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1 . 干燥度是表示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数,主要取决于蒸发力和降水量的大小。下图示意福建省干燥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福建省南部地区蒸发力大于北部地区,下列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     
A.风速B.植被C.空气湿度D.人类活动
2.福建省南部地区降水量小于北部地区,原因有(     
①沿海寒流减湿作用             ②地形抬升作用弱       ③海洋调节作用大             ④台湾岛雨影效应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3.下列属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因干燥度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风沙活动B.洪涝C.海水倒灌D.风灾
2023-03-29更新 | 817次组卷 | 6卷引用:热点专项01 等值线图的判读-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自本世纪以来,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鄱阳湖水位间断下降。不同因素作用时间和强度各不相同,大规模采砂活动是影响湖盆地形变化的主要因素。下图是多年平均尺度上不同因素对鄱阳湖水位变化的影响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对鄱阳湖水位下降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是(     
A.湖盆地形变化B.气候及其他人类活动C.三峡工程运行D.总变化
2.三峡工程的运行对鄱阳湖水位的影响是(     
A.保持水位相对稳定B.降低洪水期水位
C.导致水位间断下降D.提高枯水期水位
3.大规模采砂活动导致鄱阳湖(     
A.泥沙淤积减少B.湖水流动加快C.湖水外泄加剧D.上游来水增多
2023-04-13更新 | 45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届吉林省长春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

3 . 乌鲁木齐地区东南大风的形成与当地独特的地形和环流特征密切相关(当地也称焚风)。 图1为局部区域地形图,图2示意乌鲁木齐某次东南大风的发生过程中大气垂直剖面的气温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形对本次东南大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     
①狭管效应作用明显②下坡风起加剧作用③主要由山风引起④位于山地背风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本次东南大风形成过程中,与当地海平面气温、气压变化最接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023-09-11更新 | 293次组卷 | 3卷引用:热点06 常见的“地理效应”-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

4 . 土壤水(SoilMoisture,SM)作为联系大气—植被—土壤—地下水系统的纽带和植心,对地表蕊散发、水的运移、碳循环有很强的控制作用.是植被生长所需水分的直接来源。而植被的生长能够通过改变蒸散发及地表径流等水文过程反作用于土壤水.二者有很强的关联性。下图示意我国不同降水梯度下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rossPrimaryProductivity,GPP)与土壤水相互作用关系(相关系数正值为正影响。负值为负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植被GPP与土壤水(SM)关联性,描述正确的是(     
A.降水量大于800mm时,GPP对土壤水均为正影响
B.降水量为200—400mm时,GPP对小于100cm深度的土壤水正影响最大
C.随降水量的增加,100-289cm土壤水对GPP正影响转为负影响
D.随降水量的增加,小于100cm土壤水对GPP的正影响增加
2.依据图中分析结果,判断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A.干旱地区,植被根系对土壤水的吸收导致深层土壤水向上层运移补给支持植被生长,导致该地区较深层(100-289cm)土壤水的降低
B.温带草原区及温带荒漠区以一年生草本植物及农田为主,根系较浅,植被GPP与浅层(0-100cm)土壤水的相互作用相反
C.在降水量≥2800mm时,浅层(0-100cm)土壤水对GPP是负影响,因为森林根系较深,吸收深层(100-289cm)地下水
D.基于土壤水的支持作用,在各个土层深度和不同降水条件下,土壤水对GPP整体都是正影响
2024-04-12更新 | 22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一模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域自然环境的形成是其地理位置、地质构造、气候、生物及人为活动综合影响的结果。云南高原干旱河谷散布在云南波状高原和横断山区的局部深切河段谷地,具有长期高温、水分稀少等自然特征,在人为活动的加速作用影响下,形成了易退化的自然植被,土地生产力下降。下图示意云南高原地形环境的变化。

   

(1)比较分析云南高原不同时期的地形特征差异。
(2)从内外力作用角度,说明该地"高山峡谷"地形发育的过程。
2023-08-25更新 | 173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9 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非选择题50题)-【一轮题型·必刷卷】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题型突破训练(全国通用)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6 .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草地的返青期会发生变化。研究发现,新疆海拔较高的山区返青期最早和最晚的草地类型一般分别是温性草原化荒漠和高寒草甸。春季降水的增加会导致新疆海拔较高的山区草地返青期推迟,而内蒙古草原返青期则会提前。完成下面小题。

1.通常影响草地返青期的首要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光照D.水分
2.春季降水的增加会导致新疆海拔较高的山区草地返青期推迟的原因是(     
A.草地洪涝增多B.土壤淋洗作用强
C.地温回升缓慢D.地表蒸发量减少
3.春季降水的增加会导致内蒙古草原返青期提前的原因是(     
A.气温异常B.土壤湿润C.风力增强D.冻土融化
2024-04-11更新 | 34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四城市联考暨沈阳市高三质量监测(二)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青藏高原的城市经历了快速的扩展过程。研究发现,青藏铁路高耸的路基对藏羚羊的季节性迁徙造成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脆弱的高原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下左图为青藏高原部分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下右图为青藏铁路沿线景观图。

(1)海拔对青藏高原城市扩展的限制作用趋于____(填“增大”、“减小”),由此指出其城市土地的扩展方向____
(2)推测铁路建设对藏羚羊活动区变小,空间形态变得破碎化、形成割裂区,请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3)从产业的角度,阐述铁路建设对青藏高原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作用。
2024-04-07更新 | 81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0 青藏高原-2024年6月高考地理考前预测之综合题(全国通用)

8 . 爱尔兰岛位于欧洲西北部的北大西洋上,是欧洲第三大岛。爱尔兰岛上河网密布,多湖沼;中部平原面积广阔,边缘为山地,最高点为西南部的卡朗图厄尔山,海拔1041米;岛上植被茂盛,有绿宝石岛之称。图示为爱尔兰岛1月、7月等温线(单位:)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爱尔兰岛气温年变化特点的形成原因是(     
A.纬度偏高B.临近亚欧大陆C.盛行西风D.海岸线曲折
2.该岛屿被称为“绿宝石岛”,其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照B.水分C.地形D.土壤
3.与岛屿东南部相比,西南部多海湾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活跃,地形破碎B.风大浪高,海水侵蚀强烈
C.河流落差大,下蚀作用显著D.石灰岩发育,风化作用强
2024-02-28更新 | 19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全国高三仿真模拟调研地理试题(五)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冻土是一种温度低于0℃,处于冻结状态且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地下土层,通常被认为是隔水层,可减弱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联系。表层冻土随温度变化出现土层冻结、融化的过程,称为冻融过程。冻土的冻融变化,土壤的水,热过程对植被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植被又通过削弱和保温等作用,影响土壤温度,湿度,反作用于冻土的形成和发展。下表为青藏高原安多河谷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分布区植被覆盖率。

植被类型藏嵩草沼泽草甸荒漠草地高山垫状植被稀疏草皮
植被覆盖率/%80~9050~8040~5010~2010~20
(1)表中藏嵩草分布区冬夏季冻土冻融过程最不显著,试分析原因。
(2)从冻土角度说明藏嵩草分布区植被生长较好的原因。
(3)随着全球变暖,该地区冻土退化明显。在下图中画出冻土退化导致该区植被覆盖率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崩是一种冰体(或冰一岩体)快速崩塌的自然过程,由于冰崩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其对下游地区造成的影响一般可以延伸到几十千米的范围。近年来青藏高原地区冰崩灾害事件频发,冰崩成园机理问题备受关注,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冰崩灾害往往为长链灾害,最终在雅鲁藏布江形成堰塞湖,一旦溃堤,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地处藏东南林芝地区米林县的色东普沟,在地壳板块冲撞、挤压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质构造与高山峡谷地貌,近年来气候变暖造成该地区冰川表面差异化变薄(即冰川下部冰面显著减薄,而上部无明显变化)。


(1)从地形影响大气的角度,分析“大拐弯”构造对冰崩形成的影响。
(2)说明青藏地区冰崩对形成长链地质灾害的影响。
(3)判断全球气候变暖与冰崩灾害之间的关系。
2024-02-23更新 | 118次组卷 | 3卷引用:高考仿真卷三(河北卷适用)-【名校之道】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阶段性模拟仿真冲刺卷(河北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