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雪蚀是指冰原气候条件下积雪频繁消融和冻胀所产生的一种侵蚀作用,是由冰斗引起的。发生雪蚀的地区分布在没有冰盖的极地以及雪线以下、树线以上的高山带,分布区域年均气温为0℃左右,属于永久冻土带。雪蚀发生时,一方面,冰通过冰劈作用使地表物质破碎;另一方面,冰雪融水将碎的细粒物质带走。随着雪场底部加深,范围扩大,山坡上逐渐形成周边坡度小的宽浅圆形洼地(为雪蚀过程所增扩)。下图示意雪蚀作用过程。



(1)推测最易发生雪蚀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近年来冻裂作用加剧,指出其影响因素。
(3)研究表明,圆形洼地有可能继续扩大,试分析其原因。
2022-02-08更新 | 636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1 冰川侵蚀地貌-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常见高考情境探究

2 . 山西宁武万年冰洞(38°57′N,112°9′E)位于吕梁山脉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四季冰封,即使三伏夏日洞外绿草如茵、百花盛开,洞内却寒气逼人、冰雕玉砌,且愈往地层深处冰层愈厚。洞穴开口向北,呈肚大口小、垂直分布的“保龄球瓶”状。冰洞位于管涔山的北坡,覆盖着巨厚的石灰岩层和黄土堆积物,冰洞内气温全年保持在-4℃左右。2011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读冰洞所在的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冰洞内夏季气温也能保持在-4℃左右的原因是(     )
A.海拔较高,受外部广布的冰川影响明显
B.冰洞形状,不利于夏季内外气流交换
C.垂直洞穴,洞内空气对流旺盛
D.洞口向北,受外部冷空气影响明显
2.下列描述的条件或措施中,不利于冰洞冰体保持的是(     
A.地处背阴坡,光照较弱B.保护洞边植被,洞内采用冷光灯照明
C.黄土覆盖,起到保温作用D.控制游客数量,并增加通风设施
2022-03-21更新 | 314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题
3 .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3亿年前,图甲所处的青藏高原地区还是一片海洋,6500万年前,板块加速运动,大约500万年前,阿伊拉日居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象泉河流域,曾经是一片灌满了微咸水的古湖,随着古湖两侧山脉的加速隆起和一系列的地质作用,象泉河流域的札达盆地(位置见图甲)形成了独特的地貌—土林,即土质的丛林(如图乙)。土林里的“树木”高低错落达数十米,千姿百态,别有情趣。



(1)由于板块的运动,古湖两侧山脉加速隆起,简述这对古湖区的气候产生的主要影响。
(2)据图文材料指出在札达土林形成过程中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和外力作用的主要动力。
(3)推测近年来札达土林日益增多的主要人类活动(列举两项)。
2021-12-15更新 | 214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6 意义影响类综合题-【抓重点·破难点】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

4 . 冰川常分布于高纬度及高海拔地区,是气候变化敏感的指示器,新奥尔松地区地处北极圈范围内其特殊地理位置使之成为冰川地貌变化最为明显和迅速的地区之一,我国于2004年建立的北极黄河站就位于新奥尔松地区。如图为新奥尔松地区位置和1936-2015年冰川动态变化图,如表为新奥尔松地区冰川变化与温度、降水趋势对比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面积变化
(km2)
冰川变化速率
(km2-a-1)
温度线性趋势
(C.a-1).
降水线性趋势
(ml.a-1)
1936-1985年变化-11.50-0.2355
1985-2000年变化-2.34-0.1560.0951.023
2000-2015年变化-3.73-0.2490.0984.781
1985-2015年变化-6.07-0.2020.113.877

1.影响冰川转化为冰碛地貌的因素主要包括(     
①冰川融化的速率   ②冰川所处地形的坡向
③冰川所处地形的坡度   ④冰川的海拔高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奥尔松地区冰碛地貌的坡向以方向为主(     
A.偏东B.偏西C.偏南D.偏北
3.读表,以下针对新奥尔松地区冰川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降水对冰川地貌面积的变化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因素
B.该地气温升高引起的冰川物质减少不能抵消降水量增加所引起的冰川物质的增加
C.气温上升是该地区冰川退缩的主要影响因素
D.该地冰川变化的速率在逐年增加
4.石环指在冻融分选作用下形成的呈多边形或近圆形的冻土地貌。新奥尔松地区广泛分布着石环地貌景观如图,该地貌形成的条件包括(     

①季节性冻土   ②冰川的搬运作用   ③充足的水分   ④粗细物质混杂的平缓地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1-11-01更新 | 23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高三一模文综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陷穴是在地表流水、地下浸水产生的机械侵蚀和化学溶蚀作用下,地表局部湿陷而形成的出露于地面的洞穴。金沙江干热河谷某些土层湿陷性强,陷穴地貌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是长江泥沙的主要来源,附近居民在沟谷部分地段栽培了灌丛以防治水土流失。干热河谷里生长的热带水果品质优良,畅销全国,于是当地人大量开挖土地,“平沟建园”栽培葡萄、芒果、蔬菜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图1示意云南元谋地区金沙江某沟谷纵剖面,图2示意“平沟建园”前后景观。

(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图2所示沟谷底部的地质地貌特点对陷穴发育的影响。
(2)指出栽培的灌丛对陷穴发育带来的不利影响。
(3)简述“平沟建园”工程对耕地的有利影响。
2021-11-22更新 | 1302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连续十几年面积逐渐减小,南纳湘、资、沉、澄四水,北与长江相连,为长江重要的调蓄湖泊,冬季水位较低,是候鸟南迁的重要栖息地。每年冬季,有上千万只候鸟在这里越冬。2015年洞庭湖出现罕见的冬汛,水位比上一年同期高出了3m多,一些浅水区成了深水区,一些洲滩也被水淹没,对候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材料二 下表为洞庭湖年输沙量统计表。

年输沙量/108m3占入湖总沙量/%
长江来沙1.09482.0
四水来沙0.24118.0
入湖总沙量1.335100
出湖总沙量0.35126.3
湖内沉积量0.98473.7

注:四水指流入洞庭湖的湘江、资水、沉江、遭水四条河流

材料三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调节径流、畜洪防旱、调节气候、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


(1)结合材料,说明洞庭湖年输沙量的特征。
(2)简述洞庭湖面积减小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3)简述洞庭湖冬季成为候鸟天堂的自然条件。
2021-11-07更新 | 163次组卷 | 3卷引用:地理热点126 输沙量-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狙击与专项突破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青海湖是青藏高原上的内流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成湖初期,青海湖是一个大淡水湖,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至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青海湖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

材料二2020年据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卫星遥感资料监测显示,4月下旬,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水体面积为4543平方公里,较上年同期增大28平方公里,较近10年(2010至2019年)同期平均偏大164平方公里。

材料三湟鱼是裸鲤的俗称,是青海湖中的特产,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每年5月到8月,湟鱼都会沿着河流溯流而上,进入到河流淡水区域产卵,湟鱼洄游会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鱼”、“群鸟猎鱼”等奇特的景观。湟鱼洄游距离越远,幼苗在淡水中生存时间越长,其成活率就越高。相关资料显示,青海湖湟鱼资源量在上世纪60年代初曾达到199000吨的最高值,到2002年只有2592吨。湟鱼生长缓慢,恢复困难,近年来青海省把青海湖渔业资源修复作为青海湖生态建设的核心任务,不断加大人工增殖放流工作力度,已累计放流青海湖湟鱼1.56亿尾。根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监测数据,2020年青海湖湟鱼资源蕴藏量恢复到10.04万吨,较上年增加0.74万吨。

材料四下图示意青海湖晚更新世以来湖岸线变化(图a,20世纪70年代数据,晚更新世→全新世→现代,从早到晚)、青海湖流域示意图(图b)和青海湖现代湖流运动示意图(图c)。



(1)结合图a和材料,说明从晚更新世以来青海湖面积变化特点,并指出近年来湖泊面积扩大的原因。
(2)结合图b图c,指出影响青海湖湖流流向的主要因素。
(3)说出阻碍湟鱼洄游的主要因素,并分析湟鱼在维护青海湖水鱼鸟共生系统中的作用。
2021-10-12更新 | 386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

8 .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山体滑坡与岩土的抗剪强度关系密切,岩土的抗剪强度越大,岩土越稳定;岩土的抗剪强度与岩土的颗粒、密度、孔隙大小和含水量紧密相关,同时还受到温度、植被状况、降水强度等因素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自然环境因素能降低岩土的抗剪强度的是(     
A.高原地形,昼夜温差小B.石灰岩地层,岩性柔软
C.土层含水少,岩土干燥D.夏季炎热,遭遇强降水
2.植被能起到固坡、护坡的作用,但植被覆盖率提高也可能加剧滑坡产生,其原因可能是(     
A.增强下渗,增加岩土含水量B.根系蔓延,提高岩土抗剪强度
C.加强风化,降低岩土的密度D.减少蒸发,增加坡体稳定性
2020-06-15更新 | 690次组卷 | 1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19-2020学年高三统一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9 . 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貌,因远望如林而得名。土林柱体高大挺拔,每棵“林柱”均有独特的造型,形成了风姿各异的土林奇观。下图示意我国云南某地土林地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土林一般形成于
A.高原塬面B.石灰岩台地C.谷地或盆地D.山顶
2.塑造该地土林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B.物理风化作用
C.重力崩塌作用D.风力沉积作用
3.该地土林柱体植被稀疏,是因为土林柱体
A.旱季沙尘暴危害大,土壤遭受严重风蚀
B.雨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冲刷作用强
C.物理风化严重,岩石裸露,土层浅薄
D.地势陡峻,蓄水保肥性差,土壤贫瘠

10 . 秦岭-大巴山是中国地理的天然界线,区内山高谷深,植被分异明显,下左图示意秦岭-大巴山部分区域。右图示意秦岭太白山、大巴山区神农架和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垂直带谱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秦岭-大巴山对气流的屏障作用促进了自然植被的(     
A.南北分异B.垂直分异C.东西分异D.非地带性
2.山体效应是指隆起山体对其内部具有明显的增温作用,其对林线、雪线高度产生影响。下列地点受山体效应影响最大的是(     
A.神农架南坡B.神农架北坡
C.太白山南坡D.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2021-06-02更新 | 172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8植被与土壤-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强化练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