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9 道试题

1 . 日本海平均水深约1350米,其西部沿岸海域在冬季常有海冰形成。在末次盛冰期(距今约21~18千年期间),日本海几乎与外海分隔。在随后的气候转暖过程中,于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再次变冷,同时东亚冬季风增强;距今约11~9千年期间,东亚夏季风显著增强。图示意日本海位置及其现代洋流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距今约21~18千年期间,日本海几乎与外海分隔的主要原因是(     
A.周边陆地入海径流减少B.海底地震频发
C.全球海平面大幅度下降D.板块碰撞挤压
2.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     
A.上、下层水体交换减弱B.海水潜热释放增加
C.表层海水盐度急剧降低D.表层海水扰动增强
3.距今约11~9千年期间,日本海南部海域(     
A.来自大陆的风沙沉积物增加B.表层海水生产力提升
C.与相邻外海的海面高差减小D.受对马暖流影响减弱
2024-01-24更新 | 497次组卷 | 10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2 . 冰冻圈是指水分以冻结状态(雪和冰)存在地球表层的圈层,海冰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图为“世界海洋、南半球、北半球海冰季节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海冰季节变化的描述,可信的是(     
A.世界海洋海冰的季节变化与南半球相似B.南半球海冰面积最大出现在3~4月份
C.世界海洋海冰的季节变化与北半球相似D.北半球海冰面积最大出现在9~10月份
2.冰冻圈影响气候是通过(     
①冰雪反射 ②水循环 ③内力作用 ④冰川融化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024-01-24更新 | 154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3 . 2016年3月22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召开。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受厄尔尼诺的影响,湄公河流域五国自去年年底开始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灾和海水倒灌现象,持续干旱使得灾情不断恶化。从今年3月15日到4月10日,我国云南景洪水电站对湄公河下游开闸放水,以缓解沿岸地区的旱情。湄公河三角洲位于该流域的最南端,是越南最富饶的地方和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也是该地区粮食的主要产地。



(1)湄公河三角洲河网密布,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2)分析该地区从去年年底到今年3月干旱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
(3)为了减轻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该地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024-01-2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走滑断层是位移方向与断层走向相同或者相近的大型平移断层。研究表明,走滑断层在滑动中能量不断蓄积,岩层断裂或脱落时,便可能引发大地震,其能量沿走滑断层传播,穿越狭窄的浅海湾,会产生危害巨大的海啸。旧金山湾周边绝大部分地区处于下沉状态,每年下沉约5.9mm,部分地区下沉速度可达20mm。下图中的甲图为旧金山地区断层分布图,乙图为甲图中虚线框中断层北侧褶皱示意图,丙图为甲图中虚线框中景观图。

(1)简析甲图区域断裂带众多的原因。
(2)简述走滑断层对地貌的影响。
(3)说明图中海湾地区受海啸威胁较大的原因。
(4)有人预计,到2100年旧金山将有430km²的面积被海水淹没。请简析其原因。
2024-01-21更新 | 19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遗产区位于横断山南段的台地上。一千年前,布朗族和傣族先民迁徙到景迈山,利用局部地形、气候条件和森林及林间动植物种群,在林中进行片状开发,在乔木下种植茶树即“林下茶”。村寨居中,四周种茶,外围森林环绕,体现了对自然环境认识和利用的智慧。左图为景迈山区域图,右图为林茶共生图。

(1)指出“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作为世界遗产所具有的独特性。
(2)简述左图中分隔防护林对茶树生长的作用。
(3)茶树生长在森林中,不施农药化肥。试分析“林下茶”种植具有的良好生态服务功能。
2024-01-21更新 | 26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地理试题

6 . 冰湖是指与冰川或冰川作用相关的湖泊,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是区域气候变化的极佳指示器。白天由于气温上升,冰川的冰面开始消融,低温融水注入湖中,与相对高温湖水混合到4℃左右,因密度大而流向湖底,致使在深层湖水形成低温谷,这种湖水因动力下沉称为湖水日垂直流。下图为珠峰地区不同海拔冰川面积与冰湖面积变化对比图(虚线表示两者之间存在关联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冰川退缩比例最大的海拔高度是(     
A.5100~5200mB.5300~5400mC.5500~5600mD.5800~5900m
2.晴天,受湖水日垂直流影响,冰湖深层湖水水温最低值出现在地方时(     
A.5:30~6:30B.11:00~12:00C.14:00~16:00D.20:00~22:00
3.图示状况发生可能导致珠峰地区(     
A.冰蚀作用增强B.冰湖溃坝增多C.地震灾害频发D.冰湖生物减少
2024-01-21更新 | 296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地理试题

7 . 目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严重,不仅使土壤活动层(指覆盖于多年冻土之上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土层)储水能力发生变化,影响青藏高原地区的水量平衡,而且草甸退化后,土壤活动层的冻结期和融化期也出现明显的变化。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地土壤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冻融过程响应最敏感的水循环环节是(     
A.大气降水B.坡面蒸发C.地下径流D.植被截留
2.高寒草甸退化会导致图中(     
A.地表径流量减小B.活动层的冻结期滞后
C.活动层厚度变小D.生态系统的水分不足

8 . 现代长江水系格局形成于70万年前。末次冰期时,东海大陆架平原上发育了长江古河道,先后形成了6条大型的游荡性河道。图为末次冰盛期(距今2.3-1.9万年前冰盖面积最大的时期)东海大陆架平原上长江古河道的主流路位置及古海岸线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末次冰盛期,我国东部海岸线向东移动,其主要原因是(     
A.上游植被覆盖率提高B.板块挤压致地壳抬升
C.海水的侵蚀作用减弱D.末次冰盛期冰川发育
2.末次冰盛期时,古河道游荡摆动的条件有(     
①东海大陆架地形缓②径流量季节变化大③河流的含沙量较小④河曲地貌广泛发育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现代长江口处,末次冰川消融期间形成的沉积物自下而上粒径变化特点(     
A.先变大后变小B.总体逐渐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D.总体逐渐变大
2024-01-21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万州高级中学及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三校联考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叶尔羌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西北边缘,流域内发育有丰富的冰川。以喀群为界,叶尔羌河分为上、下游:上游河段山高谷深,河谷物质结构疏松;下游河段自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流向东北,注入塔里木河,地势相对平坦。下图为叶尔羌河部分河段的分布图。


(1)推测叶尔羌河上游径流量的时间变化特点。
(2)说出莎车所在位置的地貌名称,并说明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3)近年来,科学家发现叶尔羌河上游含沙量有增大的趋势。试从构造运动和气候变暖的角度分析原因。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入海河口的沉积物受陆海相互作用,与海平面(陆面和海面共同变化的结果)变化和沉积环境相关。晚第四纪以来我国钱塘江与长江古河谷沉积物变化显著,其中U2地质时期为最大海平面,U1地质时期海平面趋于稳定。图为晚第四纪U3-U1地质时期钱塘江、长江下切河谷(指因海平面下降,河流向陆地扩展并侵蚀下切地层而形成的谷地,在海平面上升时期被海水填充的长条状地形)沉积物搬运方向示意图。其中,U3时期:1.3-0.8万年前;U2时期:0.8-0.4万年前;U1时期:0.4万年前。

(1)简析U3和U1地质时期钱塘江河口主要沉积物来源的异同。
(2)判断U2到U1地质时期海岸线推进的方向,并利用陆海相互作用原理简要说明其推进过程。
(3)说明近年来钱塘江、长江河口海岸线推移速度减缓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
2024-01-19更新 | 191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一次)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