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梭梭是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区的速生小乔木,是荒漠牧区的优质薪炭林;嫩枝可作饲料,骆驼喜食;树根上寄生的苁蓉是名贵中药材。由于长期过度放牧和大量砍挖,梭梭面积锐减。蚂蚁森林是支付宝推出的一项公益活动,人们可以通过日常使用支付宝来支持绿化事业的发展,近年来,蚂蚁森林行动在我国西北种植的上千万棵梭梭树(如下图)已经深深扎根于沙漠,散发勃勃生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梭梭生长习性的是(     
A.耐旱,怕风B.耐酸,怕热C.耐盐,喜光D.耐阴,喜水
2.蚂蚁森林行动种植的梭梭树在当地的主要作用是(     
A.防风固沙B.涵养水源C.吸烟滞尘D.美化环境
3.乱采滥挖梭梭对当地生态环境的造成的危害有(     
①水土流失加剧       ②草场退化       ③酸雨频发
④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且恢复困难       ⑤骆驼饲料减少,影响骆驼生存
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④
2024-03-05更新 | 227次组卷 | 2卷引用:商丘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2 . 图左为水库消落带示意图,图右为我国金沙江某水库示意图,当地水利部门在雨季来临前排水腾出库容以便雨季蓄洪防洪,导致该库区消落带范围扩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水库消落带出露面积最大的季节与库岸分别为(     
A.春季、北岸B.夏季、南岸C.秋季、北岸D.冬季、南岸
2.水库消落带范围扩大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植被种类增加B.水土流失加剧C.风沙危害加重D.地质灾害减轻
3.对该水库消落带植被生态修复中,自下而上最佳组合为(     
A.草本植物—耐旱灌木—乔木B.乔木—耐湿灌木—草本植物
C.耐湿灌木—乔木—草本植物D.草本植物—耐湿灌木—乔木
2023-12-18更新 | 45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影响江心洲面积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如河流流量、河床物质组成差异;又有人为因素,如水库蓄水、采砂导致的水沙条件变化。三峡工程运行后,枝江、沙市河段的江心洲均显著冲蚀,关洲与金城洲分别是半径大小不同的卵石夹沙质江心洲、沙质江心洲。某研究团队通过调研发现,水流对枝江河段河床的冲刷能力更强,但枝江河段江心洲的面积萎缩程度比沙市河段更小。2010年开始,关洲左汊曾开展大规模无序采砂活动,2013年后,为保护流域生态环境,采砂活动得到有效控制。2014年,关洲洲头修建了河道整治建筑物(潜坝)以减弱流水侵蚀。下图示意研究区域的位置及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关洲平面形态的变化。


   
(1)与沙市河段相比,分析枝江河段江心洲面积萎缩程度更小的自然原因。
(2)指出2013年前后关洲北部面积变化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3)河道采砂不仅影响江心洲的形态,对河流生态系统也具有深远影响。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分析大规模无序采砂对枝江流域生态安全可能造成的危害。
问题②:从生态保护的角度,为进一步减轻枝江流域无序采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出合理建议。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4 . 莫桑比克位于非洲东南部,中北部滨海型锆钛砂矿资源丰富,主要来源于陆上花岗片麻岩和花岗岩,多沿海岸呈带状分布,属于滨海相机械沉积型矿床(如下图),矿体主要赋存于砂地的粉细粒石英砂中,其形成受成矿物质来源、气候和水动力、海岸地貌、构造运动与海岸变迁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物源和水动力条件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的自然环境对锆钛砂矿物源的作用是(     
A.全年炎热多雨利于锆钛砂矿形成B.早期喷出的岩浆提供物源基础
C.气候干湿交替利于母岩风化剥蚀D.稳定的东北信风利于砂矿富集
2.不利于滨海型锆钛砂矿形成的条件是(     
A.持续干旱B.海岸稳定C.河流泛滥D.潮汐涨落
3.最晚形成的稳定锆钛砂矿可能位于(     
A.海潮区B.起伏砂地C.干涸泻湖D.平坦砂地
2024-05-05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五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5 . 风蚀气候因子指数是气候影响风蚀可能程度的度量,指数越大,越有利于风蚀的进行,是风速、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的综合反映。下图是吉林省风蚀气候因子指数累计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吉林省风蚀最严重和最轻的月份分别是(     
A.12月1月B.4月7月C.12月8月D.6月8月
2.影响吉林省夏季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增加B.风速减小C.湿度减小D.气温升高
2023-05-30更新 | 620次组卷 | 12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7月月考地理试题

6 . 陕西省榆林市地处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毛乌素沙地的南缘,土壤风蚀现象严重。某小组在此地开展研究发现,通过改变植被盖度和布局可影响土壤风蚀的程度。下图为植被盖度、布局及其风蚀抑制效率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每行植被的走向最可能为(     
A.西南-东北B.东南-西北C.南-北D.东-西
2.当植被盖度为10%时,与一行一带相比,两行一带的布局利于(     
A.抑制蒸发B.降低风速C.减少占地D.节约用水
3.综合考虑,无论采用何种布局模式,此地最佳植被盖度为(     
A.10%B.20%C.30%D.40%
2024-01-19更新 | 405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许昌高级中学三模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我国“海马”号深海追拉潜水器(ROV) 在南海琼东南海域发现了海底巨型活动性“冷泉”,这一发现对于揭示南海深部地质构造、 油气成藏规律、 生物多样性和全球变化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冷泉区域喷涌的流体中甲烷(CH) 含量高达99.5%,并伴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 自生碳酸盐岩和丰富的冷泉生物群落。天然气水合物由甲烷和水分子在低温、高压环境下形成的类冰状固态物质,天然气或者海底之下的水合物分解释放的甲烷沿着构造面或沉积物裂隙向上运移和排放形成冷泉渗漏区。甲坑是一种非常强的温室气体,进入大气中的甲烷量与水合物释放深度、氧化作用、水体温度、流体运动( 尤其是上升波) 等有关。下图是海底甲烷的释放和运移路径图。

(1)指出“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在深海活动时需要克服的不利条件。
(2)分析海底甲烷的释放加剧海水酸化的原因。
(3)极地冻土区也是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分布区。试分析海底甲烷的释放对极地冻土区的影响。
(4)评价海底甲烷的释放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2024-04-13更新 | 35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济洛平许四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三模)文综试题-高中地理

8 . POPs被大量用于防治农林害虫,同时也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经过不断的排放—传输—沉降过程,可以输入到偏远山区。我国科考队发现青藏高原大气中POPs主要来自于跨境传输,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高原地区POPs富集的条件主要包括(     
①邻近的印度次大陆等地,工农业活动密集②高原面积广,可沉降面积大
③受西风与季风共同影响,多方向输入④气温低且降雪多,利于沉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青藏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分别出现在(     
A.夏季夏季B.夏季冬季C.冬季夏季D.冬季冬季
3.应对青藏高原地区POPs跨境转移的措施最可行的是(     
A.印度等污染物输出国禁止POPs等污染物的排放
B.中亚国家给予一定的经济赔偿或生态修复技术
C.我国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工程措施切断污染物输入
D.多国开展合作,研发POPs的替代物
2023-09-04更新 | 1409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9 . 海洋原绿球藻是迄今发现的地球上最小的光合自养原核生物,对海洋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其生长受海水理化性质和运动等因素影响。下图为a、b两个观测站点的位置及原绿球藻密度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两地原绿球藻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a地受径流影响,营养丰富B.a地的纬度较低,水温较高
C.b地受暖流影响,盐度较低D.b地受暖流影响,水温较高
2.原绿球藻的生态意义主要是(     
A.增加碳汇B.净化水质C.保护海岸D.提供饵料
2024-04-09更新 | 240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树林是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的一种耐盐植物,是海岸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盂加拉国是世界红树林面积最大的国家,该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库尔纳专区、南部的巴里萨尔专区和东南部的吉大港专区。图甲示意2016年盂加拉国红树林分布,图乙示意1996-2020年孟加拉国红树林面积变化。

(1)说出孟加拉国南部沿海地区利于红树林生长的自然区位条件。
(2)与库尔纳专区相比,指出巴里萨尔专区红树林分布的特点,并从自然角度说明原因。
(3)指出1996-2020年孟加拉国红树林面积变化的趋势,并分析成因。
(4)推测1996-2020年孟加拉国红树林面积变化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