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1 . 2022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鄱阳湖流域产生了较大影响。根据风云气象卫星监测,2022年9月鄱阳湖面积较历史同期偏小七成,为近10年最小值。下图为鄱阳湖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下表为2022年国庆节期间南昌天气情况,其中1~3日,南昌市连续高温天气刷新了当地10月份高温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年国庆节期间南昌天气情况

日期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白天天气夜间天气风向
10月1日38℃28℃南风
10月2日38℃28℃西南风
10月3日39℃28℃西南风
10月4日32℃19℃多云多云北风
10月5日22℃18℃北风
10月6日18℃15℃小雨小雨北风
10月7日17℃15℃小雨北风

1.2022年鄱阳湖面积较历史同期异常偏小的主要原因是(     
①鄱阳湖出湖径流量大于入湖径流量②流域内降水量大于蒸发量③赣江等河流水位偏低,顶托作用弱④长江干流来水量异常偏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2022年10月1~3日,南昌市出现连续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①2022年夏季亚速尔高压异常强大②南昌处于冷锋峰前,增温回暖③鄱阳湖萎缩,调节气温能力下降④偏南风,加剧大气增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5-29更新 | 288次组卷 | 2卷引用:押全国卷7—8题 自然地理(一)-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是祁连山南部某区域土地类型分布及地下水深度等值线(单位:cm)略图。该区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气候干旱,全年以西北风为主,固态降水占比相对较高,地下水丰富地段形成大面积草地,草地表面的季节性积雪融水能改善土壤水分条件。全球变暖使该区域草地退化加剧,近年来,政府通过营造防护林防止草地荒漠化,成效显著。

(1)指出图示区域影响地下水深度的主要因素。
(2)解释全球变暖造成该区域草地退化的原因。
(3)分析图示防护林对草地的保护作用。
2022-09-07更新 | 540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零模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雪蚀是指冰原气候条件下积雪频繁消融和冻胀所产生的一种侵蚀作用,是由冰斗引起的。发生雪蚀的地区分布在没有冰盖的极地以及雪线以下、树线以上的高山带,分布区域年均气温为0℃左右,属于永久冻土带。雪蚀发生时,一方面,冰通过冰劈作用使地表物质破碎;另一方面,冰雪融水将碎的细粒物质带走。随着雪场底部加深,范围扩大,山坡上逐渐形成周边坡度小的宽浅圆形洼地(为雪蚀过程所增扩)。下图示意雪蚀作用过程。



(1)推测最易发生雪蚀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近年来冻裂作用加剧,指出其影响因素。
(3)研究表明,圆形洼地有可能继续扩大,试分析其原因。
2022-02-08更新 | 636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1 冰川侵蚀地貌-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常见高考情境探究

4 .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山地土壤构成的纵切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山坡主要堆积物角砾相比,冲积扇地区的沙砾堆积物(     
A.分选性更好B.磨圆度较差C.属于冰碛物D.重力作用形成
2.山坡表面的沙、粉沙主要来源于(     
A.山顶B.山坡C.冲积扇D.冲积平原
3.此区域(     
A.受夏季风影响较大B.地带性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C.山坡水分条件最佳D.春夏季河流常“一日一峰”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年1月25日,我国东北地区出现强寒潮天气,两三天后,东北部的鄂霍次克海发育一个强大低压中心,其高度达数千米,受其影响,东北地区形成一种特殊的暖锋天气,带来大范围降雪,下图示意该次暖锋形成时海拔500米高度天气形势。



(1)用黑实线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该暖锋,并用箭头标注该暖锋移动方向。
(2)说明鄂霍次克海在该暖锋形成中的主要作用。
(3)指出受该暖锋影响,东北地区气温的时空变化。
2023-04-27更新 | 484次组卷 | 5卷引用:02卷-【决胜高考·抢分冲刺】逐鹿2023年高考地理模拟冲刺卷(全国甲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我国局部地区土壤分布示意图。图2为①②两地的植被景观图。


材料二:野外考察是学习地理知识、提升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方法。图3为某地理研学小组成员在广西拍摄的景观照片。



(1)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________(填“植被”或“地形”),也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图中甲、乙两地都是我国肥沃土壤的分布区,其中乙为________土。
(2)自然环境中植被分布具有显著的规律,图中典型的植被类型①为________,影响①②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填“热量”或“水分”)。
(3)流水作用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流水堆积地貌主要有:在河流的出山口处一般形成________(填“洪积扇”或“河漫滩”),一般来说,河流凹岸的侵蚀作用比凸岸________(填“弱”或“强”)。
(4)根据材料二,该地貌类型的名称是________
(5)该地貌类型对当地交通和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主要有:对交通_________;对农业生产____________

7 . 热融滑塌一般指在厚层地下冰分布的区域,由于地下冰暴露,在融化季节地下冰融化使其上覆的融土失去支承而在自重作用下发生塌落的现象。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融滑塌现象普遍发育,其北麓河盆地西北侧A区域是热融滑塌集聚发育区。下图示意A区域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北麓河盆地热融滑塌主要发生在本区域(     
①海拔较高的山顶地区②海拔较低的盆地平坦地区③盆地周边的山麓地区④部分山地丘陵地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北麓河盆地热融滑塌多发育于阴坡区域,原因在于阴坡区域(     
A.土壤湿度大B.冻土季节融化层较深C.年降水量大D.森林分布密集
3.青藏高原地区热融滑塌事件多发,产生的可能影响有(     
A.道路被掩埋,路基湿陷B.冻土层中的碳释放,大气成分显著改变
C.荒漠化加剧,地震多发D.生态系统趋于稳定,生物的多样性增加
2023-02-17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07 土耳其地震-【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大深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区的西部裂谷部分。湖面海拔774m,最深处达1470m,低于海平面600m以下。周围有多条河流汇入坦噶尼喀湖,湖水经卢库加河汇入刚果河。湖底沉积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流域内干湿季分明,受风带作用下的上升流影响,干季湖内鱼类资源丰富。根据调查显示,过去10年该湖部分边缘区域,水位下降了6.1米,坦噶尼喀湖正在面临威胁。下图为坦噶尼喀湖流域示意图。



(1)湖泊按成因可分为火山口湖、冰川湖、构造湖、堰塞湖等,根据图文信息判断坦噶尼喀湖的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及该湖的形成过程。
(2)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应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解释干季坦噶尼喀湖鱼类资源丰富的原因。
(3)坦噶尼喀湖上鸟类众多,被人们称为鸟的王国。简述其主要原因。
(4)分析导致坦噶尼喀湖水位下降的原因。
2022-04-15更新 | 49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四测-【考前15天·一天一测】2022年高考地理考前冲刺卷(全国卷专用)

9 .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研究表明,人类开垦湿地会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下图示意黄河湿地包头段不同地被类型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的四种地被包括自然状态的裸地和芦苇、人工种植的旱柳树和玉米,推测其对应序号依次是(     
A.①④③②B.①④②③C.④①②③D.④③②①
2.关于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以下说法的正确的是(     
A.成土母质不同使其表层有机碳含量远大于深层
B.受淋溶作用影响,深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大
C.地表植被是影响表层与深层有机碳的关键因素
D.随深度增加,微生物活性升高,有机碳差异小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植被恢复是黄土高原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但在沟坡区,由于植被恢复改变了表层土壤的物理性质,在强降雨的条件下极易诱发浅层滑坡,进而对产流、产沙产生重要影响。为研究强降雨诱发的浅层滑坡对产流、产沙的影响。某研究团队在黄土高原王东沟小流域沟坡上建立了2.5m×20m的试验小区(平均坡度为40°。植被覆盖度为85%),利用专业设备模拟两场强降雨,单场降雨时长90分钟,降雨间隔12小时,在第1场降雨72分钟时发生浅层滑坡,下图示意该试验小区浅层滑坡发生前后径流和产沙随降雨时长的变化。



(1)植被恢复后,黄土高原沟坡区在强降雨的条件下极易诱发浅层滑坡。请用整体性原理给予解释。
(2)依据图文材料,论述植被恢复在防治黄土高原沟坡区水土流失中的作用。
2022-12-27更新 | 485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6 自然灾害专题-【大题精做】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大题突破+限时集训(全国通用)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