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2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潮湿或地表积水的环境中,死亡植物体分解缓慢,有机物不断积累,这些积累的有机物被称为泥炭,积累泥炭的土地被称为泥炭地。泥炭地被认为是最大的陆地碳储库。苏门答腊岛东部分布有大面积的泥炭地。当地基于经济目的,一方面大规模采伐热带雨林,另一方面排空泥炭沼泽积水,然后放火烧掉泥炭,进行农田和经济林的开发。有专家认为,未来苏门答腊岛有碳汇功能降低并逐渐转变为碳源的风险(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碳的过程,碳源则相反)。目前印尼政府已颁布法规保护和逐渐恢复泥炭地。

(1)分析苏门答腊岛泥炭地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的原因。
(2)简述苏门答腊岛“碳汇”功能降低并逐渐转变为“碳源”的过程。
(3)说明保护苏门答腊岛泥炭地是如何实现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

2 . 天山北坡从海拔5000多米的山地延伸到不足200米的准噶尔盆地腹地,主要地表覆盖类型为草地、裸地和耕地。下图示意2011—2018年该区域年均降水量、融雪量和灌溉量(均用平铺到整个区域上的水层厚度表示)的逐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折线①②③依次代表的是(     
A.降水量、融雪量、灌溉量B.灌溉量、降水量、融雪量
C.融雪量、灌溉量、降水量D.降水量、灌溉量、融雪量
2.若地下水的补给仅考虑降水和融雪的影响,下列月份天山北坡地下水储量最大的是(     
A.3月B.5月C.8月D.9月
3.天山北坡地下水实际储量11月出现最低值,主要是由于此前(     
A.水分蒸发多B.补给水量少C.工业用水多D.灌溉用水多
2024-06-0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中海沿岸M河流域地形以低山为主,中上游峡谷与盆地相间,盆地内有大型咸水湖沼沉积物遗迹。M河下游发育于两个断层之间相对下陷的较稳定区域。距今2万年前后的末次冰期,M河源头在甲以西。末次冰期结束时,流域降水略有增加,区域水系重组,M河流域下游泥沙沉积速度明显加快。距今6千年来气候相对稳定三角洲呈带状逐渐发育,南侧海湾形成了F咸水湖。图为当前M河流域地理事物分布。


(1)说明咸水湖沼沉积物遗迹形成过程。
(2)分析水系重组后M河下游泥沙沉积速度变快的原因。
(3)简述F处由海湾演变为咸水湖的过程。
2024-04-21更新 | 894次组卷 | 1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西昌市区东南的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一万年以来该湖泊地质构造稳定,图左为邛海流域图。1998~2018年间,图左中的官坝河流域泥石流多发,入湖泥沙使湖岸线平均每年向湖心推进5542米。泥石流暴发主要取决于短历时雨强和前期土体含水状况,19987615时官坝河流域暴发泥石流,图右为该次泥石流暴发前后官坝河流域累计降雨量统计图。

(1)说明邛海流域地形对水系特征的影响。
(2)分析此次降水过程对官坝河流域泥石流形成的作用。
(3)判断邛海未来是否会消失,并说明理由。
2024-04-11更新 | 25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四城市联考暨沈阳市高三质量监测(二)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5 .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草地的返青期会发生变化。研究发现,新疆海拔较高的山区返青期最早和最晚的草地类型一般分别是温性草原化荒漠和高寒草甸。春季降水的增加会导致新疆海拔较高的山区草地返青期推迟,而内蒙古草原返青期则会提前。完成下面小题。

1.通常影响草地返青期的首要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光照D.水分
2.春季降水的增加会导致新疆海拔较高的山区草地返青期推迟的原因是(     
A.草地洪涝增多B.土壤淋洗作用强
C.地温回升缓慢D.地表蒸发量减少
3.春季降水的增加会导致内蒙古草原返青期提前的原因是(     
A.气温异常B.土壤湿润C.风力增强D.冻土融化
2024-04-11更新 | 34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四城市联考暨沈阳市高三质量监测(二)地理试题

6 . 日本西海岸鸟取县有典型的海岸沙丘地貌分布,各沙丘形成于距今7万年间不同的时期。图示意日本鸟取县沙丘模式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沙丘形成年代由新到老的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①③④D.④③①②
2.图中沙丘④主要构成物质来源于(     
A.火山灰岩B.其它沙丘C.砾石粘土D.古代沙滩
3.根据剖面可推测此地区距今7万年间(     
A.海面高度持续下降B.风积作用一直较强
C.经历气候干湿变化D.经历多次火山活动
2024-04-11更新 | 515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四城市联考暨沈阳市高三质量监测(二)地理试题

7 . 伴随着中生代——新生代活跃的构造作用,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地貌格局经历重大转变,呈现“跷跷板”式的演变特征。图示意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的地貌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经历“跷跷板”式演变的原因是(     
A.西部地壳抬升、东部剥蚀下降B.西部张裂上升、东部剥蚀下降
C.西部岩浆喷发、东部断裂下降D.西部堆积升高、东部断裂下降
2.古近纪以来,百色盆地至玉林盆地一线(     
A.河流流向不变B.气候趋于湿润C.海拔高度增加D.内流区面积增大
3.推测百色、南宁盆地形成演变过程中沉积作用的变化是(     
A.持续增强B.先增强后减弱C.持续减弱D.先减弱后增强
2024-03-27更新 | 1160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原始林区。兴安落叶松林(针叶)和白桦林(阔叶)均为浅根型树种,面积占整个大兴安岭地区森林面积的80%以上。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该区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下图分别为2019年5-8月同一林区内兴安落叶松林和白桦林土壤含水率变化图和气温、降水情况图。

(1)分析5月份林地上层土壤含水率显著高于其他月份的原因。
(2)指出夏季兴安落叶松林地土壤含水率的垂直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3)在全球变暖趋势下,你认为上述两树种谁更容易遭受干旱的胁迫,并说明理由。
2024-03-14更新 | 541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地理试卷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野生大鲵多栖息于喀斯特地貌的地下暗河及相连的河段中,1995年湖南省张家界市选择河流水域建立了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为满足黔张常铁路项目建设需求调整了其功能分区。该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经历了从人为定性划分到基于“3S”技术划分的过程。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学者提出功能分区的优化倡议。如图示意1995年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其中线条为河流,细线为河流支流,粗线为河流干流。

(1)推测1995年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存在的问题。
(2)有研究学者提出,将该自然保护区水域两岸一定范围内的陆地划为保护区的缓冲区。请说明其依据。
(3)请说明“3S”技术在该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划分过程中的作用。
2024-03-01更新 | 351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崇明岛地处长江口,是我国第三大岛和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1300多年来,崇明岛的形状一直在变化。1998年以前,崇明岛东滩的增长速度较快,1998年以后却有所减缓,这种变化与长江含沙量密切相关。下图为崇明岛的位置及东滩岸线和大堤随时间的变化。



(1)指出图(a)所示区域的地貌类型并推测其地形特征。
(2)指出崇明岛东滩陆地面积扩大的大致方向。
(3)推测1998年之后崇明岛东滩扩张速度减慢的原因。
2024-02-0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