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1 . 三峡水库在长江防洪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每年要根据长江不同时段的水量变化来调整库容。下图为三峡水库防洪库容示意图,水库设计的正常运行水位是175米,防洪限制水位是145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发生概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A.流速减小B.流速加大C.水位涨落D.水位稳定
2.三峡水库主要的蓄、放水时间及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7-8月-放水-防洪错峰B.9-11月-蓄水-为来年枯水期有水可放
C.12-3月-放水-便于库区冲淤D.4-6月-蓄水-确保发电稳定
2023-04-14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择题变式题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临界起沙风速是指地表沙粒受到风力作用,由静止状态进入运动状态的临界风速。蒙古乔伊尔市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年平均降水200~300mm,草地退化严重。图甲示意蒙古植被分布,图乙示意乔伊尔市2019年6月~2020年5月土壤水分与临界起沙风速(2m高度)随时间变化。

(1)分析乔伊尔市草地退化严重的自然原因。
(2)指出土壤水分与临界起沙风速的关系。
(3)判断2019年6月~2020年5月乔伊尔市风沙危害最严重的时间段,并说明判断理由。
2023-11-24更新 | 601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三)新高考地理试题(河北卷)

3 . 黄河三角洲造就了鹤之乡、鱼盐之利、农耕之益。有些农民采用“游耕”模式,每年春耕、秋收来此拓荒,若干年后弃耕。不同于其他大江大河、三角洲活跃的“湾区经济”发展,黄河三角洲建有我国首个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选择了生态优先的发展策略。下图示意黄河三角洲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三角洲(     
A.风暴潮危害小B.冬季降水集中
C.盐卤资源丰富D.湿地作用小
2.黄河三角洲“游耕”模式的主要危害是(     
A.导致全球气候变暖B.引发土壤次生盐渍化
C.农产品产出降低D.净化水质的能力减弱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4 . 泰加林主要是由耐寒的针叶乔木组成的森林类型,树高一般能达到15~20米,侧根发达。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泰加林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片,其向南延伸到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永久冻土层(埋藏深度在地面以下0.3~0.7米)区域。林中常可见大量倒木,当地人把成片的倒木叫“倒木圈”。地势较平坦的区域在“倒木圈”被清理后往往会积水演变成小池塘。图左示意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分布,图右示意泰加林根系发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泰加林树木高大,但直根较短、侧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①林区永久冻土层深厚,根系难以穿越
②林地表层养分水分多,利于侧根生长
③泰加林生长较快,根系集中在地表利于养分汲取
④泰加林树木高大,直根短和侧根发达都利于支撑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泰加林的分布南界一般在55°N,在我国大兴安岭西坡南延到了48°N,主要是由于(     
①西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②西坡是很多河流的源地③西坡接高原地形,海拔高④西坡离海洋较近,降水多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倒木圈”区域被清理后会演变成小池塘并逐渐扩大加深的原因是(     
A.倒木被清理,树根处会变成土坑,利于水分积累
B.倒木撞击导致地面沉降,形成洼地易于积水
C.倒木具有很好的保温作用,使其下冻土融化
D.倒木被清理后阳光会直接照射地面,冻土融化
2024-04-13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高考模拟试题03

5 . 某地是我国最主要的盐碱土分布区,原生盐碱化和次生盐渍化面积不断扩大。某科研团队选择当地主要土地利用方式进行盐碱土改良实验。下图为试验区五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剖面中含盐量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种植牧草对土壤含盐量变化的影响机制主要是(     
A.增加当地降水总量B.降低区域地下水位
C.促使盐分向下运移D.减少地表水分蒸发
2.该研究对治理盐碱地的启示是(     
A.尽量减少林木种植B.农耕利于表土脱盐
C.施有机肥作用不大D.自然恢复效果最佳
2024-05-10更新 | 454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地理试卷

6 . 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盐分易在地表析出结晶并与土壤颗粒聚合形成“盐结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盐结皮”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当地(     
A.降水稀少B.地表径流少C.蒸发强烈D.地下水位低
2.研究表明,“盐结皮”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其主要原因是(     
A.大气削弱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C.大气逆辐射弱D.地表反射率高
3.“盐结皮”的形成(     
A.导致土壤酸化加剧B.利于土壤湿度保持C.导致土壤风蚀加强D.利于土壤肥力提高
2024-01-22更新 | 1474次组卷 | 10卷引用:专题03 整体性差异性-2024年1月“九省联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尔泰山是亚洲中部横跨中国、俄罗斯、蒙古和哈萨克斯坦四国的大型山系之一,是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的中心区域之一;是许多特有、濒危动植物的主要分布区和避难所,拥有从荒漠草原带到冰雪带的完整山地垂直自然景观,以及数量众多的湿地、河流和湖泊。下图为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垂直自然带谱(图Ⅰ)及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在各海拔的分布情况(图Ⅱ)。


(1)分析该地成为很多特有、濒危动植物的主要分布区和避难所的原因。
(2)描述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在垂直方向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3)解析阿尔泰森林对水源的涵养作用。
2023-03-15更新 | 24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2022-2023年学年高三下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地理试题(四)

8 . 菏泽地区为确保棉花生产稳定,大力发展棉花—西瓜间作套种技术。该技术与其他栽培技术相比行距更宽,播种前须将种植区域土壤用水浇透,保证农作物生长期间水分供给充足,还需适时覆膜。覆膜后,在龟背状畦(畦为由田埂分成的小块田地)的顶部播种西瓜种子。棉花种植后覆盖地膜,并拉紧、压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棉花—西瓜间作套种技术比其他栽培技术行距更宽的原因是(     
A.利于作物充分吸收水分B.利于农民田间管理
C.保障作物生长空间D.提高农田土壤肥力
2.采用棉花—西瓜间作套种技术,其中西瓜的最佳覆膜时间是(     
A.4月B.6月C.8月D.10月
3.棉花种植后覆盖地膜并拉紧、压实的目的是(     
A.防止水分蒸发B.发挥光效作用C.避免风沙破坏D.维持土壤温度
2023-06-01更新 | 33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4讲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练习)-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拿马海道曾是连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通道,但在构造运动作用下逐步关闭(下图)。海道的关闭不仅改变了太平洋和大西洋海水的洋流模式,而且对新生代中晚期的气候变化,特别是北半球冰盖的形成和大冰期开始有重要影响。有人认为海道关闭导致北半球冰期的开始,也有人认为海道的关闭阻碍了北半球冰期的开始。

   
分析巴拿马海道关闭对大西洋表层洋流的影响,并选择海道关闭影响北半球冰期的一种观点,对该观点进行解释。
2024-03-09更新 | 118次组卷 | 3卷引用:题型06 观点探究类(两类观点探究)-【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地理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

10 . 空气对流上升时水汽凝结能形成积云,其包括由液滴组成的水积云和由冰晶组成的冰积云,水汽凝结高度越高,出现冰积云的概率越大。积云的数量和类型可以直接反映下垫面的特征。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的三个气候分区,高原气候区的年积云量明显多于其他两个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三个气候区的主要划分依据是(     
①地形地势②海陆位置③大气环流④植被状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高原气候区的年积云量明显多于其他两个气候区,其根本原因是高原气候区(     
A.海拔高,下垫面对大气加热作用强B.距海近,受海洋水汽影响大
C.冰川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D.纬度低、年太阳辐射总量大
3.与水积云相比,冰积云的发育指示着(     
A.地面辐射较弱B.大气保温作用较弱C.对流强度较大D.大气水汽含量较低
2024-01-26更新 | 530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市信阳市光山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