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43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型转化是河流演化由量变到质变的综合反映,也是流域自然环境时空变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嫩江上游流域位于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松嫩平原的交界地带,流域内断裂发育,但目前构造运动不活跃,干流上没有大型水利工程。嫩江上游流域河型转化是一种流域尺度内构造限制性的中纬度半湿润——湿润气候区由山地曲流河向平原网状河的转化模式。下图示意嫩江上游流域河型转化模式。

(1)说出影响嫩江上游流域河型转化的自然因素。
(2)与河段Ⅱ相比,分析嫩江上游流域河段Ⅰ多牛轭湖的原因。
(3)指出嫩江上游流域水力侵蚀最强的河段,并说明原因。
2024-03-1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2 . 黄河的一级支流白河在川、甘交界处的若尔盖草原(海拔高度在3300米至3600米之间)汇入黄河,其河道蜿蜒曲折。研究表明若尔盖地区土壤的有机碳含量高且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下图示意白河一凸岸处自然状态下形成的植被带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随着时间推移,数年后④处的湿生植被接下来可能(     
A.演替为灌木植被B.演替为草本植被
C.保持湿生植被不变D.被砾石边滩取代
2.导致若尔盖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高的环境条件是(     
A.湿热环境B.干热环境C.冷干环境D.冷湿环境
2024-03-11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金科大联考】 2021-2022学年高三6月质量检测地理(河北卷)

3 . 黄河上游的小峡、大峡、乌金峡被称为“黄河小三峡”。右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小三峡”河段梯级开发后,水电站之间河段(     
A.昼夜温差增大B.年径流量增加C.河流水位升高D.水土流失加重
2.“黄河小三峡”河段梯级开发前,某人乘坐羊皮筏经过大峡河段某处,发现南侧河岸为浅水沙滩,北侧河岸为高山悬崖,则不同季节人们乘羊皮筏从此经过时,路线选择最合理的有(     
①汛期从河流南岸附近通行②汛期从河流北岸附近通行③枯水期从河流中轴线南侧附近通行④枯水期从河流中轴线北侧附近通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4-03-1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金科大联考】 2021-2022学年高三5月质量检测地理(河北卷)

4 . 黄河下游为典型的地上河。其孟津至高村河段为典型的游荡段,长约284km,游荡段平面上在较长范围内呈宽窄相间的藕节状,具有水流宽浅散乱,主流摆动频繁、河槽易淤善冲等演变特点。如图示意黄河全下游及游荡段累计冲淤量变化(冲淤量=淤积量-冲刷量)。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的过程中河床不断提高的关键控制原因是(     
A.搬运来大量泥沙B.人为筑高岸堤C.黄河含沙量极高D.泥沙大量淤积
2.该游荡段冲淤状况是(     
A.宽窄相间,以淤积为主B.宽窄相间,以冲刷为主
C.窄处冲刷,宽处淤积D.窄处淤积,宽处冲刷
3.推断1999~2016年期间该游荡段出现冲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小浪底水库调水冲沙B.龙羊峡水库调蓄洪水
C.小浪底水库拦截泥沙D.龙羊峡水库调水冲沙
2024-03-11更新 | 729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武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高四年级下学期质检二考试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风沙区地处黄土高原北部,年平均降水量420mm,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且多暴雨,多年平均蒸发量1761mm,年均风速3m/s以上,极易发生风蚀、水蚀。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工造林,土壤含水量增加,但经过多年植被恢复后,人工林中的油松林地土壤含水量下降。有学者认为需要对油松林进行科学养护。下图示意不同树龄油松林地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1)从气候和土壤角度,阐述该地极易发生风蚀、水蚀的原因。
(2)从水循环角度,说明恢复植被可以增加土壤含水量的原因。
(3)与树龄21年油松林相比,简述树龄11年油松林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原因。
2024-03-09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地理(河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6 . 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存在环绕极地一圈的西风环流带,西风环流中有强大的急流区,其风速甚至可达100/秒以上。极地和热带地区之间的温度差是形成西风急流的根本原因。温度差越大,西风急流越强,冷空气就更多停留在高纬度,中纬度地区的极端冷空气活动相对就越少。反之,冷空气容易影响中纬度地区,冷空气活动次数增多。完成下面小题。

1.受西风急流影响,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冷空气活动次数最多的月份是(     
A.1月和2月B.1月和12月
C.7月和8月D.3月和11月
2.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增暖幅度最大,进而导致(     
A.极地和热带地区温差变大B.北半球冬季极端天气增多
C.北半球极地高压强度增强D.西风急流强劲并保持稳定
2024-03-07更新 | 28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各市联考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7 . 木里县地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结合部,是横断山脉在四川境内最为典型地带。2020328日,木里县项脚乡及其毗邻乡镇发生某自然灾害,导致项脚沟流域中、上部植被破坏严重,在降雨条件下极易诱发泥石流。受其影响,当年67月份,项脚沟主沟及多条支沟先后发生7次不等规模泥石流。图示意项脚沟流域概况。完成下面小题。

1.项脚沟流域典型地理特征是(     
A.地表起伏小B.冰川广布
C.干湿季分明D.林草稀少
2.推测3月28日项脚乡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A.森林火灾B.火山喷发
C.地震灾害D.干旱灾害
3.该自然灾害导致灾害发生区域在降雨条件下极易诱发泥石流,其原因主要是(     
A.沟谷上游山势陡峭B.主沟流量显著增大
C.砂石堆积提供物源D.土壤结构遭受扰动
2024-03-07更新 | 30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各市联考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8 . 鄱阳湖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湿地洲滩在高水位变幅下周期性淹没或出露,发展出了极高的生物多样性。2003年三峡工程蓄水运行以来,汛末蓄水驱动了鄱阳湖湿地淹没动态的显著变化,对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图示意三峡工程运行前后鄱阳湖各站点淹没动态的多年均值(数值越小表示其淹没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越早,淹没历时越短;反之亦然)。完成下面小题。

1.三峡工程蓄水运行以来,鄱阳湖湿地淹没动态的整体变化是(     
A.淹没面积持续扩张B.淹没历时显著缩短
C.淹没结束时间推迟D.淹没开始时间提前
2.鄱阳湖湿地淹没动态整体变化带来的影响有(     
A.候鸟栖息地环境改善B.常年性水资源短缺
C.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D.洲滩湿地植被旱化
2024-03-07更新 | 513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各市联考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9 . 肥岛效应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从水源补给角度分析,土地荒漠化是地下水位下降、浅层土壤含水量减少的过程。塔里木盆地北部的荒漠化表现为草甸退化为灌丛再退化为沙漠的过程。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过程与肥岛效应强度变化关联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材料,在土地荒漠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水源B.土壤C.植被D.地形
2.在塔里木盆地北部的荒漠化过程中,肥岛效应的强度变化是(     
A.持续变强B.持续变弱C.先变强后变弱D.先变弱后变强
2024-03-07更新 | 514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德里地处南亚,北临喜马拉雅山,一年分为凉季(10月至次年3月)、热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

材料二:塔尔沙漠周边风成黄土分布广泛。某研究小组在甲、乙两地采样,发现甲地黄土粒径小于乙地。如图为新德里气候资料统计图及塔尔沙漠位置示意图。

(1)指出新德里的气候类型并说明该地热季形成原因。
(2)从整体性角度简述印度河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3)研究小组认为形成甲、乙两地黄土粒径差异的主导因素是西南季风,请提供论据。
2024-03-07更新 | 521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武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高四年级下学期质检二考试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