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 道试题
1 . 下图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
(2)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
(3)在图示大陆架海域钻探,能否发现有石油存储?为什么?
(4)近年来,图中A河流河口海水倒灌现象出现频率增加,分析其形成的可能原因。
2022-10-15更新 | 521次组卷 | 19卷引用:黑龙江省龙西北八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2 . 我国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建成了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在该地区建站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①低温严寒 ②地形起伏极大 ③高原缺氧④冻土深厚 ⑤生态脆弱⑥适宜施工时间短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②③D.④⑤⑥
2.与中山站和长城站相比,昆仑站进行天文观测的条件更好。这是因为其所在地(     
A.昼短夜长、视野开阔B.地势高,盛行上升气流
C.自转的线速度较慢、风速较小D.大气透明度较高、连续观测时间较长
3.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     
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

3 . 伊塞克湖位于天山北麓的内流盆地中,终年不结冰,风光独特,以“热湖”著称。湖面平均海拔1608m,面积超过6300km²,最深处达到702米。下图为伊塞克湖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伊塞克湖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A.风力侵蚀,洼地积水B.冰川侵蚀,洼地积水
C.岩浆喷出,山口积水D.地壳运动,断层陷落
2.下列关于伊塞克湖水文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咸水湖,湖水水位季节变化大B.咸水湖,湖水水位季节变化小
C.淡水湖,湖水水位季节变化大D.淡水湖,湖水水位季节变化小
3.伊塞克湖冬季不冻的原因是(     
①湖泊水量大,升温幅度大②深居内陆,气温年较差大
③湖水盐度高,不容易结冰④山地阻挡,冬季风影响小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4 . 下图为太平洋西北部某岛屿示意图,岛上山脉海拔超过1500米。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虚线框内区域
①整体地势东南部高于西北部 ②河流流量稳定,没有明显汛期
③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④受地形影响,西北侧冬季多雪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该岛屿因为多雾被俄罗斯称作“烟雾列岛”,其成因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大气环流B.洋流C.太阳辐射D.地形
3.该岛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B.地震、滑坡C.干旱D.沙尘暴
2018-01-1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中的碳元素即为土壤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容量既与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质多少有关,也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物质的损失量有关。当土壤水位较低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比较明显,土壤有机物质的损失量较多。

湿地系统因为处于常年积水或者季节性积水状态,积累了更多的易分解土壤有机碳,使湿地土壤碳库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调查研究表明,位于黑河中游(河西走廊中段)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为2.28~29.55克/千克,较三江平原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96~184克/千克)低。下图为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与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


20世纪50年代,三江平原湿地被集中开垦为耕地,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20世纪90年代起,通过一些保护耕地的措施,该地的黑土侵蚀明显减轻。


(1)试从气候、植被等方面分析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黑河中游湿地的原因。
(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三江平原黑土侵蚀严重的原因。
(3)简述三江平原湿地黑土侵蚀减轻带来的生态效益。
2022-11-25更新 | 176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考试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大高加索山脉隆起,里海从地中海分离后演变成湖泊。有学者研究表明,里海演变成湖泊后,先经历了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此时的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大高加索山脉隆起,分析山脉隆起前后里海沿岸地区气候特征的变化。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2024-03-14更新 | 175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钦查群岛主要由三个干旱的花岗岩岛屿组成,岛上寸草不生,唯一“居民”是海鸟,附近流传有“水肥必有鱼,鱼多鸟便众,鸟众水更肥”的说法。海鸟在群岛上定居了数百万年,留下厚达50米的粪便层,散发的恶臭让人难以接近。在发明化肥之前,19世纪40年代,欧洲人用这里的鸟粪做肥料,农作物的产出提高了至少3倍,缓解了因人口激增而出现的粮食危机。从那时起,秘鲁雇佣契约华工和黑人奴隶挖鸟粪,在40年的时间里,出口了1300万吨鸟粪,那是秘鲁经济快速增长的“鸟粪时代”,但到19世纪后期,鸟粪出口出现衰败现象,政府随后开始限量控制鸟粪的开采。下面为钦查群岛位置示意图。



(1)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水肥必有鱼,鱼多鸟便众,鸟众水更肥”的道理。
(2)分析19世纪40年代以来,促使秘鲁大量出口鸟粪的条件。
(3)推测19世纪后期秘鲁鸟粪出口衰败的原因。
2022-08-2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著名的红军长征“过草地”就是过若尔盖草原。若尔盖草原是青藏高原在隆升过程中,一个相对断陷下沉的凹地,这里气候独特,形成了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该地泥炭资源十分丰富,平均厚度约为1米。其形成是生物(主要是植物)在死亡后沉积在沼泽底部,无法完全腐败分解,经几千年演化形成。通常在较潮湿的地方泥炭层的形成比较快,有机物的分解度比较低,而较干燥的地方则相反。泥炭的积累速度不但取决于植物的生长速度,更重要的是受植物残体的分解速度的制约。泥炭质轻、持水、保肥,既是栽培基质,又是良好的土壤调解剂,并含有很高的有机质、腐殖酸及营养成分。

材料二   下因为若尔盖草地及其周围地区略图


材料三 下表为若尔盖县气候资料

123456789101112
均温℃-10.1-7-2.31.75.58.710.710.16.51.8-4.2-8.8
降水量mm4.87.917.236.676.8101122112101577.82.8

(1)据图简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点。
(2)分析若尔盖草原沼泽中泥炭丰富的原因。
(3)你是否赞同当地开发泥炭资源?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2019-01-16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保和岛位于菲律宾群岛中部(图b),植被茂密,该岛中部密集分布着上千座高度在40-120米的圆锥状石灰岩小山丘,这些小山丘上只长草不长树,山体形似草堆。每年2-5月这些“草堆”变成褐色,酷似巧克力(图c),被称为巧克力山。图a示意该岛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1)据图c描述保和岛的气候特征,并指出当地的地带性植被。
(2)推测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可能原因。
(3)解释巧克力山每年2-5月变成褐色的原因。
(4)列举旅游者去保和岛观赏巧克力山景观时需要防范的自然风险。
2020-07-26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河北省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塞罕坝,海拔1000-2000米,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曾是清朝著名的皇家猎苑。后来由于人为原因,荒漠化严重。1962年始,塞罕坝历经三代人的青春和汗水,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营造起万顷林海成为京津冀地区一道强大的生态屏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图为塞罕坝林场及其周边区域简图。



(1)推测塞罕坝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并说明理由。
(2)说明塞罕坝植树造林成活率低的自然原因。
(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塞罕坝成为京津冀地区生态屏障的原因。
2024-03-1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