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沙火山是沉积后尚未固结的砂体由于压力差在薄弱地带喷出地表的产物,形态类似火山构造。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某乡村在秋灌后,一小型河道水位降低,河床底部出现大量沙火山。调查发现,该河道春季时曾进行河道清淤,将河床底部1.5m左右淤泥清除。下图示意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沙火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乙阶段比,甲阶段沙火山的特征是(     
A.处于生长阶段,涌出水流较清B.处于消亡阶段,涌出水流较清
C.处于生长阶段,涌出水流较浊D.处于消亡阶段,涌出水流较浊
2.该地春季清淤的主要目的是(     
A.利于沙火山发育,发展旅游业B.疏浚河道,防治洪涝灾害
C.消除污染,改善水生生态系统D.增加河道蓄水量,利于灌溉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天坑是喀斯特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而成的深陷地表的负地形,其四周壁峻峭、深度与口径可达数百米,具有巨大的容积,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由于受到四周岩壁的圈闭作用,天坑内部形成了一种绝无仅有的原始小气候,孕育了丰富独特的生物资源。某团队在云南某天坑不同坡向布设样带调查植被性状的变异程度。下图示意该天坑中的样带分布。



(1)说明云南利于天坑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选出四个样带中植被类型最丰富的一个,并分析原因。
(3)分析甲样带的植被叶片普遍偏厚的原因。
2023-05-17更新 | 3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3 . 无定河流域地处我国湿润和干旱过渡区,是风力与流水交互作用的典型区域,毛乌素沙地位于该流域西北部。MN河段河道破坏了风沙的输移方式,形成风沙—黄土的分界线,分界线的西北侧以沙丘为主,风沙活动频繁,东南侧以黄土为主。左图示意无定河流域,右图示意不同颗粒的风沙活动三种输移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MN段河道,被破坏的主要风沙输移方式是(     
A.悬移、跃移B.悬移、蠕移C.跃移、蠕移D.全都被破坏
2.通过上题风沙输移方式,沙粒在年内的空间输移过程(     
A.冬半年大颗粒风沙沉降河道B.夏半年小颗粒风沙沉降河道
C.冬半年通过河流输送到下游D.夏半年通过风力输送到下游
3.相比MN段河道,AB段没有成为风沙—黄土分界线的主要原因是(     
A.周边沙地生态恢复好B.河流径流量较小、河道窄
C.区域风力搬运作用弱D.河流蒸发量太小、作用弱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表水在工农业生产、气候调节和生态系统维持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表水域面积的时空格局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面图1示意黄河流域2000~2019年地表水域面积变化,图2示意各因素对黄河主河道区和子流域区水城面积变化趋势的影响量与相对影响率,其中温度因素对黄河流域不同河段水域面积的变化呈现不同的相关性。



(1)分析近年来黄河流域水域面积变化对区域安全产生的积极影响。
(2)说明叶面积指数对黄河流域水域面积的影响原理。
(3)从主河道区和子流域区解释修建水库和引水灌溉等“其他因素”与水域面积的相关性。
(4)推测温度因素与黄河水域面积呈正相关的主要河段,并分析原因。
2023-04-29更新 | 55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实验中学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5 . 大气降水进入森林系统后,林冠会对降水形成林冠截留(截留率=截留量/降水量)。某科研小组收集了六盘山北端叠叠沟流线华北落叶松林2020-2022年间80场降水数据,并在不同密度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下土壤取样以测定土壤物理性质的差异。土壤容重(土壤容重=烘干土质量/烘干前体积)、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可综合反映土壤的生产力水平。下图示意该流域华北落叶松林的林冠截留量与降水量的关系,表1示意2020-2022年5-10月的林冠截留量,表2示意不同造林密度下土壤各层物理性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表1:
月份降水量/mm载留量/mm
567.515.9
6154.625.9
7315.565.9
8241.850.8
9201.536.5
10172.831.9

表2:
造林密度(珠/hm2)测定指标土壤深度/cm
0-1010-20
1407容量(g/cm3)0.971.04
总孔隙度(%)62.6060.28
土壤含水量(%)14.7314.45
1675容量(g/cm3)1.141.17
总孔隙度(%)54.5352.51
土壤含水量(%)13.3313.04
2680容量(g/cm3)1.151.25
总孔隙度(%)56.4648.51
土壤含水量(%)12.5811.42

1.林冠截留与降水量的关系是(     
A.截留量随降水量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加B.降水量越大,林冠截留量增幅越大
C.5月份降水量最小,截留率最小D.10月份截留率小与叶面积变化无关
2.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下的土壤(     
A.腐殖质含量不影响土壤容重B.总孔隙度随造林密度增加而减小
C.综合生产力水平在1407株/hm²时最高D.含水量在低造林密度时最小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植被演替是指裸地上植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东北地区的长白山在800年前发生了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山上大量的原始植被被烧毁,导致植被重新演替。研究表明,火山灰是长白山植被演替滞后的主要原因,长白山北坡植被演替开始时间早,现已进入中后期阶段,东坡植被演替开始较晚。左图示意目前长白山北坡、东坡的植被带分布,右图示意长白山亚高山区(海拔约2000-2200米)的植被演替模式。

(1)据图描述长白山东坡和北坡植被带的垂直分布的差异。
(2)火山喷发后造成长白山北坡和东坡植被演替差异,推测其原因。
(3)根据长白山植被演替模式推测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分布上界的变化方向,并说明判断依据。
2023-04-08更新 | 941次组卷 | 8卷引用:2023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7 . 积雪分布主要受气温、降水和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下图示意三江源地区多年不同坡向的积雪日数及积雪面积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北坡相比,南坡多年平均积雪日数偏少,是因为南坡(     
A.大风天气少B.裸地面积广C.降雪强度小D.太阳辐射强
2.西北坡多年平均积雪面积占比较小,其原因可能是(     
A.气温低B.坡度小C.风力大D.积雪日数少
2023-04-03更新 | 51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届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前进的风沙流受阻挡聚积在灌丛内部及周围,形成高度不等的突起土堆,即灌丛沙堆(左图)。在自然状态下,灌丛沙堆的发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地处农牧交错带的河套地区(右图)生态环境脆弱,灌丛沙堆广布。利用遥感技术观测到研究点附近地区近十年来灌丛沙堆显著减少,且灌丛沙堆消失后形成了较为平整的土地。走访得知,当地农民每年会引黄河水灌溉淋盐压碱,并将灌丛沙堆里的沙子掺杂在土壤中,以此来改良土壤质地和成分。

(1)分析灌丛沙堆中的沙子对改良土壤的作用。
(2)简述大量采挖灌丛沙堆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3)说明河套地区保护灌丛沙堆对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影响。
2023-03-26更新 | 3245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3届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热带西太平洋是全球海洋温度最高的海域,全球约90%的暖海水集中在此海域,故称暖池。图1示意暖池附近经向和纬向热力环流,经向环流的北边界与副热带高压脊线一致。暖池水温的变化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南北位置关系密切。图2示意不同时期夏季暖池等温线分布。



(1)说明暖池形成的主要原因。
(2)描述暖池水温变化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北位置的关系。
(3)推测近年来暖池水温变化对我国东北地区降水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2023-03-19更新 | 608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一)地理试题

10 . 多年冻土分为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多年冻土层发生局部融化,地表土层塌陷,积水后形成的湖塘称为热喀斯特湖(图左)。图右示意长江源北麓河盆地某热喀斯特湖6月份水深与降水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月6日开始降水导致湖塘水位迅速升高,但6月20日的降水并未引起湖塘水位增加是因为(     
A.降水持续时间较长B.湖塘蓄满产流外泄
C.暖季升温蒸发旺盛D.植被生长耗水增多
2.研究发现该区域近几十年来少数湖塘消失,推测其变化过程是(     
A.人口增长一农牧业用水多一湖水枯竭B.暖季降水一水土流失严重一湖床淤塞
C.水体蓄热一多年冻土融穿一湖水下泄D.城市发展一平整建设用地一湖盆填充
3.热喀斯特湖季节性扩张与退缩过程对湖岸带环境的影响是(     
A.增加地表比热容,减慢冻土融化B.空气湿度增加,昼夜温差减小
C.水分周期性补给,植被更加繁茂D.改变土壤特性,加剧土地沙化
2023-03-09更新 | 2039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3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