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浙江省诸暨市斯宅村坐落于大山山谷之中,受气候和地形影响,森林茂密,上林溪由东向西穿村而过。斯宅村的三个聚落和田地均以上林溪为轴线,分布在两侧。村中的主街------棋盘街平行于上林溪,宽度不过3米,而两边的建筑高7米左右,是一种典型的冷巷。在建筑布局时,遵守离田地近,但又不占用田地的原则,形成了依山、附水、向阳的布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斯宅村附近森林的主要树种为(     
A.常绿阔叶树种B.落叶阔叶树种C.常绿硬叶树种D.针阔叶混交树种
2.棋盘街平行于上林溪,宽度狭窄,两边的建筑高度大的主要目的是(     
A.顺应地形和避免洪水B.抵御台风和遮蔽雨水
C.自然通风和有效遮阳D.保护隐私和安全防卫
3.斯宅村聚落和田地布局的环境意义是(     
A.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B.有利于从事农业生产
C.提供生活和灌溉用水D.形成良好微气候环境
2022-06-2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天长市炳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祁连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的交界处,由多条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海拔4000米以上的多座山峰终年积雪,形成西北地区的“湿岛”。河西走廊是我国古今交通和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依据土地适宜开发的程度、自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境的脆弱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地理背景,将河西走廊建设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为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限制的是大规模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下图示意河西走廊主体功能区规划。



(1)从区域关联性分析祁连山脉被誉为河西走廊“母亲山”的原因。
(2)分析大规模工业化开发对河西走廊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3)简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对河西走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义。
(4)从环境承载力的角度分析河西走廊部分地区放弃风力发电的原因。
2022-03-25更新 | 79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安徽省江南十校高考一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3 . [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初持续数月的澳大利亚山火,在熄灭过后不久,别的植被还没从大火的影响中恢复的时候,桉树就开始复苏(如图),展示出了顽强的生命力。桉树抗火性强,枝叶繁茂,富合油脂和毒素,根系发达,吸水肥能力强。桉树种子具有坚硬的外壳,山火之后,外壳爆裂,利于其种子萌发。



分析桉树提前复苏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4 . 舍尔金井位于俄罗斯雅库茨克市(62°N,130°E),水井的挖掘前后历时10年,总深度达116.5 m。由于舍尔金井在科学方面的意义,之后一直有专人保持长期的温度监测,并将井深延伸到了140 m,然而舍尔金井作为水井却始终未能取到饮用水。如图示意近150多年舍尔金井的地温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井中温度和地面气温的差异会影响井中新鲜空气的置换,由此推断舍尔金井适宜挖掘的季节为(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舍尔金井未能取到井水主要因为该地       (       )
A.冻土深厚B.气候干旱C.无地下水D.技术落后
3.运用近150多年舍尔金井的地温变化资料,可研究该区域       (       )
①土地荒漠化问题       ②多年冻土退化问题       ③水资源缺乏问题       ④气候变化问题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昂盖淖尔,汉语名为“黄旗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境内,是内蒙古高原中南部一内陆封闭湖泊,其东西长约20千米,南北宽约7千米,流域面积约4500平方千米。该湖泊处于东亚季风影响边缘区,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生态环境脆弱,为强碱性半咸水湖,湖水补给主要来源于霸王河、泉玉林河和磨子山河等。

材料二   昂盖淖尔流域示意图。

材料三   昂盖淖尔系第三纪地壳断裂运动形成的断陷盆地,四周环绕低山、丘陵、台地,湖畔曾是平阔的草原,水草丰美,是蒙古族世代繁衍生息的乐土。历史上,昂盖淖尔所产的鲫鱼享有“官村鲫鱼”(官村即土贵乌拉的旧称)之盛名。然而,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昂盖淖尔湖区的不断萎缩,盐碱度逐年增高,鱼类濒临绝迹,2006年昂盖淖尔干涸,成为季节性湖泊。


(1)描述昂盖淖尔形成的主要原因,并简述目前该湖泊的水文特征。
(2)试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昂盖淖尔盐碱度逐年增高的原因。
(3)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将昂盖淖尔恢复为永久性湖泊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意义。

6 . 在2017年12月6日闭幕的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塞罕坝海拔1010——l940米。上世纪60年代以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112万亩,创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下图为塞罕坝林场的位置图。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塞罕坝林场成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典范。下列关于该林场表述正确的是(        
A.对东北林区的开发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
B.选择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要营林品种
C.夏季防火等级最高
D.对京津地区生态安全的意义不大
2.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坡相比北坡难以绿化,造成南坡绿化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B.土层较薄,砾石较多
C.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D.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