲冰鼠冬季与夏季活动规律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     
A.昼夜长短B.天敌数量C.太阳辐射D.食物数量
2.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观测到非洲冰鼠晒太阳时间增多,地面觅食时间减少,主要原因是非洲冰鼠(     
①食物储备充足②冬季食物需求减少③需要调节体温④构筑雪下通道觅食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 . 考古研究发现,从距今6000年到距今2200多年,欧亚大陆东西方交流和农收业扩散先后形成了“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两个主要通道。下图为“欧亚大陆农牧业扩散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距今4000多年以前,“草原之路”成为东西方农牧业扩散主要通道的原因是其(     
A.地广人稀有利于东西方农牧业扩散B.距离东亚和西亚农牧业中心位置近
C.与东西方农牧业中心生产条件相似D.环境对东西方农牧业扩散的阻碍小
2.距今2200年以前,随着“绿洲之路”贯通,东西方农牧业进一步交融。据此可推断出(     
A.“草原之路”农业生产规模达到极限B.河西走廊以东农业生产模式更加多样
C.中亚地区的适农生产区域整体向东移D.西亚种植业规模超过畜牧业生产规模
3.早期农牧文明交融过程中,“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沿线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A.人口扩散迁移B.交通工具变化C.文化语言交流D.聚落规模扩大
2023-08-22更新 | 6849次组卷 | 27卷引用:真题重组卷02-冲刺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重组卷(天津专用)

9 .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左图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右图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谷底的中生乔木主要是(     
A.硬叶林B.针叶林C.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
2.该区域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是(     
①森林退化,含蓄水源能力降低,加剧土壤的干燥化②大量吸取地下水,坡面地下水资源短缺③林地稀疏,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增多,蒸发加剧,土壤变干④该地植被覆盖率增加
A.④→①→②→③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D.②→④→③→①

2023-07-27更新 | 142次组卷 | 17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南北向狭长分布,宽度只有几十公里。被分为海岸山脉、中央山谷和安第斯山脉三大地形区,平均海拔2400米。阿塔卡马沙漠气候极端干旱,多数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mm,被称为世界早极。沙漠中广泛分布着干盐湖和盐壳,而风成沙丘极少。阿塔卡马沙漠作为地球上与火星环境最相似的地区之一,对其自然地理环境的研究有助于为人类探测火星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如图为阿塔卡马沙漠示意图及地形剖面图。

   

(1)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阿塔卡马沙漠的环境特征。
(2)从大气运动角度,简析阿塔卡马沙漠降水稀少的可能原因。
(3)推测中央山谷边缘及内部都没有成片大面积风成沙丘分布的原因。
2023-07-22更新 | 972次组卷 | 30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