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土壤有机碳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耕作方式会影响有机碳的生成和分解,研究人员选取吉林公主岭和河北廊坊2个试验点,对比传统耕作和免耕(保留土壤表面秸秆、不深度翻耕)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图为“传统耕作和免耕两年后试验点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公主岭试验点免耕两年后,土壤碳汇储量显著增加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土壤温度降低,微生物分解有机碳速度变慢
②土壤透气性降低,有机碳氧化分解速度变慢
③植被群落恢复,有机碳的生成输入速度加快
④土壤保水性降低,有机碳侵蚀流失速度变慢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廊坊试验点免耕两年后,20cm以下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潮土透水性增强,利于土壤有机碳向下运移B.免耕不深度翻耕,下层土壤有机碳补充减少
C.农作物根系发育,对有机碳吸收作用增强D.土壤水蒸发加剧,有机碳在土壤表层聚集
2024-01-18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1年4月18日,蒙古国东南部苏赫巴托省发生草原火灾。进入春季之后,天干物燥,再加上连日的大风,火势很快就席卷了大片草原。19日火灾蔓延至我国境内,如果情况继续恶化,将对我国内蒙古阿巴嘎旗造成较大影响。据了解,每年4、5月份这段时间都是蒙古国苏林巴托省草原火灾的高发季节,草原火灾对当地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同时也有一定的益处。下图为蒙古国草原火灾示意图。


材料二   与内蒙古紧临的黄土高原上的晋西北,有一个闻名全国的“塞上绿洲”右玉县,目前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被联合国评为最佳宜居生态县。民谣“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真实地再现了过去右玉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老百姓艰难的生存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右玉坚持植树造林,不断完善绿色发展战略,经过长达70年的生态建设,这块“不毛之地”的森林覆盖率从不足0.3%上升到如今的54%,不仅带来了生态效益,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2018年8月17日,国务院扶贫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包括右玉在内的40个贫困县摘帽脱贫。目前右玉的养羊业发展势头较好,知名度不断提高,玉羊被誉为中国五大绵羊之首,右玉羊肉是山西省第一个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畜产品。


(1)右玉过去“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据此推测当时右玉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分析蒙古国草原火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3)有人建议继续扩大养羊业的规模,提高玉羊的知名度。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2022-05-31更新 | 154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地理试题
3 .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相互作用产生平衡功能,各要素的变化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往往“率一发而动全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体现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岛火山喷发出的尘埃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和当地气温
B.我国东南沿海多雨而西北内陆干旱
C.在热带草原中生活着善于奔跑便于迁徙的骆驼
D.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亚马孙平原地区热带雨林的大量砍伐
2.把非洲热带草原上的狮子、猎豹等大量捕杀,若干年后的景象是
A.大群的长颈鹿、斑马生活在安宁的草原上B.初始植食动物大增,后又数量锐减
C.热带草原上动植物数量没有变化D.草原变成了森林
2018-07-2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4 . 光伏发电园区建成后,杂草会大量生长,对电站运行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宁夏盐池某光伏发电园区引入牧羊业,啃食园区的草地,这就是“牧光互补”(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光伏发电园区内杂草大量生长的原因是(     
A.光伏板表面光滑,风阻小,利于草种扩散B.光伏板吸收太阳辐射,地面温度上升
C.光伏板下方为阴影区,水分条件较好D.发电时光伏板震动强烈,土质疏松
2.引入牧羊业对光伏发电园区的影响是(     
A.提高园区的植被覆盖率
B.减少风力对地表的侵蚀,遏制土壤荒漠化
C.增加人工维护成本,火灾风险隐患增大
D.加强土地综合利用,提高园区经济效益

5 . 受板块挤压影响,青藏高原地壳仍整体处于抬升中,但高原内部的抬升并不均匀,高原内部河流地貌的演变也深受其影响。野外考察发现,在雅鲁藏布江干流谢通门以下1000千米河段,峡谷(宽度200米以下)段和宽谷(宽度3000米以上)段相间分布。上图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干流在谢通门以下1000千米河段的河谷宽度和沉积物厚度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雅鲁藏布江干流宽谷段和峡谷段地壳抬升速度差异及主要外力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峡谷地段地壳抬升速率快,河流下蚀能力强
B.峡谷地段地壳抬升速率快,河流堆积能力强
C.宽谷段地壳抬升速率快,河流下蚀能力强
D.宽谷段地壳抬升速率快,河流堆积能力强
2.雅鲁藏布江干流加查以下河段沿岸山体泥石流现象多发,产生泥石流的松散物质主要来源于(     
A.当地地震多发,岩石断裂发育形成B.季节性干旱气候,风力堆积作用强
C.当地较强的风化侵蚀作用D.夏季冰川融水多,携带能力强
3.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使青藏高原西南部形成丰富的降水B.推动气候带、生物带北移
C.加大了南北自然带的明显差异D.利于青藏高原物资通过水运出口南亚
2023-06-19更新 | 591次组卷 | 11卷引用: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具有国际意义的候鸟(主要以沉水植物为食)越冬地。近年来,受长江上游水库群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鄱阳湖水文情势发生变化,使得候鸟越冬环境更加复杂,且形成了“丰水一片,枯水一线”的景观。2020年夏季,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了多轮强降雨,其中江西省遭遇了持续性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连续性暴雨天气。造成鄱阳湖面积涨水期从北向南扩张,而在退水期从南向北萎缩。图甲示意鄱阳湖水系,图乙示意2019和2020年鄱阳湖丰水期月平均水位及枯水期不同水位持续时间。


   
(1)简述鄱阳湖“丰水一片,枯水一线”景观形成的原因。
(2)研究表明,2020年鄱阳湖越冬水鸟多样性减少,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鄱阳湖水域面积涨水期从北向南扩张,退水期从南向北萎缩的过程。

7 . 19世纪初,居住在“世界上最寒冷的城市”雅库茨克(62°N,130°E)的舍尔金在自家后院尝试挖井取水。井中温度和地面气温的差异会影响井中新鲜空气的置换。有的季节工人在井底呼吸困难而无法挖掘。该井前后历时10年挖成,总深度达116.5m。由于舍尔金井在科学方面的意义,之后一直有专人保持长期的温度监测,并将井深延伸到了140m,然而舍尔金井作为水井却始终未能取到饮用水。图示意舍尔金井的地质剖面和近150多年的地温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断舍尔金井最不适宜挖掘的季节为(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舍尔金井未能取到井水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A.岩石致密B.无地下水C.气候干旱D.冻土深厚
3.舍尔金井可用于研究(     
①土地荒漠化②多年冻土③地质构造④气候变化⑤岩浆活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③⑤
2022-09-28更新 | 1444次组卷 | 7卷引用:重庆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8 . 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带,年降水量100~500毫米。20世纪60~70年代,该地旱灾造成的饥荒引起国际关注和政府重视,但各国提供的许多简单适用的农业技术在当地未能推广。20世纪80年代初,少数农民通过革新本土传统“载艺”种植法,使谷物单产显著提高,随后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载艺”法是在坚硬的土地上挖掘20~30厘米宽、20~30厘米深的坑洞种植作物。下图为“载艺”坑洞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国际农业生产技术在当地未能推广,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无法因地制宜解决当地问题B.技术难度和资金要求比较高
C.缺少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D.受制于农民理念和心理因素
2.“载艺”种植法能显著提高该地粮食单产的原因是(     
A.增大昼夜温差,利于糖分积累B.利于储存水分,减少了土壤侵蚀
C.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D.提高科技水平加强专业化生产
3.当地农民发现坑洞中适量的白蚁活动有利于作物生长,推测最可能是白蚁(     
A.减少杂草竞争B.释放大量有机质C.改善土壤结构D.降低病虫害影响
2022-05-02更新 | 384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八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为世界红树林海岸分布图。


材料二: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淤泥深厚的潮间带,是由红树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红树林植被发育有密集的支柱根、呼吸根,有“胎生”现象和排盐腺体,能在海水中生长,是海岸地带生产能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二,从气候、水文、土壤的角度描述红树林分布区的环境条件。
(3)简述红树林对所在海岸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
2023-03-29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测试地理试题

10 . 2017年12月5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2018年8月,取材于此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开播。塞罕坝位于滦河的发源地。历史上由于过度采伐,土地退化严重。新中国成立后,三代造林人让贫瘠的沙地变成了绿水青山。下图为塞罕坝位置示意图。

1.塞罕坝植树造林适宜的树种类型是(     
A.常绿阔叶林B.热带季雨林C.常绿硬叶林D.针阔混交林
2.林场建立之初,塞罕坝造林成活率不到8%的自然原因有(       
①地处高原、山地,海拔高,热量不足       ②地处季风区边缘,降水少
③靠近冬季风源地,易受风沙危害            ④野生动物数量多,破坏大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塞罕坝林区对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利影响(       
①净化空气②防风固沙 ③涵养水源,调节气候④保持生物的多样性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