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 道试题
1 . 读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
(2)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①是________带。
(3)在“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中,下列各地的气候类型为: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相应各地的自然带是:④________,⑤________,⑧________,⑨________
2020-04-27更新 | 28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正定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线上月考(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2 . 联合国确定2020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Water and climate change”(水与气候变化)。气候与水密不可分,气候变化会影响不同地区水资源的变化,所体现的自然资源的特征是(     
A.联系性B.有限性
C.综合性D.整体性
2020-05-12更新 | 19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年上海市奉贤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4 .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图,该区域以低山丘陵为主,区域最高海拔为1428m。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乙河三角洲较甲河三角洲大的原因不可能是
A.乙河流域城镇人口多,地表受人类活动影响大
B.乙河流域以种植区为主,植被较少,河流含沙量大
C.乙河河口受夏季海风影响小,海浪的侵蚀作用弱
D.乙河中下游流速快,大量泥沙被携带入海沉积
2.据图探究,图中林区分布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地形B.土壤C.水源D.人口
5 . 我省某中学的地理研究小组同学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考查研究后得出了下图,完成问题。

1.图示各要素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B.差异性C.复杂性D.稳定性
2.同学们发现当地山区的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原因可能是
A.“之”字形公路便于山区排洪泄涝B.“之”字形修路可以连接更多聚落
C.“之”字形有利于降低公路的坡度D.“之”字形可以增加山区的公路密度
2020-04-11更新 | 172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潢川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6 . 近年来,长江洪灾频繁发生,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①中游地区围湖造田   
②中下游地势低平     
③流域内降水丰沛   
④上中游砍伐森林,破坏植被       
⑤支流众多,雨季涨水集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⑤
7 . 构成综合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是(       
A.水文、土壤、空气、阳光、土地B.阳光、大气、土壤、生物、地形
C.地形、气候、生物、土壤、水文D.水文、空气、土地、阳光、动物
2019-12-14更新 | 2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题

8 . 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1.我国南方地区“高山青,涧水蓝”与西北地区“黄沙漫漫飞满天”的景观差异,主要是哪个因素造成的(     
A.水文B.地貌C.植被D.气候
2.影响河流水文条件的最主要因素是(     
A.③B.⑤C.⑦D.⑨
9 . 2017年11月底,印尼阿贡火山续猛烈喷发。完成下列各题。
1.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圏→大气圈
2.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所产生的火山灰若在大气层长期滞留,可能导致
A.全球沙尘暴频发B.全球变暖加剧
C.生物多样性减少D.土壤肥力增加
12-13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发展的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严重破坏有关
C.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D.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